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耶鲁大学:ServerFi,游戏与玩家之间的新型共生关系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

前言

菠菜在链游刚刚爆发的时候就拿真金白银参与了许多 Play to Earn 的游戏,最终基本都亏的差不多了,那个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最先入场的玩家可以吃到最多的红利,每天只需要挖提卖就可以吸后来玩家的血,新玩家入场后需要为高位价格接盘的同时还需要想办法不断拉新韭菜入场,让 GameFi 基本只有 Fi 没有 Game,这其中也不乏代币模型设计缺陷的问题,但是最近耶鲁大学的这篇论文提出了两种全新的代币经济模型并进行了一系列模拟,为 GameFi 提供了一些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思路。

菠菜翻译了耶鲁大学的论文并截取了一些精华,分享给大家:

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引入了将传统游戏与去中心化所有权和金融激励相结合的新型经济模式,促使了 GameFi 领域的迅速兴起。然而,尽管这些游戏具有创新吸引力,但它们在市场稳定性、玩家留存率和代币价值的可持续性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探讨了区块链游戏的发展历程,并通过熵增理论识别了当前代币经济模型的主要缺陷。我们提出了两个新模型——ServerFi,强调通过资产合成实现私有化,以及一个专注于为高留存玩家提供持续奖励的模型。这些模型被形式化为数学框架,并通过群体行为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erverFi 在保持玩家参与度和确保游戏生态系统的长期可行性方面特别有效,为未来的区块链游戏发展提供了有希望的方向。

引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产业在充满冒险家和户外爱好者的旅程中蓬勃发展[ 1 ]。从 1970 年代开始,Atari 推出了“Pong”,这款街机乒乓球游戏在动荡的 1970 年代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并引发了许多激励人心的模仿版本。随着功能更强大的微处理器、专用图形芯片和个人电脑(如 Commodore 64)的出现,制作复杂、视觉吸引力强且音效丰富的游戏成为可能。紧随这些先驱之后,任天堂凭借其家用游戏机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NES)迅速占据了主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推出了像《打鸭子》和《越野摩托》这样的游戏。同时,世嘉和索尼也凭借其出色的作品成为了竞争者。世嘉推出了 Genesis 和 Game Gear,而索尼则推出了 PlayStation 2 和 3 ,这些游戏机配备了增强型游戏存储的 CD-ROM,共同定义了 1994 年以后游戏主机的未来模样。最后一个游戏开发的重要标志是在游戏界响起的由微软推动的 DirectX API 采用浪潮。

像《魔兽世界》和《堡垒之夜》这样的在线多人游戏,彻底改变了玩家互动的方式,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标志着游戏产业的一次飞跃。这些游戏成为了文化现象,数百万玩家能够分享虚拟世界,充分享受科技的乐趣。谷歌 Stadia 和微软 xCloud 的崛起也令人瞩目。它们将游戏直接流式传输到玩家的设备上,无需强大的硬件支持即可提供高质量的游戏体验[ 2 ]。这些突破性的创新将玩家带入了一个高度社交和互联的体验世界,而这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疑推动了游戏产业迈向下一个时代。这些富有远见的变化使公众重新关注去中心化和数据所有权的问题。在传统游戏时代,玩家的数据和资产被绝对中心化地存储在游戏公司运行的服务器上,甚至包括由玩家购买的虚拟物品。这些有争议的物品的所有权从未掌握在购买它们的玩家手中,这受到经典经济模型的持续影响。这种传统模型围绕玩家支出和公司利润运作了几十年,除了少量直接回报之外,玩家在时间和金钱等宝贵资源上的投资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通常被称为“围墙花园”,这些游戏将游戏内物品、角色和货币托管在开发者的服务器上,玩家无法获得他们的账户、内容和游戏内资产的所有权。这一时间段缩小了玩家的权利范围,尽管他们在游戏中的时间和财务投入是显著的,甚至对那些维持游戏中财务循环稳定运行并提供可持续性的人没有产生任何经济价值。

GameFi 的出现重塑了经济生产关系,带来了现实世界的激励。当提到以比预期更顺畅的方式将“游戏”和“金融”结合在一起时,建立在区块链网络上的“边玩边赚”(P2E)游戏为令人瞩目的登场做好了充分准备。基于区块链的游戏通常以两种主流方式创造加密资产:将游戏内物品标记为 NFT,并授予同质化代币成为游戏内流通货币的资格[ 3 ]。通过将传统游戏与链上资产相结合,这些游戏实现了去中心化所有权、透明度以及为玩家带来切实的经济激励。然而,市场稳定性、玩家留存率和代币价值的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存在重大挑战。本文首先概述了区块链游戏的发展背景和开创性案例。然后我们运用熵增理论分析当前挑战的潜在原因,阐明推动市场动态的因素。在这些见解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两个创新的代币经济模型:通过资产合成实现私有化的 ServerFi 模型,以及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的模型。这些模型被形式化为数学框架,并通过群体行为模拟实验验证了它们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 ServerFi 模型在维持玩家参与度和确保游戏生态系统长期可行性方面的潜力。

背景:GameFi 的兴起 基于区块链的游戏通过两种主流方式创造加密资产:将游戏内物品标记为 NFT,以及授予同质化代币作为游戏内流通货币的资格。2013 年见证了一些关键时刻,如 Meni Rosenfeld 提出的彩色币(Colored Coins)概念,引发了对虚拟资产所有权重要性的关注,并将现实世界资产映射到比特币区块链上[ 4 ]。在 Meni Rosenfeld 之后的四年,Larva Labs 推出了 CryptoPunks NFT 系列。这一系列标志着 NFT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并通过其 10, 000 个独特、随机生成的角色图像,激发了以太坊上的数字艺术和收藏品 ERC-721 标准的灵感[ 5, 6 ]。

NFT 技术无疑受到了具有远见的创始人的追捧。Dapper Labs 推出了首个以太坊上的区块链游戏,名为 CryptoKitties,这款游戏在短时间内使网络拥堵,导致了显著的交易延迟。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购买、繁殖和交易虚拟猫,每只猫都有独特的视觉特征,稀有度不一。CryptoKitties 的巨大成功突显了基于 NFT 的游戏玩法的吸引力。CryptoKitties 利用了真实所有权和潜在财务收益的心理吸引力,通过游戏内的金融循环,吸引了狂热的收藏者和精明的投资者,提供了繁殖和交易稀有猫的激励,营造了一个投机环境。同年,关于 CryptoKitties 的讨论几乎成为主流话题。这款创意十足的 GameFi 游戏吸引了数百万玩家,他们不仅仅是拥有这些稀有“猫咪”,还通过 CryptoKitties 社区获得了社交身份和归属感。

在涉及 NFT 和“边玩边赚”(P2E)模式的加密游戏中,Sky Mavis 开发的 Axie Infinity 作为 CryptoKitties 的重要继承者崛起,并凭借其引人入胜的游戏循环,迅速成为一款热门游戏,玩家经常沉迷其中,直到深夜才会停下来。Axie Infinity 允许玩家收集、繁殖和战斗幻想生物,这些生物被称为 Axies[ 7 ]。每只 Axie 背后都有一个 NFT,拥有独特的属性和能力,这些属性和能力可以通过战略性繁殖和游戏玩法进行增强[ 8 ]。这款令人愉悦的 GameFi 游戏不仅提供了类似于 CryptoKitties 的经济激励,还引入了更复杂的游戏机制和强大的游戏内经济。其影响深远的设计理念吸引了广泛的玩家基础,为这一时代的宠儿设定了新的标准,也为所有未来的区块链游戏树立了标杆。

代币经济学的挑战及我们的解决方案 面对来自运行在中心化设备上的传统网络游戏的大量竞争,基于区块链的游戏正在习惯于将数字资产存储在区块链上,允许玩家占有的物品被出售,甚至转移到其他游戏中,或用于特定的 DeFi 应用。激励模型正在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采用而逐渐趋于完善。这为在玩家和开发者之间建立尖端的生产关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时代已经改变,这些创新旨在重新构建电子社会,具有改变后游戏时代蓬勃发展的潜力。在这些重大进展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问:在Web3时代跃升的背景下,为什么游戏开发者会选择一种源于 GameFi 领域的新生产关系,玩家对资产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传统的、轻松的游戏体验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大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CryptoKitties 也不例外。在其运作的重要机制中,繁殖机制允许玩家生产新的“猫”,但这无意间增加了供应,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了个别“猫”的稀有性和价值。随着更多玩家参与并繁殖“猫”,二级市场很快变得过于饱和。这个场景是新颖的,玩家们被激发了兴趣,但困境却非常熟悉:如何维持流通代币的价格?如果没有足够的活跃玩家,需求无法跟上不断增长的供应,这种贬值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因此,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繁殖的个人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努力产出正在减少。当游戏集体推进时,最初的稀缺性可能会随着不断出现的丰富性而导致玩家失去兴趣和参与度的降低。

熵增理论的应用与代币经济学相结合,为阐明区块链项目中代币流动和价值波动的动态提供了专业且深入的视角。熵增理论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在封闭系统中,熵(混乱度的度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增加。这一概念可以类比应用于经济系统,尤其是代币经济学,以增强我们对代币分配、使用和市场波动的理解。在代币经济学中,代币的初始分配通常是有序的。在这一阶段,代币相对集中,价格保持稳定,玩家的期望值较高[ 9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代币通过游戏机制生成并进入市场。玩家交易和代币流动的增加随后提高了市场的熵(混乱度)。在这一中间阶段,系统内部的混乱激增,导致代币价格的高度波动。代币经济学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由于市场上代币供应过剩而引发的通货膨胀,以及投机者大量涌入导致的价格不稳定。如果没有有效的市场调节和激励机制,系统可能会达到高熵(混乱度)状态,此时代币的价值普遍下降,玩家的参与度减少。为了保持系统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使新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措施联系起来的方式。这些行动可以减缓熵的增加,从而保持市场的相对秩序和稳定,并维持玩家的参与度。

我们通常把代币经济学视为孤立的事件,比如一个特定的原因和结果造成的单点故障。但从这个角度来看,故事与其说是关于任何一家公司,不如说是关于代币流通的全局性熵增。某些因素总是具有破坏性,某些游戏玩法总是失败。以 Axie Infinity 为例,其代币经济学设计从玩家的角度来看存在几个缺点:首先,Axie Infinity 的代币经济高度依赖于新代币(如 Smooth Love Potion, SLP)的持续生成。随着更多玩家参与并繁殖 Axies,市场中的新生成代币数量增加,导致市场代币供应迅速扩张。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代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玩家持有的代币贬值。其次,在代币生成事件(TGE)期间,许多玩家和投资者涌入市场,试图通过买卖代币快速获利。这种投机行为可能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市场稳定性。长期来看,早期投机者获利退出可能导致代币价格暴跌,对普通玩家造成不利影响。第三,Axie Infinity 的经济模型缺乏持续的激励机制来保持玩家在 TGE 后的参与度。随着最初的新奇感消退,玩家的热情可能会由于经济激励的有限性而减弱。解决游戏中的任何缺陷有助于吸引新用户,并有可能增加代币需求。参与 Axie Infinity 需要玩家购买 Axies,这涉及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这一高成本对新玩家构成了障碍,限制了游戏的可访问性和广泛采用。此外,稀有 Axies 的市场价格可能高得离谱,使普通玩家难以负担。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提出了两项改善 GameFi 代币经济模型的建议:

ServerFi:通过资产合成实现私有化

顺应Web3精神,玩家可以被允许将其游戏内资产进行组合,最终获得未来服务器的主权。这个概念称为“ServerFi”,涉及玩家在游戏中积累和合并各种 NFT 和其他数字资产,以获得对游戏服务器的控制权。这种形式的私有化不仅激励玩家更深入地投资于游戏,还与Web3去中心化和社区驱动的精神相契合。通过授予玩家对游戏服务器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我们可以培育一个更具参与度和忠诚度的玩家群体,因为他们在游戏生态系统中拥有实质性权益。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玩家每天根据他们对游戏服务器的贡献价值获得抽奖机会。玩家可以使用这些抽奖机会来抽取碎片。当玩家收集到所有必要的碎片后,他们可以合成一个 NFT。通过质押这个 NFT,玩家可以分享其他用户对该游戏服务器的贡献价值。

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 (Continuous Rewards for High-Retention Players)

另一种方法是项目团队持续识别和培育高留存玩家,以保持代币的活力并确保游戏生态的健康。通过实施复杂的算法和数据分析,项目可以监控玩家的行为和参与度,向那些表现出强烈承诺和高活动度的玩家提供有针对性的奖励和激励。这种方法确保了最忠诚的玩家能够保持参与,推动持续的参与和互动,从而支持游戏代币经济的整体稳定性和增长。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将游戏服务器收入的一部分每天空投给基于系统贡献价值的顶级用户。这种方法将创建一个“边玩边赚”的动态,奖励玩家的参与和贡献。

实验

为了评估我们提出的代币经济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对每个模型进行了群体行为模拟实验。这些实验旨在比较和分析基于两种不同代币经济框架构建的区块链游戏在价值捕获能力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准确地建模,我们首先形式化了这些代币经济机制的定义如下。

1、ServerFi:通过资产合成实现私有化

  • 令 vi 表示玩家 i 在每次迭代中对系统的贡献值。

  • 函数 f(v) = λv 表示玩家通过贡献值 v 可以获得的抽奖次数,其中λ是一个大于 1 的缩放常数。

  • 假设抽奖中有 k 个奖品,抽中每张卡片的概率为 1/k。

  • 假设第一天的新玩家数量为 n,并考虑到游戏的增长动态,我们定义第 i 次迭代中的新玩家数量为 n/α(i− 1)。

  • 我们假设游戏中的所有玩家都是理性的。因此,如果玩家计算出合成 NFT 的成本超过了当前的质押奖励,他们将选择退出游戏。具体来说,对于新玩家,收集所有碎片的预期成本为 λ Σ( 1/k)。当这个成本超过单个 NFT 的质押奖励时,不会有新玩家加入游戏。

  • 该系统在第 i 次迭代(天)中的总价值为 Ti = Σvi,其中 n 是第 i 次迭代中的玩家数量。

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

  • 令 vi 表示玩家 i 在每次迭代中对系统的贡献值。

  • 我们规定系统将在过去五天内根据玩家的累计贡献,奖励前 20% 的玩家 80% 的总收益。

  • 我们假设游戏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每个玩家都有一个随机初始化的容忍阈值,如果他们连续多次未能获得奖励,他们将选择退出游戏。

  • 系统在第 i 次迭代中的总价值为 Ti = Σvi,其中 n 是第 i 次迭代中的玩家数量。

鉴于现实世界场景中固有的随机性,我们的实际模拟实验从各个角度引入了随机噪声,包括个体行为和人口增长。例如,我们在个体建模中引入了变异算子,以捕捉参与者在游戏中的生产力随机波动。为了确保两种策略之间的公平比较,实验在两个实验组中设计了相同的参数,例如最大迭代次数和初始人口规模。每个经济模型的人口经过 500 次迭代,每个实验重复 100 次。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横轴表示迭代次数,纵轴表示每次迭代时玩家贡献的总价值。浅色带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深色线表示平均值。

在资产合成私有化模型(左侧)中,我们观察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玩家总贡献值呈现出持续的上升趋势,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保持玩家参与并推动长期价值增长。相反,在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模型(右侧)中,玩家贡献最初呈现出显著上升,但随后显著下降。尽管该模型在早期阶段显示出较高的玩家贡献,但后续迭代中的下降表明在长期内维持玩家参与方面存在挑战。

耶鲁大学:ServerFi,游戏与玩家之间的新型共生关系

基于建模结果,我们认为虽然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的策略可能在早期阶段推动显著的参与度,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固有地会加剧玩家分层现象。具体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正反馈而边缘化尾部玩家,最终导致他们退出游戏。这种分层现象还往往会为新玩家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结果,新玩家的减少,加上尾部玩家的离开,降低了现有顶级玩家的奖励,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形成。

相比之下,ServerFi 机制基于碎片合成,通过碎片抽奖过程引入了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从而增强了玩家社区内的社会流动性。对于现有的 NFT 持有者来说,持续合成新的 NFT 确保了即使是顶级玩家也不能“坐享其成”;他们必须不断贡献价值以维持其地位。对于新玩家或贡献较少的玩家来说,仍然有大量机会可以合成 NFT 并分享服务器奖励,促进了向上的流动性。因此,ServerFi 模型更有效地促进了玩家之间的社会流动,激活了整个系统并培养了更具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当前基于区块链的游戏中存在的代币经济学挑战。分析表明,传统经济模型往往导致市场不稳定、玩家参与度下降和代币价值不可持续。为了解决这些紧迫问题,我们提出并分析了两种有前景的代币经济模型,特别强调了基于资产合成私有化的 ServerFi 模型。通过广泛的群体行为模拟实验,ServerFi 显示出在保持玩家参与度和确保游戏生态系统长期可持续性方面的显著潜力。与传统模型不同,ServerFi 通过引入一个动态且竞争性的环境,在其中持续的价值贡献是维持地位的必要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玩家之间的社会流动性。该模型不仅培育了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社区,还为未来的区块链游戏提供了一个可扩展且具有弹性的框架。随着行业的发展,ServerFi 方法可能代表了代币经济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为去中心化技术在游戏中的整合提供了一条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从 Galxe 和 Render 看品牌重塑:老树能开新花吗?

作者:Hamster,来源:作者博客

Galxe 和 Render 近期都进行了品牌重塑,Galxe 决定打造自己的 Layer1 区块链平台 Gravity,而 Render 则决定将其代币从以太坊链的 RNDR 迁移到 Solana 链,并重新命名为 RENDER。虽然都是「老树开新花」,但是二者在具体策略和实施方法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Galxe 的重塑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突破,还包括生态控制权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优化。相对而言,Render Network 的重塑则是代币迁移和品牌更新的结合,利用 Solana 的高性能和低延迟优势,提升了渲染服务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Galxe:从 Web3 身份认证到 Layer1 区块链平台的蜕变

Galxe,这个曾经以提供去中心化身份验证和数据管理服务而闻名的 Web3 基础设施平台,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跨链交互需求和不断扩大的用户基础,Galxe 决定打造自己的 Layer1 区块链平台——Gravity。

为何选择构建 Layer1?

  • 扩展性需求: 随着 Web3 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原有的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不断攀升的交易量和数据处理需求。

  • 生态控制权: 自建 Layer1 可以赋予 Galxe 更多的生态控制权,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通过掌控底层基础设施,Galxe 可以更好地协调生态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推动整个生态的发展。

  • 技术创新: 构建 Layer1 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这要求 Galxe 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通过自研 Layer1,Galxe 可以探索更多前沿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新品牌定位与形象

Galxe 的 Gravity 区块链是一个 Layer 1 的全链抽象平台,旨在解决复杂的跨链交互问题,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该平台的设计围绕着大规模采用和全链抽象,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流畅的体验。

核心技术栈

Gravity 旨在实现高效的跨链交易,通过预编译合约支持高效验证和用户友好的交易过程。

  1. Arbitrum Nitro:Gravity 的基础设施使用了 Arbitrum Nitro 技术堆栈,这种选择为区块链提供了扩展性和效率,能够支持大量的跨链结算。Arbitrum Nitro通过利用先进的优化技术,使得交易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度进行。

  2. 零知识证明(ZKP)和共识机制:Gravity 整合了零知识证明技术来增强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同时采用了 Jolteon(AptosBFT)作为共识算法。这一组合确保了交易的高吞吐量和近乎即时的最终性。此外,Gravity 还支持使用 secp256r1 曲线的密码学原语,以增强用户体验,特别是在账号抽象钱包的身份验证方面。

  3. PoS 机制及安全保障:Gravity 的权益证明机制由 G 代币的原生质押和重质押协议(包括 EigenLayer 和 Babylon)驱动。这种设计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吸引了多元化的社区参与。

  4. EVM 兼容性:Gravity 完全兼容 EVM,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轻松地部署和交互智能合约,利用现有的以太坊工具和基础设施。

Galxe 通过 Gravity 区块链的创建,成功实现了从原有的身份验证平台向全链抽象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变。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 Galxe 的技术能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 Web3 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Gravity 以其先进的安全机制、高效的交易处理能力和跨链交互的简化,确立了 Galxe 作为一个全面、灵活的区块链平台的地位。

市场反应与未来规划

Gravity 的推出受到了用户和开发者的广泛关注,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反应。在 G 上线之前,GAL 经历了一轮显著的涨幅,市场对 Gravity 的期待推高了其价格。然而,代币 G 在上线后却持续下跌,这可能与当前市场环境的低迷有关,也可能是因为 Gravity 实际上线后的市场表现未能达到预期。

Galxe 计划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全面上线该平台的主网功能,包括对原生质押和重质押的支持。未来,Galxe 将继续通过 Gravity 平台推动 Web3 生态系统的发展,重点是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和整合。平台的路线图包括计划引入更多功能和升级,以进一步优化性能和扩展性。

Render:从 RNDR 到 RENDER,从 ETH 到 Solana

Render Network 最初是一个去中心化渲染解决方案,利用闲置的 GPU 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渲染服务。随着 Render 社区对更高效和更具扩展性的需求日益增长,Render 决定将其代币从以太坊链的 RNDR 迁移到 Solana 链,并重新命名为 RENDER。这一转变不仅是代币名称的更改,更是 Render Network 战略的重要调整。

新品牌定位与形象

此次迁移标志着 Render Network 的全新品牌定位。RENDER 代币将充分利用 Solana 的高性能和低延迟特性,从而显著提升渲染服务的效率和用户体验。Solana 的高吞吐量和低交易费用使其成为处理大规模渲染任务的理想平台,Render Network 将借助这些优势优化服务质量,并支持更复杂和高效的渲染任务。

所有持有 ERC-20 RNDR 代币的用户将按照 1:1 的比例自动转换为 SPL RENDER 代币。用户可以在 Render Network 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代币兑换,平台提供了详细的迁移指南以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兑换。此外,多家主流交易所,包括 Kraken 和 Binance,已支持此次迁移,用户在这些交易所持有的 RNDR 代币将自动转换为 RENDER 代币,无需额外操作。此次迁移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兑换体验。

市场反应与未来规划

此次迁移和重塑得到了广泛的市场支持。在宣布迁移计划和重塑品牌后,RENDER 代币的价格显著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对迁移带来的性能改进和扩展性预期产生了积极反应。迁移当天,RENDER 代币价格持续上涨,然而,在迁移完成后的第二天,价格开始下跌。这一下跌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首先,市场对迁移的短期炒作情绪逐渐消退;其次,可能存在早期投资者获利了结的卖压;此外,当前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也可能加剧了价格波动。

Render Network 在其最新的夏季更新中概述了未来的发展计划。平台计划通过扩展其核心技术和社区支持来进一步推动分布式计算和图形渲染。具体措施包括推出新的工具和功能,以提高渲染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Render Network 还致力于加强与主要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动更多的商业应用场景。此外,平台将重点关注用户激励机制的优化,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创作者参与。总的来说,Render Network 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扩展其在图形渲染领域的影响力。

对其他项目的启示

Galxe 和 Render Network 的品牌重塑案例为其他区块链项目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首先,品牌重塑不仅涉及视觉和市场定位的调整,更需要在战略和技术层面进行深度改革。项目应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战略评估和调整,以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

其次,品牌重塑的成功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反应的双重支持。技术平台的升级和迁移可以显著提升项目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但项目还需关注市场对这些变化的接受度和实际效果。同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品牌重塑的效果。例如,在市场环境低迷时,即使技术升级和战略调整到位,也可能面临币价下跌的风险。项目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推出重塑计划,以避免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付出额外的代价。

最后,品牌重塑不仅是企业内部的自我改造,也是对外部市场需求的响应。项目在进行品牌重塑时,应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以确保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市场定位,区块链项目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大的增长和影响力。

ZetaChain:提供独特的链抽象解决方案,正在将原生BTC引入Solana与Base

作为 Universal 区块链的代表项目,ZetaChain 公布近期新进展,将原生 BTC 真正带入到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并且目前进展迅速,下面是详细要点汇总:

1、Universal 区块链 ZetaChain 将原生比特币带到更多链上,Base 已上线开发网络,Solana 正在开发中,Ton 已在其路线图中。

  • ZetaChain 目前已在开发网络上支持 Base,而 Solana 链的支持正在开发中,Ton 已进入 ZetaChain 路线图。

  • Solana 支持将使 ZetaChain 成为首个支持跨三大链生态系统(Solana、比特币、以太坊)的 DApp 的公共 L1 平台,以 Universal 和简单的方式访问原生 BTC。

2、Coinbase 将对 ZETA 代币的支持添加到其路线图中。

  • ERC-20 代币 ZETA 在以太坊上已被 。

  • ZetaChain 是 Coinbase 钱包的默认网络之一。

  • 与此同时,ZetaChain 正在开发网络上准备将 Base 带入其 Universal 连接生态,使应用能够从单一界面跨越比特币、以太坊、币安、Polygon 等链。

ZetaChain:提供独特的链抽象解决方案,正在将原生BTC引入Solana与Base

3、ZetaChain 可以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 wBTC 替代方案。

  • ZetaChain 提供了支持原生 BTC 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并且在所有链上支持 Universal 应用,包括无缝访问原生比特币。

  • 例如,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原生 BTC 使用案例是首个原生 BTC 支持的稳定币产品。

  • DeFi 中仅有 0.8% 的比特币流动性是 wBTC,ZetaChain 为 DeFi 中的原生 BTC 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机会。目前,根据 和 的数据,ZetaChain 上的 ZRC 20 BTC 转账数量是以太坊上 wBTC 的 2.5 倍,持有者数量是其 9 倍。

  • 详情请看数据分析平台。

4、Delphi Digital 展示了 ZetaChain 如何实现首个真正与链无关且用户友好的链抽象解决方案,包括开发者如何在 ZetaChain 上构建 Thorchain、Eigen Layer、Babylon 和大多数比特币 L2 构建为单一智能合约。

  • Delphi Digital 将 ZetaChain 定位为领先的链抽象解决方案,使开发者能够在 ZetaChain 的 Universal EVM 上将应用专属链如 Eigen Layer、Babylon Chain 和 Thorchain 构建为单一智能合约。

  • 凭借对原生 BTC 的支持,这种全链 EVM 合约方法将 ZetaChain 与 LayerZero 和 Wormhole 等跨链消息解决方案区分开来,标志着开发人员与其他重要链一起访问比特币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ZetaChain、LayerZero(Stargate)和 Wormhole(Portal)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 ZetaChain 支持链之间的原生资产转移。例如,ZetaChain 可以处理 ETH 等转账。ETH 到 BNB。BNB,而 Stargate 和 Wormhole 仅支持在链之间桥接相同的资产。)

  • ZetaChain 就像带有智能合约的 Thorchain,带有 EVM 层的 Axelar,可以扩展到任何非智能合约链(如莱特币)的 Babylon,以及可以用于任何区块链的特征层。

5、从 OKX 到 Crypto.com 等重要机构正在为 ZetaChain 保驾护航,而 Alchemy 和 Ledger 等领先的生态参与者则集成并支持该网络。

  • 知名机构正在集结在 ZetaChain 背后。,提供 120, 000 ZETA L2 E 奖励池,而 。Coinbase 表示支持 ZETA 质押,将原生 ZETA 添加到其路线图中。

  • Alchemy、Ledger、Tenderly、MintScan 和 Keplr 等主要合作伙伴正在激活对 ZetaChain 的支持,加入 。该快速扩展的生态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可从任何链访问的 Universal 应用程序,并且只需要一次部署。

6、ZetaChain 协议升级和用户体验改进进一步简化了跨多个链(包括比特币)的 dapp 开发。

  • ZetaChain 升级了其 Universal 区块链、 以及新的 。网关允许 Universal 应用程序本地连接到任何区块链,包括比特币,从而改善新链上的用户体验。

  • UniversalKit 提供了用于 Universal 应用接口的即用型 React 组件,而新的 Localnet 和 Devnet 则通过最新功能加速了开发。据 数据,ZetaChain 已吸引了超过 360 万个独特钱包。

  • ZetaChain 已通过 Eddy Finance、SubstanceX、Sugar 等 Universal 应用向社区分发了超过 2, 500, 000 ZETA。剩余的 10, 000, 000 ZETA 奖励池将直接通过 ZetaHub 分发给社区。

ZKVM 与 ZK验证的思考

作者:Miles 来源:X,@Miles082510

昨天与国内的ZK芯片厂商讨论了ZK加速的问题。当前,基于ZK的L2只需要几百台GPU机器即可维持日常业务,未来的Asic发展将更加令人期待。那么,现在的加速需求在哪里?哪些部分值得加速?ZK赛道的瓶颈到底是在证明生成还是验证?这些问题会对生态产生什么影响?

基于这条推文,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欢迎指正与讨论!

过去的ZK技术

早期的ZK解决方案主要基于电路开发。开发者必须使用特定语言构建电路,这种方法既复杂又昂贵。@StarkWareLtd 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通过STARKs在Cairo中构建了电路,利用STARKs的递归证明优势。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汇总来自单一证明系统或机器的STARK证明。

当前的ZK技术

现在,随着通用ZKVM的出现,程序员无需学习新的电路语言,只需编写Rust代码即可开发应用。这方面的代表包括 @RiscZero、@SuccinctLabs 的 SP1、@NexusLabsHQ,以及 @lita_xyz 和来自 @a16zcrypto 的 jolt。

尽管有很多ZKVM项目,但我认为未来所有的证明聚合系统都将依赖RISC-V ZKVMs或基于Rust的ZKVMs。通过使用RISC-V证明,我们可以轻松合并不同的证明系统,简化复杂的验证过程。

问题与挑战

在以太坊上验证证明的成本非常高,且不支持大容量。例如,一个1GB的证明直接在以太坊上验证是不现实的,尽管可以通过递归证明进行压缩,但这同样昂贵且耗时。如果你运行一个ZK rollup,每年的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

此外,虽然 @alignedlayer 每秒可验证2500个哈希值,但以太坊无法处理如此大的容量。

解决方案

在以太坊上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验证:

  • 证明聚合:提高验证效率的一种方式。

  • ZK验证层:在 @eigenlayer 上实现低成本、可扩展的ZK验证层,这是 @alignedlayer 的当前做法。

讨论与观点

关于ZK赛道的瓶颈,@Ozhar(来自 @zkSync)认为只有5%的成本与验证相关,95%则与生成证明的硬件成本相关。@heslinkim(来自 @gevulot_network)持不同观点,他认为真正的瓶颈在于证明生成和硬件。

事实上,ZK硬件和证明生成领域也在快速发展中,如 @cysic_xyz、@Ingo_zk 和 @lagrangedev 等项目方正在积极推进相关技术。

频繁更换 CEO 背后,Starknet 深陷信任危机

撰文: flowie , ChainCatcher

编辑: Marco , ChainCatcher

上周,Starknet 基金会宣布更换 CEO,自 2023 年 3 月担任 Starknet 基金会 CEO 的 Diego Oliva 离任,负责 Starknet 生态增长的 James Strudwick 接任。

这不是 Starknet 团队今年首次重要高层发生更换。1 月,Starknet 开发商 StarkWare CEO Uri Kolodny 在 X 平台发帖称,他因家人健康原因已辞去 CEO 身份,CEO 职位则由 StarkWare 另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Eli Ben-Sasson 来接任。

自年初因空投分配问题遭到社区讨伐后,Starknet 面临的争议并未间断。近期,Starknet 其生态上的头部衍生品协议 ZKX 在 TGE 不到 2 个月后便宣布关停,在投资者的一片骂声中,Starknet 基金会成员为 ZKX 的辩护也遭致不满。

频繁更换 CEO ,加上 Starknet 引发多次舆论危机后的「不作为」,很难不让社区用户质疑其背后组织的运营状况。

争议过后,更换 CEO 成惯性?

面对社区争议后,快速更换 CEO 似乎成为了 Starknet 的惯性操作。

去年 12 月 1 日,Starknet 官方公布空投后,便引起了社区的不满。不少普通用户质疑 Starknet 的空投规则偏向于开发者,而忽视普通用户的利益。

在空投争议持续 1 个月后,Starknet 开发商 StarkWare CEO Uri Kolodny 突然宣布因家人健康原因辞任 CEO。

StarkWare 有四个核心创始人 Uri Kolodny 、Eli Ben-Sasson 、Alessandro Chiesa 和 Michael Riabzev。

其中离职 CEO 的 Uri Kolodny 偏商业和资本背景,其余都是偏技术背景。Uri Kolodny 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曾为 Mondria Technologies Ltd、Timna 等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等。

而接任 CEO 的 Eli Ben-Sasson 则是密码学科学家,为 zk-STARK 这项关键技术标准的创作者,与 StarkWare 另一核心成员 Alessandro Chiesa 都曾是 Electric Coin Company(又名 Zcash Co)的创始科学家。

在空投争议尚未平息下,CEO 离任也引发社区用户对于其团队是否产生内部矛盾的猜测。有用户认为,Uri Kolodny 因家人健康问题辞任 CEO 的理由过于牵强。且在 Uri 宣布辞任 CEO 消息后,接替他的 Eli Ben-Sasson 并未表达慰问,或进一步证实了内部有矛盾的猜测。

而更换 StarkWare CEO 仅半年后,在面临生态头部衍生品协议 ZKX 关停引发对 Starknet 的争议后,Starknet 又上演了同样的戏码。Starknet 基金会 CEO 辞任 Diego Oliva,由生态增长主管的 James Strudwick。

Diego Oliva 仅担任 Starknet 基金会 CEO 一年多时间。加入 Starknet 前,Diego Oliva 曾担任 Facebook 欧洲、中东和非洲区域总监,负责这些区域的增长。

对于 Diego Oliva 离任原因 Starknet 未有任何说明,只是表示 Starknet 基金会团队架构已经初步搭建好,到了可以交接领导班子的时机。

Starknet 官方博客提到,Diego Oliva 任期内,Starknet 基金会已从一个由两名兼职员工组成的团队发展到目前由三十多人的规模;并启动了 DeFi Spring、Seed Grants 以及 Catalyst 和 Propulsion 计划等多个生态计划,和 100 多个基础设施团队展开了合作。

而接任 CEO 的 James 仅加入 Starknet 基金会半年左右,主要推进了 DeFi、L1 和 L2 扩展项目的工作。

对于频繁更换 CEO,社区用户虽然对于新官上任有所期待,但更多的似乎是唱衰的声音。推特用户@ Timmy _ Turnes 称,「我感觉将走向新的低谷……」。

@TheJinKang 则认为 Starknet 正面临信任危机。他表示,在生态项目 ZKX 关停后,Starknet 基金会和 CEO 都未出面正式回应。此时又更换 CEO 说明该组织的运营状况非常糟糕。

而@wholisticguy 则对于基金会新任 CEO 作为曾经的生态主管,X 账号的粉丝数量仅为 400 多人(宣布任职 CEO 过后增长到 900 多)表示质疑。

@wholisticguy 称:「作为技术上最有能力的 L2 团队之一,培养推特关注者应该像在桶里钓鱼一样,没要求你有 10 万粉丝,但只有几百的关注者,这说明缺乏参与度。」

Starknet 多次自制舆论危机

更换 CEO 或许也是 Starknet 在面对发展低迷和舆论危机后的自救。

一直以来,以技术实力和 Vitalik 参与投资为优势的 Starknet,在市场营销和公关态度上似乎尤为佛系。

无论是空投争议,还是生态项目 ZKX 关停,Starknet 在面对持续发酵的社区情绪,很少有所作为,且团队成员多次有些不合时宜的发言引发新的舆论争议和信任危机。

今年 1 月,Starknet 频频被传空投但又迟迟未落地,原本就有情绪的社区用户却遭到了 Starknet 的官方「讽刺」。

Starknet 核心成员 Abdelhamid Bakhta 在社交媒体上将询问空投状况的社区用户公然称为「电子乞丐」(e-beggar)。此外 Starknet 还在官方 Discord 频道新增了「电子乞丐」的子频道,引发社区众怒。

虽然在舆论发酵后,Abdelhamid 和 Starknet 官方频道都紧急删除言论和道歉。但 Abdelhamid 和 Starknet CEO Eli Ben-Sasson 仍因此长时间遭到网络语言攻击。

目前 Starknet 官方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依然随处可见「电子乞丐链」的讽刺言论。

对于 4 月开始广为流传的「Starknet 的日活跃用户只有 8 个」的言论,虽然后被证实为误传,但不少加密用户仍然相信这是 Starknet 的真实状况。

而近日,类似的公关灾难再次上演,Starknet 头部衍生品协议 ZKX 在 TGE 6 周后就宣布关停,引发 ZKX 的投资者对其讨伐,并称 ZKX 是骗局,要求 StarkNet 及上线的交易所来揭开真相。

对此 Starknet 官方没有任何回应外, 而 Starknet 基金会成员 Henri 下场为 ZKX 辩护称,「ZKX 多年来一直在为生态系统贡献努力……因为一些错误决定(我并不为此辩护),就称他们为骗子是完全不应该的。这会给你和你的判断力带来负面影响。」

Starknet 基金会成员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的发言也再次引发用户的不满,Starknet 被讽刺其日活用户仅为个位数。

对于 ZKX 的讨伐也上升到 Starknet 生态网络状况的质疑。多位社区用户称 Starknet 生态网络的不够活跃,是导致 ZKX 团队即使拿到融资也无以为继的关键原因。

根据 Artemis 数据,相比于 Arbitrum、Optimism、zkSync 等多个 layer2,Starknet 目前的日活跃用户和日交易数量、以及 DEX 日内交易量,每日捕获的交易费用都排在倒数第一。且在众多 layer2 产生正向利润的情况下,Starknet 仍未盈利。

频繁更换 CEO 背后,Starknet 深陷信任危机
频繁更换 CEO 背后,Starknet 深陷信任危机

拓展 BTC 生态叙事,Starknet 还值得期待吗?

Starknet 深陷舆论危机以及网络活跃度以及币价暴跌后,Starknet 生态上的开发者@cryptonerdcn 已降低了对于 Starknet 的预期。

但@cryptonerdcn 表示也不至于过于悲观。从 6 月参与 Starknet 的黑客松情况来看,其生态开发者活跃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淡。

@cryptonerdcn 提到在币价暴跌过后,原以为没有太多用户参加,但最终估算,至少有 75 只队伍参加。「要知道因为 starknet 使用的 cairo 语言,相比 solidity 懂的人本来就很少(我记得只有几十分之一),比起 evm 系的可以拿着各种换壳的东西参赛,这个黑客松不少项目都是完全从 0 做起。」

在@cryptonerdcn 看来,Starknet 如果能在市场营销等短版上努力补齐,至少不会直接变成「天亡」。

从 Starknet 近日的动态来看,持续的技术升级仍然是头等大事。Starknet 社区发布 v0.13.2 和夏季路线图中来看,8 月将推出的 v0.13.2 版本,将不增加 L1 成本的情况减少出块时间,目标是将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平均 2 秒左右。

10 月至 11 月推出 v0.13.3 版本,该版本必备内容是 Cairo-native,强调更快的执行将进一步缩短确认时间。

但是以太坊 Layer2 太卷了,光靠卷 TPS 和低费用已经带不来带来新增长预期。

后续以太坊 Layer2 叙事如果仍萎靡不振,@cryptonerdcn 期待 Starknet 在 BTC 生态上的叙事空间。

今年 6 月,Starknet 宣布将成为第一个同时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结算,并扩展比特币到每秒数千笔交易的网络。将在比特币潜在升级 OP_CAT 之后的六个月内实现。

加密技术分析师 Haotian 表示,Starknet 布局比特币生态虽然在技术上面临着太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一旦突破(以太坊)layer2 的叙事束缚,Starknet 的想象空间会大为不同。」

在 Haotian 看来,Starknet 如果向比特币生态应用场景延伸,它的 ZK 技术底层和并行交易、Cario 语言等原先高性能的基础为成为其区别于其他 Layer2 的核心优势。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尽管上周市场经历了一个动荡的开局,不过美国股指期货在上周五仍回到了前一周的收盘价,也就是周一暴跌前的水平,美债收益率实际上略有上升,不过仍远低于 7 月份的水平。这一切动荡是否只是虚惊一场?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往下探究,可以看到更明显的再平衡趋势,高价格的股票表现不佳,等权重的 SPW 指数已经连续第五周跑赢市值加权的 SPX 指数。本周市场将聚焦在企业财报,尤其是消费板块,以确认消费支出放缓的趋势是否能从企业财报数据中得到证实。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降幅超乎预期,对于提振市场情绪有所帮助,本周除 PPI/CPI 之外没有太多重要的经济数据,不过美联储目前对就业市场的情况特别重视,可能会暂时削弱市场对通胀数据的关注。关税、能源价格和移民限制带来的负面供应冲击可能会推动价格数据意外上行,不过这些上行动能很可能会被工资疲软和住房价格大幅放缓所抵消,从而使通胀回到美联储的长期目标(经济学家预测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18% )。此外,美联储官员 Goolsbee 和 Daly 也试图淡化近期的恐慌情绪,表示市场对 7 月就业报告“反应过度”,这一观点也在过去一周得到了证实。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话虽如此,考虑到上周初的强制平仓和亏损情况严重,预计市场将处于防御状态,逆势反弹将受到限制,至少要持续到 Jackson Hole 会议。此外,随着经常被提起的“Sahm 规则”接近触发,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硬经济数据来确认经济是否会马上进入硬着陆,而该衰退指标尽管数据有限,却对资产价格表现有着强劲的预测纪录。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再来看看市场结构,内部流动性的减弱也成为短期内风险情绪的阻力。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放宽了政策,但全球央行的流动性实际上处于抽回的状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逆回购余额在最近几周持续减少。此外,随着交易商风险偏好回落,美国市场的次级流动性已降至年内最低水平,且至少在第四季度之前都不太可能有很大程度的复苏。JPM 估计,全球四分之三的套利交易已经平仓,风险资金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冷却期并且重新进行评估,才能再次开始较大规模的风险交易。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说到套利交易,日本的情况似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美元兑日圆走低可能会提前终结日本央行的鹰派立场。 日本央行被指责引发了上周的去风险连锁反应,因此对于进一步加息,他们的委员会将被迫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汇率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压低通胀的情况下。实际上,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最近做了以下几点澄清:

  • “考虑到国内外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展极度动荡的情况,日本央行需要暂时在当前政策利率下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 “当金融和资本市场不稳定时,央行不会提高政策利率”

  • “由于日圆贬值得到修正,进口价格上涨带来的价格上行风险已经相应减少”

这些都强烈暗示,日本央行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恢复温和鸽派的立场。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回到美国,虽然 8 月的宏观事件较少,不过 VIX 指数可能会保持在高位,预计个股在季度财报结果前后的价格变动将更加剧烈。关注重点将会放在 Walmart 和 Home Depot 等企业,以评估消费者的购买实力,较高频率的信用卡数据已经显示 7 月的零售销售走软,交易员应特别注意消费板块(例如 XRT ETF)相对于整体指数的表现,以获得更多消费者情绪进一步下滑的信号。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对于衰退风险,不同的宏观资产类别根据历史趋势正显示出不同的“预测”,其中美债和大宗商品最具“前瞻性”,股票和信贷则对硬着陆毫不在意。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在加密货币方面,风险情绪仍面临较大的挑战,根据两年的相关性数据,BTC 受到“日圆套利交易平仓”的损害最大,这再次显示加密货币的走势是如同杠杆 Nasdaq 指数一样的前沿风险资产,我们预计价格将继续随着整体风险情绪的起伏而波动,而不是任何“多样化”的论点。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在技术信号方面, 1 3D 和 Glassnode 的链上数据显示,BTC 的成本已经跌破其短期和 200 日移动均线,在“真实市场均线”(所有链上获取价格的总平均值)约 47 K 美元之上几乎没有支撑,这是均值回归模型的参考点。

此外,链上 MVRV 比率(流通市值 vs 已实现市值)已经跌破其 1 年的平均值,这预示接下来下跌可能会持续,JPM 的传统动量指标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总体来看,ETF 近期的流入令人失望,特别是 ETH,自 7 月 24 日产品推出以来已经净流出 4 亿美元。实际上,Bloomberg 的数据显示,自 1 月以来 BTC 的价格走势几乎都在发生在美国 ETF 交易时段,而今年以来所有加密货币涨幅却都发生在“非交易时段”(即亚洲时段),因为市场已经有效地提前在纽约开盘前进行了操作。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长期研究市场的人会意识到这与股市的情况相同,也就是所有的“乐趣”都发生在纽约开盘之前,如果只在“美国交易时段”交易,指数表现通常会持平。

那么,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要在美国收盘时买入、开盘时卖出吗?一如既往,我们在此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只能建议我们的亚洲读者们在睡觉时间还是好好睡觉,不需要“熬夜”在美国时段进行交易。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Intermission

您可在 t.signalplus.com 使用 SignalPlus 交易风向标功能,获取更多实时加密资讯。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CN,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signalplus.com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缩略图

1. 项目简介

UXLink 是一个基于熟人社交关系的 Web3 社交平台和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集 Web3 入口、社交化去中心化交易所、基础设施等一体化的社交生态体系。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在数字时代,社交网络始终是一个关键元素。当前,Web2平台上的用户超过48亿,而Web3平台的用户还不到1%。尽管如此,未来Web2用户向Web3迁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支持Web3的大规模采用,加强连接现实世界社交,UXLink提出了一种方法,将现实世界的社交网络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提供开放的社交关系计算和推荐服务。

2. 机制详解

具体而言, UXLink构建了一个复杂且高效的系统架构。

首先,UXLink 的用户账户和身份管理系统允许用户使用现有的社交账户(如 Telegram 或 WhatsApp)或区块链钱包(如 MetaMask)登录平台。这种设计使用户可以无缝地连接他们的现实世界社交关系到 UXLink 平台,而无需额外注册新的账户。平台通过 UXAccount 服务管理用户的社交身份和账户信息,并通过社交账户数据服务存储和管理用户的社交数据,包括好友关系和群组信息。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其次,UXLink 通过 UXGraph 服务建立和维护用户的社交图谱,记录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这些图谱不仅帮助用户维持现有的社交网络,还利用社交关系计算功能分析用户之间的互动,提供推荐服务,帮助用户找到新的朋友或群组,从而增强用户的社交体验。

协议服务层方面,UXLink构建了可以通过 API 提供数据和 EVM+IPFS+Cloud 链上链下混合的可扩展技术架构,提供丰富的 API 接口,帮助开发者管理用户的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如同在微信社交关系开发小程序、在 FACEBOOK 中开发 Facebook Market Place 一样,利用社交关系产生高质量的增长和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如 AI 算法,推荐、组团等,组成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

最后,对于基础设施层,UXLink打造了一个混合可扩展架构 (EVM +IPFS + Clouds),让社交关系和数据资产化并流动起来的更底层的基础设施。通过多链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再各个公链和应用里去流转自己的社交资产。并采用 MPC-TSS(多方计算阈值签名方案)技术,确保钱包账户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并支持基于群组的 EOA(外部拥有账户)账户服务,方便用户进行群组管理和互动。

‍3. 功能细聊

通过基于以上信任的社交关系和群组模型,UXLINK 为用户提供了社交挖矿、社交 DEX 和流动性质押等功能。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 社交挖矿是 UXLINK 的一项独特功能,可奖励用户在平台上的积极参与。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例如发帖、评论和与其他用户互动,参与者可以获得工作量证明 (POW) 积分。这些积分随后可以转换为代币奖励。该系统激励用户积极参与并为社区做出贡献,培养一个充满活力且参与度高的用户群。社交挖矿本质上将社交互动变成了一种挖矿形式,其中完成的“工作”是用户的参与,“奖励”是赚取的加密货币。

  • UXLINK 的 Social DEX 是专为社交交易而设计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允许用户直接相互交易各种加密资产。Social DEX 还集成了社交功能,允许用户关注交易者、查看他们的活动并根据社区的见解做出更明智的交易决策。

  • 流动性质押是 UXLINK 的另一项创新功能。用户可以在平台的质押流动性池 (SLP) 中质押加密资产,以获得权益证明 (POS) 收益。通过质押,用户可以为平台的流动性做出贡献,这对于 Social DEX 和其他交易活动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作为回报,质押者可以获得奖励,包括 UXLINK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质押的代币生成事件 (TGE) 前代币未来上市奖励的一部分。这种机制不仅激励用户提供流动性,还为他们质押的资产提供潜在回报,从而实现双赢。

  • AI Group Kits 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旨在帮助用户更有效地管理和发展他们的网络。这些工具可以自动执行群组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成员参与、内容审核和活动分析。通过利用人工智能,UXLINK 使群组领导者能够专注于社区建设的战略方面,而人工智能则处理日常任务。这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而且还确保群组保持活跃、有组织和相关性。

  • Group Kits 是一套旨在增强社交互动和关注者管理的工具。这些工具包包括群聊、活动组织和协作项目等功能,所有这些功能都通过 AI 进行了增强,以提供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的体验。群组领导者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在社区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组织活动并鼓励成员之间的协作。AI 增强功能有助于根据用户偏好和活动模式定制互动,使社交体验更加个性化和富有影响力。

4. 代币经济学

此外,UXLink 的双通证经济模型是平台的重要特色之一。平台采用 $UXUY 和 $UXLINK 两种代币来激励用户和治理平台。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UXUY 是 UXLink 社区和生态系统发展的核心激励代币,主要用于奖励用户的社区贡献和社交活动。用户可以通过 Link-to-Earn 机制、参与社交互动、完成任务等方式获取 $UXUY。$UXUY 基于链上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生成,确保其公平性和激励性增长。$UXUY 是不可转让的,只能通过用户贡献获得。用户还可以使用 $UXUY 兑换平台内的服务、奖励和特定权益。

而$UXLINK 主要用于平台的治理和收益分配,持有者可以参与平台决策和治理投票。用户通过持有 $UXUY 并兑换特定数量的 $UXLINK,或者通过参与特定活动和平台空投获取 $UXLINK。$UXLINK 是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代币,用户可以通过购买、交易和参与平台治理获取收益。$UXLINK 持有者可以参与平台治理,投票决定平台的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并从中获取治理收益。

上个月,OKX, Bybit, Gate, BitGet, KuCoin, HTX, HashKey Global, BFX 等交易所上线$UXLINK交易。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UXLINK 总供应量为 10 亿(1,000,000,000)。

其中社区获得了最大的份额,占总供应量的 65%。这部分代币用于多种用途:

  • 空投(Airdrop S1):10% 的代币分配给空投,立即进入流通,无需等待期或锁定期。

  • 市场推广(Marketing):3% 的代币用于市场推广,同样立即进入流通,无需等待期或锁定期。

  • 生态基金利润(Profit for Eco-Fund):1% 的代币分配给生态基金利润,无需等待期或锁定期。

  • 未来分配(To be mined and allocated):51% 的代币用于未来的分配和激励,这部分代币不会立即进入流通。

21.3% 的代币分配给私募投资者。这部分代币有 6 个月的锁定期,然后分 21 个月解锁。

团队获得 8.7% 的代币。这部分代币有 9 个月的锁定期,然后分 21 个月解锁,以确保团队的长期承诺和激励。

5% 的代币分配给项目的库存,用于流动性和市场做市。其中:

  • 流动性(Market Making):3% 的代币用于市场做市,立即进入流通,无需等待期或锁定期。

  • 项目开发(Project Development):2% 的代币用于项目开发,有 6 个月的锁定期,然后分 21 个月解锁。

UXLink 最近也推出了一个全面的治理代币 $UXLINK 空投计划。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将根据其钱包地址和 UXLink 账户质量评分进行评估。主要评分指标包括用户资料完整性、与 UXLink 的互动活动、社交关系链活动、第三方信任评估、Sybil 身份验证和第三方钱包认证。而质量评分影响因素有疑似 Sybil 账户、未认证的钱包连接、低价值社交网络、参与未认证的第三方活动。

符合以下条件的用户将获得 100% 空投:

  • 通过以太坊(ETH)在官网购买 NFT。

  • 拥有高 UXLink 社交贡献评分。

  • 通过专业第三方的反 Sybil 测量。

  • 拥有认证的第三方钱包地址。

  • 通过合作伙伴白名单认证。

请注意,如果用户在 3 天内自报,可以获得 15% 的代币空投补偿,剩余 85% 的代币将重新分配给合格的社区贡献者。如果用户未自报,可以在 6 个月内提交申诉材料和证明。审核通过后,将获得 100% 的代币空投;未通过审核的用户将不会获得空投,其代币将透明地重新分配给合格的社区贡献者。

第一季空投数据总结和检查后,第二季空投计划将结合社区反馈,保持透明度。所有用户需遵守 UXLink 使用条款和条件。对于不诚实或行为不端的用户,社区有权取消其代币资格,并重新分配给社区。

除了第二季空投外,2024 年下半年,UXLink 还计划整合 WhatsApp,以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通过熟悉的通讯平台进行互动。同时,继续在主要的 CEX 和 DEX 上市,进一步提高代币的流动性和可访问性。UXLink 目标是在这一年年底前实现 1000 万用户的数据指标。

在 2025 年,UXLink 的重点将转向开发更多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进一步丰富平台的生态系统。UXLink 计划在这一年实现 2000 万用户的里程碑。而2026 年,UXLink 计划实现 3000 万用户量,并继续进行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连接。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5. 项目评估

目前,UXLink 已经取得完成了2024年的1000 万注册用户指标,现用户1500万,并且有500 多万的链上积分持有者和160 多万NFT 持有者。链上月活超 1M,排名 DappRadar 链上活跃应用第一。截止今年6月的30日,UXLINK的活跃独立地址数位列于socialfi赛道首位,并与第二名拉出绝对差距。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除了用户数据乐观,UXLink的合作方面也很可观,不仅获得 SevenX, HashKey Capital, INCE Capital 领投的 500 万美元投资,总融资额超 1500 万美元, 

其生态也随之进一步发展,UXLink 的生态系统涵盖了钱包、游戏、DeFi、支付、安全审计、人工智能、社交、基础设施和比特币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根据UXLINK 生态负责人介绍,超过 80 个加入生态合作的项目方对业务表现非常满意,其社区和 holders 都获得了大幅增长。例如 Airdrop2049 就非常成功。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至于其背后团队,Sean 是 UXLink 的创始人兼 CEO,在创建 UXLink 之前,他是 Xiangwushuo 的创始人兼 CEO,并曾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担任投资银行家。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并曾在斯坦福大学就读。Sean 的职业生涯专注于技术和创业,积累了相关区块链的经验和知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Bob Ng 是 UXLink 的CTO,也是 Happy Sharing 的联合创始人。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Bob 在移动社交和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他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

UXLINK:DeSocial新思路?Web3 大规模采用上的“超级链接器”

总而言之,在自定义为Mass Adoption赛道上,UXLink基于打破单一市场的局限,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用户和收益结构的目标上,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核心节点。

而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从基于Telegram的流量池快速获取用户,到通过Link-to-Earn机制实现用户增长,再到引入外部开发者和广泛的生态合作,UXLINK在Mass Adoption的路径上展现出了不小的潜力。 

可以说,UXLink 算得上是一个超级链接器,在区块链中充当着 Hub 的角色,在 Web3 互不接盘、用户不信任项目方的今天,行业需要的是一个能在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链接器,一个具备真实用户的基础的社交媒体来链接整个市场。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撰文:律动 BlockBeats

昨日,BitGo 官方博客显示,BitGo 和 BiT Global 正在创建一家合资企业,以实现 WBTC 跨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托管业务和冷存储业务多元化,BitGo 将成为新合资企业的少数股东。据悉,BiT Global 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受监管信托和公司服务提供商 (TCSP),与 Justin Sun 和 Tron 生态系统为战略合作关系。

消息一出,用户推测 Justin Sun 可能在管理 WBTC 的合资企业中拥有重大影响力或控制权。此事对 DeFi 市场影响重大,市场担忧 WBTC 的控制权转移到他的手中,会带来不可预期的风险。

Jupiter 联合创始人 meow 在社交媒体发表「致 WBTC 新旧托管人的一封信」,表示 WBTC 托管的比特币不应被用于其他用途,希望 BitGo 能够澄清社区质疑。

DeFi 市场中最先做出反映的项目方就是 WBTC 最大的承兑商 MakerDAO, MakerDAO 拟在 8 月 12 日执行投票中发起「减少 WBTC 担保品规模」提案,以应对托管权变更潜在风险。

加密风险分析评估机构 BA Labs 表示,鉴于 WBTC 托管权即将发生变更,WBTC 担保品集成在 Maker 和 SparkLend 上面临着更高的潜在风险。如果 Bitgo 或其他相关方无法说服性地证明维持现有 WBTC 担保品集成的安全性,BA Labs 将考虑进一步调整参数以保护协议,直至完全剔除 Maker 和 SparkLend 上的 WBTC 担保品。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对于上述的质疑声,Justin Sun 回应表示「BTC 与之前相比没有变化。审核是实时进行的,可以通过 进行访问。铸币过程完全由托管机构 Bitglobal 和 Bitgo 管理,遵循与以前相同的程序。简单来说,Bitglobal 和 Bitgo 不会签署任何未经审计的交易。密钥仍使用相同的 Bitgo 冷钱包技术和离线密钥进行保护,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备份。我个人参与 WBTC 完全是战略性的。我不控制 WBTC 储备的私钥,也无法移动任何 BTC 储备。」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但是 Justin Sun 声明并未平息市场议论。BitGo 的首席执行官宣布 Mike Belshe 在周一做出回应,表示会淡化 Justin Sun 在合资企业中的参与,并强调了 BitGo 对安全性的长期承诺。Belshe 表示:「BiT Global 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管理多个客户账户,他们有责任确保安全保管。他们不能将资金借出,不能随意把资金给 Justin Sun、我或其他任何人,否则就会违反法律并面临入狱的风险。」他还说:「在审计方面,我们一直有 wbtc.network,这将继续运行。」

那么 BitGo 与 Justin Sun 相关公司合作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市场反映?BitGo 与 WBTC 是什么关系,合作后会对于市场产生什么影响?BlockBeats 整理了部分行业人士看法如下:

Ai 姨(链上数据师)

今天有不少关于「WBTC 托管权变更」的讨论——MakerDAO 新提案考虑关闭新 WBTC 借贷,并把 Spark 的 WBTC 借贷比例降低为 0;孙哥出面澄清,Jupiter 联创也发文表达了质疑。

本条推文将梳理 $WBTC 相关数据,方便大家更了解这个眼熟却有些陌生的资产,对于当前的加密生态有多重要。

WBTC 的起源

WBTC (Wrapped Bitcoin) 是一种在以太坊网络上发行的 ER20 代币,其价值与比特币一比一挂钩;每个 WBTC 都有相应的比特币作为储备,通过托管机构进行管理 ( 当前为 Bitgo),确保 WBTC 的持有者可以随时将其兑换为比特币。

WBTC 最早在 2017 年提出,并在 2019 年正式发布白皮书并投入使用,到 2020 年锁仓 BTC 规模就已突破 21 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比特币与以太坊的桥梁」。

WBTC 数据情况

当前 WBTC 已支持 Ethereum / Base / Kave / Osmosis/ Tron 网络,其中以太坊主网铸造占比高达 99.8%,截止至今天已铸造 154,726 枚 WBTC(价值 94.5 亿美金),占比特币总市值的 0.78%。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Dune 面板「WBTC: Supply Dynamics」数据显示,目前超 41% 的 WBTC 用于借贷生态,其中最大的使用场景 ( 承兑商 ) 就是 MakerDAO,另外近 32% 的用于直接交易。

数据面板: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WBTC 校对信息

目前对于 WBTC 安全性和实际使用的影响暂不明朗,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WBTC 合作方 / 铸造与销毁具体交易 / BTC 托管地址等内容,都可以前往 找到相关信息,官方已经披露得很完整了。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海外加密 KOL

@iamDCinvestor:WBTC 的戏剧性表现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 ETH 在加密货币和 DeFi 领域具有如此强大的价值主张。

@art_pleb:毫不讽刺地同意。我的论点一直是,如果 BTC 拥有一个相对信任最小化的桥梁,可以连接性能更高的链上的 DeFi 应用,那么它将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是 L2s 或 ETH / SOL。

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ETH 凭借其原生的链上功能,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刘峰(BODL 基金创始人)

WBTC 的推出,是以太坊 DeFi 生态迸射出巨大活力之前的孕育时期中最重要的标志事件之一。那是 2018 年下半年市场最寒冷之时,BitGo 联合当时尚处襁褓、但已开始显现活力的 DeFi 协议共同推出了 WBTC,通过相对中心化、但是参与方口碑都算不错的方式,将 BTC 资产引入了以太坊生态。

现在情况大变。

简单的说,BitGo 带着 WBTC 走进了 Justin Sun 的家门:铸造 WBTC 需要锁定的那些珍贵的比特币,未来多了一个托管服务商——一家来自香港的叫 BiT Global 的公司。重点是:这家 BiT Global 是 BitGo 和 Justin Sun 的合资公司。问题是,BiT Global 靠谱吗?BigGo 公告说,BiT Global 是香港的「TCSP(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持牌公司,看着挺唬人。。。但是,TCSP 牌照有含金量吗。。。反正我看到的数据是:这个牌照 2018 年推出,截至 2020 年 9 月,发了 7300 多个牌照。。。

你们自己品品吧。

对了,我看到的信息是,BiT Global 是 2023 年 8 月 9 号注册成立的。当月还有一个重要新闻:BitGo 之前因为未能按时拿出审计报表,被 Galaxy Ditigal 取消了收购协议,打官司又未能胜诉,只好中止自己对 Prime Trust 的收购,并且裁员、减成本、找钱自救,最后在 23 年 8 月宣布融到了 1 亿美元。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BitGo 在 2023 年 8 月宣布这比融资的时候,羞答答不公布究竟谁是这一轮的投资人。后来有消息指出来,新的投资人中,有来自亚洲。现在看,很可能孙哥那个时候,已经染指 BitGo 了。这只是猜测。BitGo 是中心化托管商,WBTC 是中心化的合成资产。我觉得,BitGo 有责任说明白这些安排,否则。。。

水滴资本 CEO 大山也在评论区表示「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考验人性。」

Justin Sun 入局 WBTC 为何市场反响如此强烈?

Insight 财经

比特币下挫,WBTC 引发剧震。

MakerDao 发布提案抛售:

DeFi 项目 MakerDAO 的社区发起了一个提案,提议清除 Maker 抵押仓中的 WBTC。提案一出,引发业内巨大震动。毕竟,Maker 是行业内最大的抵押借贷协议,目前还在链上管理着近 50 亿美刀的各类数字资产。而 WBTC 则是以太坊链上最大的 BTC 跨链资产,目前管理着超过 15 万枚 BTC,总价值近 100 亿美刀。

WBTC 或导致大量 Defi 项目,L2 项目处于风险中:目前很多 Defi 项目,会选择 WBTC 从以太坊流入,一旦 WBTC 托锚,大多数项目都会受到牵连。就像集束炸弹暴涨一样。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缩略图

1. 引言

过去二十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Web2市场平台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发展。1995年Craigslist问世,并用简单而高效的列表方式连接了各种需求,从社区活动到住房租赁,再到工作和服务。随后一个又一个在线平台巨头迅速崛起,简化了交易流程,更高效地连接了供需,以网络效应在各自的领域中迅速扩展,替代了Craigslist的众多分类,还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化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Airbnb颠覆了住宿行业,Redfin重塑了房地产市场,而Indeed和LinkedIn则彻底改变了求职招聘的方式,每一次人们生活形式变迁和技术升级,市场平台这个赛道总会涌现出头部的公司,通过提供前所未有的供需链接效率,彻底改变消费者的体验,实现强大的飞轮效应和深厚的护城河。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Web2 platform vs. Craigslist,   Souce: The Gong Show

    然而,随着这些Web2市场平台的逐渐成熟,它们也开始面临越来越明显的瓶颈。创新的缺乏、巨头垄断、高昂的中介费用、复杂的跨境支付流程、数据隐私问题以及透明度的不足,在限制这些平台的未来增长潜力。

    许多平台由于施加了高达20-40%的平台费用(比如苹果公司对所有App Store上进行的销售收取30%的佣金),直接影响了小型供应商的盈利能力,并削弱了传统消费者的需求。数据隐私问题也愈发突出,2023年美国发生了3205起数据泄露事件,影响了数百万用户。一项调查显示,73%的消费者比几年前更关心他们的数据隐私,89%的消费者不再信任品牌会正确处理他们的数据,这些都使得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此外,垄断行为也引发了对公平竞争和用户权益的担忧,Web2市场的中心化特性使得平台可以对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施加过多的控制。例如,亚马逊被指控滥用内部数据以及偏向其自有品牌的搜索结果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Web3技术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去中心化网络和代币经济有望在Marketplace的底层供需链接中解决这些传统系统的固有局限性。同时,独有技术(RWA,互操作性,链上声誉以及DAO等)也能为传统功能及用户体验锦上添花,重新构想数字商务的基础,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并促进全新的网络效应。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2. Marketplace基本构成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平台是提供订单履行、支付处理到物流服务、数据分析的综合生态系统,对于消费者,市场平台让他们得以快速浏览、比较并从广泛的商品和服务中购物。回归本质,Marketplace是连接需求方(终端消费者)和供应方(卖家或供应商)的中介,通过收取交易一定比例作为佣金或服务费,或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支付处理、产品交付和客户支持)收取额外费用来实现盈利。核心功能是访问和可见性,提供卖家可以接触广泛受众,买家可以轻松找到所需商品的平台。通过聚集供需提高效率,降低搜索和交易成本,并通过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如评价系统、托管服务和争议解决来实现信任。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LinkedIn

    一个成功Marketplace平台离不开:

    1. 需求流动性(Demand Liquidity):即平台上买卖双方的需求能够迅速匹配和满足的能力。高需求流动性意味着平台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减少交易摩擦和等待时间,提高满意度。比如Uber通过其算法和庞大的司机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乘客找到最近的司机,从而提供高效的出行服务,Dex的AMM机制通过算法和流动池提供持续的流动性,让交易更加快速便捷,更创新的机制比如Pump.fun的Bonding Curve,不仅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还确保了价格的动态调整和市场的自动化运作,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交易。

      对于买家来说,高需求流动性意味着更少的搜索、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对  于卖家来说,则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量、更低的库存成本以及更好的定价能力。两者互相促进实现平台增量的交易活动和更好的收益。

    2.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IOSG‍‍‍‍‍‍‍‍

    2. 需求的复合增长效应(Compound Nature of Demand): 在一个成功的Marketplace平台上,需求的增加应能够引发进一步的需求增长,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飞轮。当平台上的需求增长时,随之而来的交易活动要能够迅速激发供应的增长响应,这种响应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还能提升用户体验,乃至对平台的信任以达成品牌效应吗,进一步驱动网络效应,使得平台的整体价值持续提升。只有高效地实现这种飞轮效应,Marketplace平台才能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Uber Compounding Flywheel,   Source: LinkedIn

    以当年Blur与OpenSea的竞争为例,除了空投激励带来的优势,Blur针对NFT市场主要交易量贡献者(专业交易员)的需求,推出了更具有精准PMF的产品。允许交易者批量购买NFT的高级扫货工具、聚合多个市场的列表、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Gas费用,从而提升了需求流动性。除此以外,Blur首先推出的竞价墙(Bid Wall)允许用户在特定价格范围内批量出价,这种机制使得卖家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买家,减少价格波动,提高交易效率和流动性,凭借这些优势,Blur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日均销售额,到如今占据NFT Marketplace 63.1%的市场份额。更高的需求流动性带动了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形成了自我强化的飞轮效应,巩固了Blur在市场中的地位。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Delphi Digital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Dune

    优化供需是对传统市场平台成功的要素,这对于我们探索Web3市场平台的潜力至关重要。Web3技术如何优化供需链接,经济效益,使其对所有参与者而言更加有价值、高效,进一步革新平台的运作模式和经济效应,是本文接下来要探讨的重点。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3. Web3如何赋能Marketplace

    3.1 去中心化:用户数据控制与抗审查能力

    传统的中心化市场平台不仅存在用户数据滥用的风险,还容易被操控和审查。亚马逊等电商巨头不仅掌握了用户的购物习惯、搜索记录,还通过这些数据进行优先显示其自有品的推荐甚至价格操控。而类似Facebook的剑桥分析丑闻,更是直接暴露了用户数据被滥用的巨大风险。此外,近年来,eBay等平台在应对用户发布的争议商品时,因受到压力而下架或屏蔽内容,引发了关于平台审查和内容控制的广泛讨论。

    Web3 市场平台建立在分布式节点网络上运行。减少对单一中介的依赖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审查能力,意味着用户对其数据拥有更大的控制权。能决定共享内容并确保其交易信息不受中心化泄露的影响,与用户对数据隐私和控制的需求日益增长相一致,去中心化的优势是Web3 Marketplace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去中心化Marketplace以往的障碍是无法实现媲美传统市场的用户体验,而如今的技术和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Layer2,跨链, DID,NFT,链抽象等,结合Visa和Mastercard开始支持加密货币支付,越来越多的DeFi平台寻求合规性认证等,都在推进Mass adpotion的实现,未来的去中心化市场能缩短和传统市场的差距克服过去的障碍,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3.2 透明性与不可篡改性:收藏品市场的革命

    区块链底层技术的透明性与不可篡改性,也在收藏品和奢侈品市场中展现了巨大潜力。奢饰品溯源的技术能减少传统冗长的验证和交易流程,使交易变得更加高效和透明。比如专注于体育纪念品和收藏级卡片交易的Courtyard.io为每个物品创建了一个不可篡改的数字记录,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物收藏品(如珠宝、奢侈品和艺术品)进行代币化,并存储在安全的设施中。每个收藏品都与一个NFT(非同质化代币)绑定,用户可以验证物品的真实性和所有权历史,消除传统市场中的繁杂验证流程,同时确保物品的安全存储和透明交易。

    3.3 跨境支付与全球可及性

    在Web2中,支持跨境支付需要与各种本地系统进行国际化整合。超过 80% 的 YouTube 用户居住在美国以外。要支持每个地区的本地货币支付,平台必须与国际支付网关集成。许多平台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覆盖长尾地理区域。但Web3实现了无与伦比的无许可性和全球可及性。通过各种扩容技术的发展,交易费用也显著降低,降低了参与门槛。

    3.4 智能合约与资产逻辑嵌入

    传统的Web2市场平台存在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这意味着卖家必须在不同的平台上分别列出和定价商品,导致流动性被分散,用户体验较差,且往往需要支付较高的交易费用。然而,在Web3的市场平台中,智能合约让数字资产可以在多个市场平台上高效地出售、交易和展示,通过这种流动性聚合,卖家可以集中资源,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出售商品,而买家也因此能够享受到更优惠的交易。

    此外,数字资产的可编程性质允许将逻辑直接嵌入到资产中,而不是依赖于控制资产的应用程序,为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更灵活的资产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相对于传统市场,实现对商品所有者或创作者更好的赋权。现如今大部分的NFT市场大都嵌套了这样的逻辑,例如blur和zora所做的在NFT中嵌入版税逻辑,实现创作者在每次二次销售中的持续收入流,这在传统艺术市场中是难以实现的。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Messari

    3.5 代币激励机制和经济模式

    一个市场平台买卖方可以快速达成交易的底层实质,是市场上有充足的买家和卖家数量基础,对于传统平台,吸引初始用户和供给“冷启动问题”通常是一个重大挑战,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一个Marketplace平台的价值很小。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Reddit‍

    传统Marketplace通常需要巨额的营销支出来解决这个起步问题,但Web3技术可以通过代币激励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代币经济学平台的增长和价值创造。这种”比免费更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奖励早期参与者,创造一个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促进快速的用户和供应商的增长。平台之后也可以利用代币经济维持用户留存。

    • 对于供给侧:商品或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加入和贡献平台来获得代币奖励。这些代币可以增值,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各种 DePIN 网络和其他代币化市场平台成功应用了这一模型,克服了冷启动问题。例如,Helium网络通过奖励HNT代币吸引用户提供IoT设备的连接服务,Filecoin则通过代币奖励吸引存储空间提供者。

    • 需求侧吸引:消费者通过代币资助的奖励、折扣或用户忠诚计划被激励使用平台。这不仅吸引了初始用户,还鼓励重复购买和长期参与。例如,某些DeFi平台通过流动性挖矿和收益农业吸引用户提供流动性,并通过代币奖励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不同类型的Marketplace可以应用不同的代币激励策略。根据供给模式的不同,项目方可以设计针对性的激励机制,这里借助Mason Nystrom的文章定义的两类市场进行分析:

    • 主动供给:在主动供给模式下,供应商必须持续参与Marketplace,供应方的机会成本通常较高,因为这通常涉及人工劳动和服务质量。例如,Uber的司机需要维护车辆并响应乘客的需求和反馈。对于这类平台,代币激励可以早期集中在需求端,通过奖励用户使用平台来建立较大的用户基础,从而吸引供应商加入。此外,可以设计代币奖励的vesting机制,鼓励供应商长期留在平台上。

    • 被动供给:在被动供给模式下,供应商需要初始设置,但后续维护成本较低,通常具有高沉没成本。例如,Filecoin的存储空间提供者在初始设置后提供存储容量,维护成本低。对于这类平台,代币激励可以先集中在供给端,通过奖励供应商提供资源来建立供应基础。确保供应商的收益大于沉没成本,以吸引更多供应商加入。

    两种市场都可以通过代币激励结局冷启动问题。具体实施起来,激励机制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为平台带来了更高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帮助平台市场解决最困难的初始用户和供给基础的挑战。通过针对不同供给模式设计的代币激励策略,Web3平台可以实现更高的用户参与度和供应商活跃度,从而推动平台的快速增长和长期成功。

    3.6 从去中心化治理到社区导向市场

    开发者可以利用Web3技术构建全新的市场形式,比如通过DAO管理,将DeFi、NFT和元宇宙概念融合,形成创新应用,去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用户直接参与Marketplace的决策过程,从而将平台转变为社区驱动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能吸引更忠诚平台粘性更强的用户群体,使得Marketplace能够更灵活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扩展功能和吸引力。

    比如Blur通过创建DAO,空投BLUR让代币持有者参与平台治理,赋予用户在关键决策中的话语权,与OpenSea的中心化治理结构相比,Blur的DAO治理模式更好地对齐了用户与平台的利益,空投机制不仅奖励了活跃用户,还通过赋予他们治理权激励用户更积极地参与平台的交易和互动,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展。Blur通过多阶段游戏化的设计,鼓励特定的用户行为,例如通过积分系统激励用户在平台上进行出价,并根据忠诚度和交易行为发放奖励。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Blur Season 3 Airdrop, Source: Blur

    结合DAO模式,未来的Web3 Marketplace可以打造更开放、更具互动性的社区导向市场平台。我们熟悉的空前成功的直播带货模式正是这种社区导向市场的一个成功范例。我们已经看到像 Instagram 和 TikTok 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利用其庞大的用户群体,打造了充满活力的社交商务中心。类似Whatnot这样的社区驱动模式的成功,它通过将买卖收藏品、玩具和其他爱好相关的物品与内容创作、互动和分享结合,成为美国最大的在线拍卖和直播购物平台。这种模式为Web3市场平台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借鉴。

    在Web3领域,类似的社区导向模式也可以被应用。例如District0x提供的去中心化市场创建和管理工具,允许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市场,促进社区的参与和互动。此外链上球星卡交易所 Arena Club,其推出的 Showroom 功能允许收藏家和体育明星创建个性化的虚拟展示厅,将自己的收藏品以NFT形式公开展示给社区成员并上架,增强了社区互动,进一步提升交易活跃度。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Arena Club

    通过SocialFi的发展融入,预计未来会有Web3 Marketplace可以更好地将用户的社交互动与交易活动结合起来,使用户不仅能在平台上进行买卖,还能通过社区互动、内容创造和分享等方式,增加平台的粘性和用户忠诚度。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代币奖励机制在社交互动中获得收益,或者通过NFT展示和交易与其他社区成员建立联系,进一步推动平台的活跃度和交易频率。

    3.7 代币化实物资产(RWA)的新型市场

    除了为现有市场提供优化,Web3新技术带来了许多创新市场包括数据/去中心化AI市场,以DePIN实现的无线网络市场、存储/计算资源市场,这里我们讨论更接近消费者端的,RWA带来的传统创新的交易方式。

    正如Polygon Labs的Colin Butler所说,2024可以称之为是Year of Tokenization,技术障碍在被逐步突破,传统金融对Crypto的接受程度在提高。对于RWA,不管是体量还是维度都在增加,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报告,2023年RWA代币化市场的规模为0.6万亿美元,而这个数字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6万亿美元。传统资产管理和交易方式的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RWA在数量和资产范围都正显著扩大。从最初集中的法定货币,黄金、房地产,到艺术品,奢侈品、无形资产等等,代币除了实现基本的Defi借贷功能,被代币化的实物资产也不可或缺地需要相符的Marketplace交易平台。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现实资产得以实现上链交易,让更多的资产类别能够进入市场,增加Web3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催生新的市场和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

    RWA 市场能提供更好的流动性,传统上难以交易的资产(如房地产)通过代币化变得更易于通过平台买卖,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强。平台如RealT允许投资者购买代表房产部分所有权的代币。让供给方的房地产所有者可以通过代币化其资产,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流动性。需求方的投资者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参与房地产市场,购买和出售部分房产。

    做奢侈品代币化赛道的项目例如Kettle Finance,通过vaults储存,将奢侈品(如高端手表)带到链上,创建一个透明、高效的市场,让有投资需求的客户不需要处理存储和物流,以专心致力于奢侈品portfolio构建和投资交易,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也让奢侈品所有者和商家可以通过代币化其资产,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流动性。自启动以来,Kettle Finance已经代币化了340多块奢侈手表,促成了2000万美元的交易量,并生成了600万美元的贷款量。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RWA Marketplace有潜力提高市场效率,为投资者和资产亦或买家和商户创造更多价值。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4.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Web3 Marketplace?

    Web3市场平台的潜力在于能够为传统难以解决的痛点和瓶颈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那些已趋于陈旧的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并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代币化趋势的加速,Web3市场平台将扩展到更多消费品和传统资产领域,产生“新需求+新供应”的全新市场,为供需双方提供创新性的价值主张。

    4.1 知识产权与专利市场

    知识产权(IP)和专利一直是高价值但流动性低的资产,借鉴Story Protocol所做的通过将IP转化为可编程的数字资产的启示,未来可能会出现链上的IP交易平台,这些平台将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控制权和收益机会。通过代币化和智能合约,创作者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和交易他们的IP,同时确保在每次交易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这样的平台不仅提高了IP的流动性,还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投资者也能以更低的门槛参与专利市场,为全球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4.2 更复杂的数据及计算资源市场

    面向开发者和企业,去中心化市场的概念已经在数据(如Ocean Protocol)、存储(如Filecoin)、计算资源(如Aethir)、GPU(如Render和io.net)以及带宽等领域初步得到应用。借鉴这个规律,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复杂且高价值的资产被代币化,如AI模型、AI agents、物联网数据、专有算法和代码库,以及身份验证服务等等。这些资产的代币化都有潜力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资源利用和交易方式。

    4.3 能源/环境资产及使用权市场

    面向传统金融和专业投资者,我们已经看到债券(Ondo finance),房地产(RealT)碳信用(Flowcarbon),甚至空中权利(Skytrade,允许交易即建筑物上方500英尺的空间使用)实现了代币化并推出了去中心化市场,为传统地流动资产带来分散所有权和即时结算等优势。未来,不难想象更多的环境资产、可再生能源、使用权,甚至农业和土地使用权将被代币化,并催生出全新的市场平台,通过Web3实现资产的流动性、自动化管理和全球化交易。

    4.4 多样的消费品和收藏品市场

    面向消费者,已经有大量消费品和收藏品成功实现了链上交易,例如艺术品、奢侈品、烈酒、游戏虚拟资产以及高端鞋类。这些物品通过代币化和区块链技术得到了更高的流动性和透明度,吸引了全球市场的关注。展望未来,宝石、经典汽车、雕塑和陶瓷等更多具有珍藏和投资价值的物品也有可能通过代币化,实现碎片化所有权和链上交易,进一步扩大数字收藏品市场的范围。

    4.5 个人时间与专业技能服务市场

    预计未来也会有更成熟的Web3个人时间/知识技能市场,一个去中心化的时间管理Marketplace (比如Time.fun) 可以帮助用户产品化和最大化利用他们的时间,让普通人可以交易、交换或出售他们的空闲时间,用于各种目的,如兼职工作、技能学习、社交活动或休闲娱乐。又比如Friend.Tech允许用户通过代币化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来进行互动。让用户可以购买和出售其他用户的“股份”,从而获得与他们直接对话的权利。这种机制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互动方式,还让影响者和创作者能够将他们的社交影响力货币化,与受众进行独特且深层次的互动。然而,这类平台的成功有赖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局限,如服务保障、用户信任、身份验证、合规性以及技能和知识的标准化问题,才能实现网络效应和市场规模的增长。

    无论如何,优异的Web3 市场需要能有效率地对接供需,在这基础上灵活运用创新技术,合理运用代币激励和代币经济去实现平台的初始获客和高扩展。面对如雨后春笋的新型平台,我们应该关注那些真正利用新技术解决了现实问题和痛点,而非凭空制造需求的,迎合叙事的项目,并考虑平台是否有合理的经济模型带来的可持续性和扩展性。我们可以借鉴传统的IDEO创新模型来搭建一个评估框架:

    IOSG|从Web2到Web3:Marketplace的下一次进化浪潮

    Source: IDEO

    • 可取性(Desirebility):是否需要?

      • 用户需求和痛点:以RWA/DePIN项目为例,项目是否解决了物理基础设施或实物资产领域的实际用例或问题?

      • 用户研究:创始人是否进行了彻底的用户研究,以了解他们的目标受众?

      • 用户体验:平台是否直观易用?是否提供无缝的购买、销售或管理资产的体验?

      • 价值主张:与传统替代品相比,价值主张是否清晰有力?是否提供了如增加流动性、部分所有权或透明度等独特的好处?

    • 可行性(Feasibility):是否可行?

      • 技术稳健性:基础区块链技术是否可扩展且安全?智能合约是否经过彻底审计,确保没有漏洞?

      • 合规性:是否有清晰的策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 可持续性(Viability):是否持续?

      • 商业模式:是否有清晰且可持续的收入模式?代币经济学设计是否合理,能够激励长期参与?

      • 市场潜力:TAM是否足够大?是否有增长和扩展到新资产类别或市场的潜力?

      • 竞争优势:项目的哪些独特特征或能力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否有强大的网络效应或先发优势?

    在可取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得分高的创新Web3市场,更有可能在长期内取得成功,将当今的全球数字经济提升到新的高度。

    Source: 

    https://www.immutable.com/blog/web3-marketplaces-unlocking-potential-digital-commerce

    https://www.tumblr.com/thegongshow/345941486/the-spawn-of-craigslist-like-most-vcs-that-focus

    https://www.masonnystrom.com/p/tokenized-marketplaces-bootstrapping

    https://www.coindesk.com/business/2023/11/29/2024-will-be-the-year-tokenization-truly-finally-begins/

    https://medium.com/@jennieyan000/

    https://blog.variant.fund/crypto-net-new-marketplaces

    Web3 游戏周报(8.04 – 8.10)

    区块链游戏热度不减,你是否掌握了上周的重要动态?

    回顾上周区块链游戏动态,查看与的最新数据报告。

    【8.04 – 8.10】Web3 游戏行业动态:

    • 链游基础设施提供商 Cartridge 完成 750 万美元 A 轮融资.

    • 游戏区块链 Ronin 的跨链桥遭遇黑客攻击,涉及金额近千万美金,为白帽黑客所为,随后经过沟通,相关资金已归还。

    • Hamster Kombat 正在构建一个结合 Web2 和 Web3 的游戏平台,将增加新游戏以扩展生态系统。

    • Arbitrum 基金会和 Sequence 正在与 Ubisoft Labs(育碧)合作开发 Web3 游戏《Captain Laserhawk:the G.A.M.E》。

    【8.04 – 8.10】Web3 游戏排行榜:

    新玩家增长周榜 Top 10

    1. Planet Mojo

    2. Unioverse

    3. Galactic Arena

    4. Estfor Kingdom

    5. Apeiron

    6. tevaera

    7. Pixudi

    8. Wild Forest

    9. Echoes of Empire

    10. Eternal Paradox

    Web3 游戏周报(8.04 - 8.10)

    新玩家留存率周榜 Top 10

    1. Treasure Ship Game

    2. World of Dypians

    3. The Machines Arena

    4. StarryNift

    5. Lumiterra

    6. Axie Infinity

    7. Apeiron

    8. Wild Forest

    9. GOAT Gaming

    10. Anichess

    Web3 游戏周报(8.04 - 8.10)

    活跃玩家增长周榜 Top 10

    1. Planet Mojo

    2. Unioverse

    3. tevaera

    4. Eternal Paradox

    5. Echoes of Empire

    6. Battlestar Galactica: Eternity

    7. Mirandus

    8. Superior

    9. Last Expedition

    10. Legacy

    Web3 游戏周报(8.04 - 8.10)

    交易笔数增长周榜 Top 10

    1. Unioverse

    2. Planet Mojo

    3. AtDawn

    4. CryptantCrab Prime

    5. Yuliverse

    6. Another World

    7. ChainArena

    8. Miner’s Rush

    9. Summoners Arena

    10. Eternal Paradox

    Web3 游戏周报(8.04 - 8.10)

    代币增长周榜 Top 10

    1. BlockGames

    2. Mechaverse

    3. MetaFighter

    4. LitLab Games – CyberTitans

    5. OrbCity

    6. FantaVerse

    7. Genso Metaverse

    8. Star Atlas

    9. Big Time

    10. Octo Gaming

    Web3 游戏周报(8.04 - 8.10)

    更多 Web 3 游戏数据:

    浏览区块链游戏周报专属,获得更多区块链游戏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内容仅作行业研究和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是一家区块链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借助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Footprint Analytics 提供 Crypto 领域首家支持无代码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统一的数据 API,让用户可以快速检索超过 30 条公链生态的 NFT、Game 以及钱包地址资金流追踪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