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九月展望:重点赛道及标的深度解析

作者:雨中狂睡 来源:X,sleepintherain

九月对于我而言依然是一个危险的月份,我不会考虑进行过多交易行为(目前空仓)。

等待。

这篇内容旨在从我个人的角度,用更简单精确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会在九月重点关注的赛道和标的。

TLDR

1、看好 $BTC 生态,BTC 质押、wBTC 竞争对手( $T )和铭文/符文( $SATS $ORDI ),以及 $RUNE ;

2、看好 DeFi 的 Uniswap v4 $UNI ,是当前 DeFi 生态最重要的催化剂。( $COW 也在做一些小动作);

3、Solana 生态遇冷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抄底的机会,我觉得 $JTO $CLOUD $DRIFT $KMNO 这几个标的挺好的,看看哪个能吸引市场注意力吧;

4、考虑 RWA 标的时需要谨慎, $MPL 和 $CPOOL 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项目;

5、MakerDAO 改名给了市场炒作的机会,也可能会利好 $LQTY ;

6、CZ 刑满释放对 $BNB 相关是一个很好的预期;

7、Pendle 正在向 BTCFi 靠拢;

1/ BTC 生态

BTC 生态相关的主要是以下三件事:

  • Bayblon 所引发的「市场对 $BTC 质押的兴趣」,说白了就是套娃;

  • 在 wBTC 广受质疑之际,其他小弟们的机会:1)Coinbase 推出 $cbBTC;2)前小弟 Threshold $tBTC 获得了巨大的增长空间;3)在中本聪升级之后 Stack sBTC 的跨链采用等。

P.S. 未来各类打包 BTC 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可能市场又会去关注对原生 BTC 支持的跨链协议,比如 Thorchain $RUNE 。以及,tBTC 运营商 Threshold 提议与 wBTC 合并,不过我觉得不太现实。

  • 比特币扩展网络 Fractal Bitcoin 计划于 9 月 9 日上线主网。这个预期市场是买单的,利好 BRC20 生态,符文届时也将受到关注(不直接利好)。

(如果还有我没提到的,欢迎补充)

2/ DeFi

最近有很多人在奶老 DeFi 项目,比如 $AAVE (Aave 最近的基本面数据很好)。

需要指出的是,Aave 虽然在前段时间对未来代币经济学做了很多规划,但是我认为这些规划实现起来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另外,就是 Aave 希望通过集成贝莱德 BUIDL 来维持 GHO 与美元的挂钩。

而最近这段时间我会格外关注 $UNI 。从 8 月 15 日 Uniswap Labs 宣布与 Uniswap Foundation 和 Cantina 合作推出 235 万美元奖池的 V4 安全竞赛来看,Uniswap v4 上线在即(之前预计上线时间是 Q3)。Uniswap v4 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人分析过了,我就不再赘述,给大家找一篇来看: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_12252.html

我认为 Uniswap v4 的推出意义重大,是 DeFi 生态当前最重要的催化剂(而且中文区现在似乎也没什么人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ow Protocol 可能也意识到了 Uniswap v4 的威胁,正在与 Wintermute 合作,寻求 CEX Lists 和链上更好的流动性。

3/ Solana

Solana 生态最好玩的还是 memecoin,可以多看看英文 KOL 们在 Shill 哪些 memecoin。可以 Follow 一下我的 List:https://x.com/i/lists/1795371206344130752

其次就是 Solana 生态中最赚钱的那些协议,比如 Jito $JTO / Raydium $RAY / Jupiter $JUP / Banana $BANANA

以及一些其他捕获了市场关注度/流动性的应用:Drift $DRIFT / Kamino $KMNO / Sanctum $CLOUD

以下是一些被我列入观察列表的代币:

  • Jito —— 与 Solana 生态繁荣息息相关;

  • Sanctum —— LST 流动性层,最近 CEX 入局 $SOL 质押,对其是一个利好;

这里有更详细的说明:https://x.com/alphawifhat/status/1829428266580812192

  • Kamino —— Solana 流动性层,占 Solana 总 TVL 的 28%。

  • Banana —— 唯一上线 Binance 的 TG Bot(Bonk 除外)。

这里再补充一个我的想法:随着上次市场对 VC 基础设施代币的反感,memecoin 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儿。当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时,全流通应用代币,以及拥有大量真实现金收入的应用代币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下一个炒作概念(没有说 meme 不好的意思)。希望不会是我的一厢情愿。

4/ RWA(请谨慎考虑 RWA 相关的标的)

就像我之前在八月展望中提到的,我很喜欢 Maple 这个项目。目前更新一下 Maple 的新进展。

1)Maple 的基本面数据增长良好;

九月展望:重点赛道及标的深度解析

2)Coming in Q4,$MPL 1:100 拆分,并改名为 SYRUP,借贷业务的收入将被用于回购 SYRUP。

https://x.com/maplefinance/status/1828089885657534644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是 Clearpool —— 一个做机构信贷的协议。

Clearpool 推出了一条基于 RWA 收益/OP Stack 构建的 Layer2 Ozean:1)Gas 媒介是稳定币,名叫 USDX;2)链还做了账户抽象;3) $CPOOL 将管理 Ozean 和 Clearpool, $CPOOL 可以获得 Ozean 的排序器收入。

不过从价格行为来看,市场对此并不买单。

九月展望:重点赛道及标的深度解析

https://x.com/ClearpoolFin/status/1825880491196821806

不过现在投资 RWA 赛道有种 49 年入国军的感觉,在按下购买按钮之前,请谨慎。

5/ 稳定币

聊稳定币绕不过的就是 MakerDAO 的更名。这次更名拆分有好有坏,Sky 这个名字简单易记,USDS 比 DAI 这个名字更直接,对于拓展新的增量有好处。同时,Sky 也为 USDS 创造了更多的采用场景,比如挖 Subdao 的代币。坏的地方 @tmel0211 也提到了,比如「USDS 加入了黑名单冻结功能」。这也引发了社区一系列的争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迁移,MakerDAO 设置了额外的奖励。

Join early and get boosted Sky Token Rewards:https://x.com/SkyEcosystem/status/1828799015267307888

换个角度想,DAI 不去中心化了,那就利好其他去中心化稳定币,比如 $LQTY 。

6/ 其他

  • 9.4 $MATIC – $POL 更名;

  • Fantom 新 Layer1 Sonic 测试网;

  • Arbitrum Stylus 升级;

  • 9.28 CZ 或刑满释放;

  • Eigenlayer Q3 应该还要有一些重大的项目进展推进,以及 EIGEN 代币转移;

  • Eigenpie IDO(之前搞了积分的,记得去参与。3M 的 FDV 大概率是可以赚到钱的);

  • Berachain 可能会在 Q3 上主网;

  • 印象中还有一些项目可能会 TGE(不过考虑到市场低迷的情况,他们的 TGE 时间可能推迟):Solv、Grass、DappOS、StakeStone、KelpDAO;

  • 新加坡 Token2049(逢会必跌?)

Web3 Social迷思:没弄清社交与社区的不同 还有灾难性的X to Earn模式

作者:北辰

Web3行业在过去一年里走出了低迷的熊市,虽然远未迎来真正的牛市,但关于Social Summer即将到来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Telegram创始人Pavel Durov因面临诈骗、洗钱、恐怖主义等多项罪行指控而在法国机场被逮捕,进一步引发了对社交产品的关注。

这也不难理解,crypto native的技术路线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了(毕竟该有的基础设施都有了),但是还看不到Mass Adoption的曙光,而社交赛道在理论上是最容易撬动海量用户,而且还有可能沉淀成生态。于是它承载着停滞了的Web3行业的焦虑,每当friend.tech、Farcaster等社交应用表现稍好,都会引来全行业的关注。

尽管我也看好社交赛道,但不得不发出刺耳的声音——整个Web3行业对于社交赛道充斥着作为外行的想当然,误解之深其实不亚于收藏品、RWA和DePIN。

我们得先足够了解Social,才能再接下来谈怎么与Web3结合为Web3 Social(或者DeSo)。

  一、社交与社区

无论是Web3 Social还是DeSo,抑或者SocialFi,概念落实到最后还是要给真实的用户提供服务,那就得区分清楚这些服务是针对社交还是社区。绝大多数时候大家似乎都混为一谈,尤其是在中文语境中,几乎成为了同义词,但其实social与community是不同层次的两件事情

1.1.社交:从通信开始

广义上的社交产品是从社交(social,其实更准确来说是social interaction)开始,而社交则是从通信开始。

社交是微观层面的交流行为,少则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也可能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群组(group),而实现社交行为的方式是通信(Communication),所以社交产品得先从通信软件开始

电子邮件是最早出现的通信工具,在1965年由MIT率先实现。1973 年伊利诺伊大学在PLATO系统上开发了第一个在线聊天系统Talkomatic,对方甚至可以实时看到你正在输入的字母是什么。此后各种通信软件不断迭代,今天我们日常沟通所使用的是WhatsApp、微信、Telegram等在线聊天应用及各种邮箱,最核心的通信功能当时已经具备了。

那么为什么用户会不断地更换通信软件?其实每一个通信软件爆火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它不可的理由在驱使着用户们使用它,总结下来无非有三个,要么免费,要么能找对人,要么抗审查。

腾讯就是一个由免费驱动的成功案例。在1999年三大运营商还没有开通短信业务的时候,OICQ(也就是后来的QQ)就绕过了电话网络可以直接免费发消息,但是在电脑上收发比较麻烦,这才给了2000年才推出短信业务的三大运营商机会,每条短信收费0.1元,而这又在后来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给微信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但为什么机会是留给微信而不是更成熟的QQ呢?首先是因为手机QQ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只是把PC端的老产品移植到了移动端,在产品体验上不如原本就为移动端打造的微信。更为重要的是微信率先推出了语音消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完全取代了手机的短信和通话业务。

话说如果我们沿着免费的逻辑出发,下一个由免费驱动的通信软件应该是免费的卫星通话和卫星上网了

而由找对人所驱动的成功案例就是各种交友软件,如针对陌生人交友的陌陌,针对性少数群体的Blued,针对高学历相亲的青藤之恋……由抗审查所驱动的成功案例则是Telegram、Signal等。

Clubhouse兼具了找对人和抗审查的特性,才让这个功能其实很常见的语音聊天软件在刚出现时就一码难求,因为这里会有厉害的人,也可以聊很生猛的话题。

总之,社交(social interaction)是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实现社交的最基本功能是通信(Communication),即使再复杂的社交产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从通信出发,后面再不断集成新的服务,演化成社区产品

1.2.社区: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

许多人、群组之间的社交行为所形成的复杂的有机体,才算是社区(community)。

注意,社区不是简单的集合(很多人对于社区的理解就是「拉个群然后每天有人吹水就完事儿了」……),而是全体成员出于共同的诉求(比如利益、愿景等)而互相支持,这就意味着成员之间要付出一定的信息、资源等。社区内部成员索取的资源高于生产的资源时,社区就走向了衰亡。就像癌细胞,只会不断复制并消耗身体能量,直到供体也死亡。

所以构建社区产品的难度远高于社交产品,这简直是个宗教议题。抓住通信的某个痛点(比如当年的免费语音聊天)就可以火爆一时,但绝大多数社交产品的后续表现都证实了沉淀用户远比吸引用户更困难

根据社区(community)产品沉淀用户的不同方式,可以划分出以内容为核心和以关系为核心的两类产品,即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和社交网络服务(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这两个名词也很容易让人混淆社交和社区的概念。

以内容为核心的社交媒体要追溯到Notes,也是在1973年诞生于PLATO系统(同年这里也诞生了第一个在线聊天系统Talkomatic),Notes已经具备了BBS的雏形,后来的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社区产品都是由此展开。它们都以兴趣为核心,所以会不断沉淀用户生成内容(UGC),最后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演化为今天我们熟知的Twitter、微博、Instagram、小红书等。

以关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服务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由找对人所驱动的通信产品」,不过只有当产品确实被当作通讯列表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比如针对原本就离线存在的熟人社交的微信,针对陌生人交友的陌陌,针对职场交友的LinkedIn……

1.3.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平台

不过即使我们梳理到这里,严格区分了社交与社区,但是对于社交产品的定义可能依然是混乱的,那是因为现在的社交产品往往不再只有单一的功能,而是融合了不同层次和维度的功能。

这是造成一切关于社交产品混乱认识的根源——只盯着产品最表层的功能玩拼图,而无法还原出产品真正的驱动力和演进脉络

还是以微信为例。先通过免费的文字消息和语音消息的通信功能,迅速把用户真实的人际网络迁移过来,沉淀出了一个庞大的熟人社交网络。然后用「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开拓了陌生人社交市场,迅速突破1亿用户大关。

后面又支持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功能来强化在通信方面的优势,并先后推出了「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等功能,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社交媒体,其中支付功能的添加更是打得支付宝措手不及。

这种方式也可以用来分析X、Facebook、Telegram甚至抖音,但是今天几乎所有关于Web3 Social的分析报告,仿佛是一位近两年才使用微信的用户来分析微信——想当然地把各种功能混在一起来分析,自然很难抓到产品的重点。而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的创业者,也无非是复刻另一个微信,直接从大而全的功能开始抄起,却不思考那些功能背后具体指向的真实用户如何获取并沉淀。

所以本篇文章也大可按照不同的通信方式、内容类型、社交关系类型和媒介类型展开,做一个漂亮的表格,然后再用互联网黑话煞有介事去分析那些随机组合出来的结果(比如「一个用于Web3从业者交流的支持语音通话和直播功能的可以带单交易的加密App),以此显得行研非常专业,但其实不具备任何实操层面的指导价值。

  二、Web3 Social全景图

关于social铺垫这么多,终于要聊到Web3了!Web3 Social所要考虑的要比前面举例的各种互联网社交产品复杂得多,因为整个互联网协议与区块链协议有根本上的不同。

2.1.模型层级:互联网与区块链

Web3 Social迷思:没弄清社交与社区的不同 还有灾难性的X to Earn模式

互联网按OSI模型可以分为7层,开发者只考虑最上端的应用层即可。但是区块链目前还没有定型,所以就相对复杂,这里给出一个仅供参考的分层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来展开分析。

在区块链世界里,如果说区块链网络是layer1,那么互联网就是layer0,承担着底层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区块链网络也可以细分为不同层,如网络层、数据层、 共识层、激励层,虽然还有不同的分层方案,不过目前的主流方案是让公链把它们一齐打包了,所以我们直接讨论公链即可。

公链之上就是协议层(Protocol),封装了各类脚本代码、算法以及智能合约。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不是终端产品,而是一些实现最小功能的关键组件,有的是链上执行的智能合约,有的则是链下执行的中间件。

由于区块链是共享数据层,这些智能合约是开放的,且能被无限次使用,所以后来的开发者理论上可以基于这些智能合约及中间件做组合和优化,从而构建出一个新应用。

问题在于,目前协议层上无论是智能合约还是中间件都还非常欠缺(为数不多的创新集中在DeFi领域,socia赛道没有革命性的产品),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在应用层里构建出符合Mass Adoption的产品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2.2.两种逻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具体到Web3 Social赛道,一直都有两种产品路径在竞争——crypto native更倾向于自下而上地构建原生加密社交产品,从Web2过来的闯入者则青睐于自上而下地先构建出成熟的Web2产品再逐渐增加Web3模块。

2.2.1.自下而上的方案

自下而上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以账户为核心而展开建立的身份管理基础设施,另一种是以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社交图谱(Social Graph)。

在Web2世界最重要的账户是邮箱,在Web3世界则是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去中心化身份),用户自行在区块链上创建和管理,能够与其他应用进行私密的交互。

最典型的代表是ENS,这是一套基于以太坊建立的去中心化域名系统,可以为个人、组织甚至设备来创建和管理自己身份/数字标识(不过最早的链上域名系统是2011年从比特币网络分叉出去的Namecoin)。

不过这类DID项目面临的问题是除了用作钱包域名,没有什么真正刚需的应用场景了……

而以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社交图谱则是让用户把自己的社交数据上链,如个人资料、发帖、关注等。最典型的代表是Lens Protocol,把用户的社交数据和行为给token化、NFT化,开发者可以基于此建新的社交应用。不过目前还没有孕育出真正有生命力的社交应用。

另外Blink这种简单的工具也值得关注,可以把链上的行为转换为可嵌入到各种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链接。

2.2.2.自上而下的方案

至于自上而下的方案就很简单了,就是把成熟的社交产品进行链改,不过具体也细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做一个成熟的Web2社交产品,再逐渐添加Web3模块。这种方案最古早也最成功的是币乎,后来关停了,虽然涌现过非常多类似项目,尤其是2022年在X to Earn模式启发下的SocialFi,推出了发帖即挖矿、评论即挖矿、聊天即挖矿等机制,到现在基本都死了。因为SocialFi的模式天然不成立,后文会详细阐释原因。

目前在各种从Web2逐渐过渡到Web3的社交产品中,唯一表现不错的是Farcaster,它非常克制,没有采用SocialFi模式,而是认真培育起加密社区,Web3的功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要知道加密社区天然具有财富效应,所以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以Degen为代表的一众memecoin(话说上市如果跟发币一样简单的话,雪球就会碾压一切大厂)。

另一种方式则非常隐蔽,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加密原生的产品。它们往往都有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再结合DID、DAO工具等模块,允许任何人在上面构建属于自己的Web3应用。

它的迷惑性在于,所有的模块看起来都是Web3的,在功能上显得大而全,但是你跳出来看,就会发现其实是直接把成熟的Web2社交产品用从头到尾用Web3的方式新表达一下(比如采用了加密签名、分布式系统),那么跟Web2产品也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例如Ceramic、UXLink,看起来从应用层一直到基础设施层,跨越了区块链多层技术栈,而且涵盖了从底层技术到用户界面的多个方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Web3社交生态系统。这就好比用钢筋水泥仿造了一幢木制阁楼,可以有但没必要,明明可以根据钢筋水泥的特性设计出新形式的建筑出来。

2.2.3.两种产品路径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无论是以账户为核心而展开建立的身份管理基础设施,还是以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社交图谱,抑或者直接把成熟的Web2社交产品用从头到尾用Web3的方式重新表达一下,上述种种思路更像是针对数字世界的末日生存玩家而准备的,对普罗大众来说没有必要,所以往往是「尊重,但不理解」,也就很难沿着这条道路产生一款大众产品。

我们也许应该放下原教旨主义的偏见,重新来审视一下Farcaster这种Web2.5的产品的生命力,而这又要回归到文章开头所说的做社交与社区的能力上来,功夫其实在技术之外。

  三、X to Earn及其适用场景

但是关于Web2.5的产品,想象力几乎被「Web3版的XXX」所垄断,比如Web3版TikTok —— Drakula、Web3版Instagram —— Jam等,而Web3的部分仅仅体现在商业模式的货币化上,也就是Fi,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X to Earn。

3.1.货币化的本质是积分商城

货币化似乎是Web3爆改一切互联网产品的唯一法宝,无论是在2017年流行的「通证派」「链改」,还是在2021年开始流行的「X to Earn」,本质上都是用让利的方式来激励用户留存。

其实在互联网领域里就已经沉淀了很成熟的积分玩法,用「做任务-赚积分-商城兑换商品或权益」的方式来提升App用户活跃度,但只是作为辅助运营的手段而已。毕竟金钱不会凭空出现,如果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那也要从猪身上来薅,总之在正常的商业模式中这种补贴长期来看是有现金流瓶颈的

也就只有资金盘能够打破现金流瓶颈,直接开发出一款以积分玩法为主导的产品,然后让后来者接盘。2015年前后,三四线城市就有蛮多大妈在推广各种据说能赚钱但要先交会员费的App。

不过ICO的流行提供了比资金盘更巧妙的方式——资金盘项目还要在线下拉人头才能有人来接盘,ICO项目则直接发个币,甚至都不需要有人来接盘,已有的用户只要有上涨预期甚至会自己加仓,而且二级市场也不存在找具体的某个人来维权的问题。

所以,绝大多数Web3产品的货币化,本质上还是互联网积分商城的玩法,只不过积分兑换的不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商品,而是二级市场的市值预期。

3.2.货币化方案的挑战

当然,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货币化,只是它有特定的适用场景,至少不适用于绝大多数社交和社区的场景。

首先面临的挑战其实是管理学方面的瓶颈——现有的绩效考核水平根本无法精确地识别出用户的有效行为,也就不能针对性地给出合适的激励,最终的归宿只能是招来羊毛党

即使规则精确到每天留存多少分钟,完成哪些任务之类,也会被撸毛工作室玩得明明白白,真实用户反倒没有机器人账户有竞争力,这一点几乎所有的「X to Earn」模式的项目都没能避免。

而且即使项目方的确能够区分出用户有效的行为,并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方案,但天然地不适用于社交/社区类产品,因为还要面临心理学方面的挑战——货币化让用户的动机从产品本身转移到了激励上,那么当激励减弱时,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也就消失了。

更糟糕的是,对于一款社交产品来说,良好的社交体验本身就是对用户的奖励,而SocialFi模式则在不断提示着用户的注意力从单纯的社交体验转向金钱激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用户对产品本身索然无味。

3.3.SocialFi的荒谬性

假如我们按照SocialFi的模式开发一款记录恋爱App,把情侣每天要做的各种事项如聊天、送花、接吻、拥抱等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最终进行奖励,那么对使用这款App的情侣来说,最后的恋爱体验会非常索然无味。

如果你也觉得这款恋爱App设计得很荒谬,那么SocialFi的项目都是这么做的。可以用心理学的过度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来解释SocialFi的荒谬性——货币化让用户原本就有充分的内在理由的行为,却额外增加了过度的理由,从而让用户的行为被这种外部的额外的理由所控制。

如果要把用户的行为给货币化,只适用于那些刚性的付费场景,比如黄赌毒,比如粉丝经济。用户原本就有着强烈的付费意愿,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时候用货币化的方式来辅助运营,就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在的所有的货币化(X to Earn)项目那样,看起来设计得十分精巧,但实际上不能带来长期正向收入,只能在不断空转中走向凋敝。

结论

Web3 Social承载了整个Web3行业对Mass Adoption的期望,但是当前处在重重认知的迷雾中。

迷思一:普遍存在对社交与社区概念的混淆,于是只能盯着产品最表层的功能来研究,忽视了产品真正的驱动力和演进脉络,最后在产品设计和定位上也就倾向于搞出功能大而全的产品,对产品的前景充斥了拍脑门儿的想当然。事实上,用户却没有非它不可的理由。

迷思二:加密原教旨主义者自以为的加密技术带来的社交产品的革命,其实没有带来任何通信层面的变化(比如从文字到语音到视频),更多的是基于现有功能的微创新(比如DID、社交图谱),而不是范式转移。并且这种功能上的微创新,更适用于数字世界的末日生存玩家,而不是大众。

迷思三:从Web2过来的闯入者以为凭借着自己优秀的Web2产品,只要在机制上进行货币化改造,就会吸引广大用户进来并成为忠实粉丝,其实能吸引来的只能是羊毛党。因为把用户的行为给货币化,会把用户注意力从社交体验转向金钱激励,而且金钱激励还是有限的(毕竟没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长期下来会让产品在不断空转中走向凋敝。货币化的方案只能作为辅助运营手段来刺激用户原本就强烈的付费意愿,而不是让用户凭空产生出付费意愿。

所以,Web3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无法另起炉灶搞一套适用于大众的社交产品。但不是说Web3社交没有未来,排除了种种迷思之后,能成立的路径似乎只有两条了。

要么像Farcaster、Telegram那样,先认真培育出一个加密社区类的产品,然后以插件的形式支持一些Web3功能,加密社区会自然而然催生各种财富效应出来

要么像ENS、Lens Protocol那样,在协议层继续探索出一些创新性的中间件,虽然现阶段似乎用处不大,但可以作为技术储备。未来可能会被大型Web2社交应用以插件的形式集成进去,从而带来的新型交互模,也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如基于ENS衍生出新的信用评估机制)。

本篇文章最初想探讨的是Web3 Social能做什么,但梳理之后的发现似乎不要做什么其实更重要……不过从中短期来看,显然还是做加密社区的确定性更高。

Paul Graham最新文章在硅谷刷屏 文章都讲了什么

2024年9月1日,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最新的这篇文章《》在硅谷刷屏,引发大量企业创始人大规模转发。

比如,得到马斯克点赞转发,说值得一读。

Paul Graham最新文章在硅谷刷屏 文章都讲了什么

比如,Robinhood创始团队成员Arpan Shah转发表示认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简单的授权不起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实际工作都是在树的叶子上完成的。不可能准确地通过流程与 CEO 进行‘电话游戏’。所有有效的公司都有一些解决方法。我经常看到一些值得信赖的人帮助 CEO 消除组织结构图中的噪音。”

Paul Graham最新文章在硅谷刷屏 文章都讲了什么

全文如下:

上周,在 YC 的一次活动上,Airbnb联合创始人Brian Chesky 发表了一次让在场所有人都难忘的演讲。之后,我采访过的大多数创始人都说,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好的演讲。Ron Conway(注:SV Angel创始人、Airbnb投资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忘记做笔记。我不会试图在这里重现它。相反,我想谈谈它提出的一个问题。

Brian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如何经营大公司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随着 Airbnb 的发展,好心人建议他,为了扩大规模,他必须以某种方式经营公司。他们的建议可以乐观地总结为“雇佣优秀的人才,给他们空间去做他们的工作”。他听从了这个建议,结果却是灾难性的。所以他必须自己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他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研究了史蒂夫乔布斯如何经营苹果。到目前为止,它似乎很有效。Airbnb 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现在是硅谷最好的。

这次活动的观众中包括许多我们资助过的最成功的创始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说自己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同样的经营建议,但这些建议非但没有帮助公司,反而损害了公司。

为什么每个人都告诉这些创始人错误的事情?这对我来说是个大谜团。经过一番思考,我找到了答案:他们被告知的是如何经营一家你没有创立的公司——如果你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如何经营一家公司。但这种方式效率低得多,以至于创始人觉得它不合适。有些事情创始人可以做,而经理不能做,不做这些事情让创始人觉得不对,事实如此。

实际上,经营公司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创始人模式和经理人模式。到目前为止,即使是在硅谷,大多数人也都暗中认为,扩大初创企业的规模意味着切换到经理人模式。但是,从尝试过创始人模式的创始人的沮丧和他们试图摆脱这种模式的成功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另一种模式的存在。

据我所知,没有专门关于创始人模式的书籍。商学院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个别创始人的实验,他们一直在自己摸索。但是,既然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寻找什么,我们就可以去寻找它了。我希望几年后,创始人模式会像经理人模式一样被人们所理解。我们已经可以猜到它的一些不同之处。

经理人被教导经营公司的方式似乎像模块化设计,因为你把组织结构图的子树当作黑匣子。你告诉你的下属要做什么,由他们自己决定怎么做。但你不会参与他们做事的细节。那将是对他们进行微观管理,这是不好的。

雇佣优秀的人才,给他们空间做他们的工作。这样描述听起来很棒,不是吗?但在实践中,从一位又一位创始人的报告来看,这通常意味着:雇佣专业的骗子,让他们把公司搞垮。

我在 Brian 的演讲和之后与创始人的谈话中都注意到一个主题,那就是被欺骗。创始人感觉自己被两边欺骗——一边是告诉他们必须像经理人一样经营公司的人,另一边是当他们这样做时为他们工作的人。通常当你周围的每个人都不同意你的观点时,你的默认假设应该是你错了。但这是罕见的例外之一。没有自己当过创始人的 VC 不知道创始人应该如何经营公司,而 C 级高管作为一个群体,包括世界上最熟练的骗子。 [1]

无论创始人模式包含什么内容,很显然,它将打破 CEO 只能通过其直接下属与公司接触的原则。“越级”会议将成为常态,而不是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做法,甚至有专门的名称。而一旦你放弃这一限制,就会出现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

例如,史蒂夫·乔布斯曾经为苹果公司最重要的 100 名员工举办年度休假,而这些人并不是组织结构图上排名最高的 100 名员工。你能想象在普通公司这样做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吗?然而,想象一下这样的事情会有多大用处。它可以让一家大公司感觉像是一家初创公司。如果这些休假不起作用,史蒂夫大概不会继续举办。但我从未听说过其他公司这样做。那么,这是一个好主意还是一个坏主意?我们仍然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对创始人模式的了解。 [2]

显然,创始人不能再像 20 人公司时那样管理 2000 人的公司。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自主权的边界在哪里,以及边界有多清晰,可能因公司而异。随着管理者赢得信任,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情况也会因时间而异。因此,创始人模式将比管理者模式更复杂。但它也会更有效。我们已经从个别创始人摸索着走向它的例子中知道了这一点。

事实上,我对创始人模式的另一个预测是,一旦我们弄清楚它是什么,我们会发现许多创始人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只是在做他们的事情时,很多人认为他们古怪甚至更糟。 [3]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对创始人模式仍然知之甚少。看看创始人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们是在一大堆坏建议的逆风中取得的。想象一下,一旦我们告诉他们如何像史蒂夫·乔布斯而不是约翰·斯卡利那样经营公 司,他们会怎么做。

注释:

[1] 更委婉的说法是,经验丰富的 C 级高管通常非常擅长向上管理。我认为任何了解这个世界的人都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2] 如果这种务虚会的做法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即使是受政治主导的成熟公司也开始这样做,我们可以通过受邀者组织结构图上的平均深度来量化公司的衰老。

[3] 我还有另一个不那么乐观的预测:一旦创始人模式的概念确立,人们就会开始滥用它。无法胜任的创始人会以创始人模式为借口。或者不是创始人的管理者会决定他们应该尝试像创始人一样行事。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有效,但如果无效,结果将很混乱;模块化方法至少可以限制糟糕的 CEO 可能造成的损害。

以太坊大跌“元凶”?创始人V神持续卖出被质疑

根据 Lookonchain 追踪的数据,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在 8 月份将价值约 1000 万美元的以太币转移到与加密货币交易所相关的钱包中。

此外,Arkham Intelligence 的数据显示,自 2015 年以来,Buterin 的以太币地址已流出约 422,000 ETH(截至 2024 年 9 月 1 日价值 10.4 亿美元)。在过去两年中,已有超过 840,000 ETH 从该地址流出。

这些转移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布特林一直在出售其持有的以太币,以实现以太币的利润,尤其是当这种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与 2022 年 885 美元的周期低点相比高出 180% 的情况下。

以太坊大跌“元凶”?创始人V神持续卖出被质疑

尽管如此,Buterin 否认了这些指控。

自 2018 年以来,我从未出售过 ETH 获利——Vitalik,8 月 31 日,Buterin澄清说,他从未出售其持有的以太币以获取利润,并指出自 2018 年以来,他所有的 ETH 转账都是为了支持他认为有价值的各种项目,无论是在“以太坊生态系统或更广泛的慈善机构”内。

以太坊大跌“元凶”?创始人V神持续卖出被质疑

有趣的是,8 月份的转账与价值超过 2.07 亿美元的 84,000 ETH 从以太坊基金会官方地址转移到加密货币交易所同时发生。

下跌元凶?

以太坊基金会定期出售其持有的部分 ETH,以资助开发、研究和其他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计划。

然而,大额的以太币转账有时可能会引起短期的市场反应,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将其解读为即将到来的抛售压力。

例如,2021 年 11 月,以太坊基金会向 Kraken转移了 20,000 ETH(价值约 9500 万美元)。

以太坊大跌“元凶”?创始人V神持续卖出被质疑

这些转移发生在以太币价格达到峰值之前,随后其价格回调了 85%,这表明以太坊基金会出售其持有的以太币——无论其意图如何——导致了 ETH 市场的下跌。

同样,2021 年 5 月,以太坊基金会出售了 350,000 ETH,此前以太币市场价格下跌了 50%。

然而,并非所有以太坊基金会的出售都发生在重大市场调整之前。

以太坊大跌“元凶”?创始人V神持续卖出被质疑

例如,在 2020年12月左右,其卖出巨量ETH的同时,以太坊却创下了 630% 的价格涨幅。以太坊价格飙升的其他因素包括 Beacon 链的推出,这标志着以太坊转向权益证明,以及美国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刺激了对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风险资产的需求。

有趣的是,Vitalik Buterin 和以太坊基金会最近的以太币出售正值美联储计划降息之际,现货以太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资金流出正在放缓。

基金会没钱了

根据以太坊基金会的最新报告,2023 年第四季度,以太坊基金会拨款 3000 万美元。2023 年第三季度,以太坊基金会拨款 890 万美元。

不得不说,虽然波卡因为疯狂的支出而面临争议(相关阅读:波卡上半年财报引发争议:8700万美元支出占推广费近一半,收入仅为110万美元),但至少它的报告是透明的,可以查到。

另外,如果按照目前每年1亿美元的支出速度,以太坊基金会8年后就会耗尽手中的ETH。如果想为运营提供更长期的资金,要么ETH价格上涨,要么开始staking赚取收入。

    空投周报|Hamster Kombat拟于9月26日进行空投;Floki已完成CAT空投快照(8.25-9.1)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空投周报|Hamster Kombat拟于9月26日进行空投;Floki已完成CAT空投快照(8.25-9.1)

    Odaily星球日报盘点了 8 月 25 日至 8 月 31 日期间的空投可申领项目,同时整理了上周新增的交互任务及空投重要资讯,详细信息见正文。

    Sharpe AI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Sharpe AI 是一款由 AI 驱动面向机构和专业交易者的一体化加密应用。项目在 8 月 27 日开放了空投资格查询,并且在 8 月 31 日开启了空投申领, Sharpe 平台的早期支持者和用户拥有空投资格。

    融资情况

    Sharpe AI 在 2024 年 4 月 11 日完成种子轮融资,金额未披露,Animoca Brands、Morningstar Ventures、GBV Capital、Maven Capital、Contango Digital Assets 等参投。

    申领期限与链接

    申领期限: 2024 年 8 月 31 日至今

    链接:

    价格

    据 CoinGecko 数据,SAI 当前价格为 0.0192 美元。

    Fuse Network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Fuse Network 是一个以支付为中心的L1区块链。项目在 8 月 29 日宣布 Season 2 空投开放领取。此次空投领取仍在托管平台 Layer 3 上申领,符合资格的用户可瓜分 300 万枚 FUSE。

    融资情况

    Fuse Network 在 2022 年 5 月 10 日完成 500 万美元的融资,Tectona 参投。

    申领期限与链接

    查询期限: 2024 年 8 月 29 日至今

    链接:

    价格

    据 CoinGecko 数据,FUSE 当前价格为 0.0279 美元。

    Degen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Degen 是 Base 链上的 meme 代币,在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 Farcaster 上分发给社区。Degen 最初是作为 Farcaster Degen 频道参与者的奖励代币。总供应量的 15% 被空投给了 Farcaster 的 Degen 频道的活跃成员,并计划最终空投代币总供应的 70% 。

    项目在 8 月 26 日宣布即将发放 Season 7 和 Raindrop 空投。

    融资情况

    Degen 在 2024 年 2 月 20 日完成 150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1co nfirmation 领投,Cooper Turley、Jessica Verrilli、antimo 参投。

    申领期限与链接

    申领期限: 2024 年 8 月 30 日至 2024 年 9 月 27 日

    链接:

    价格

    据 CoinGecko 数据,DEGEN 当前价格为 0.00346 美元。

    新增可交互项目/任务

    OKX Web3钱包与 Sonic 联合活动,有几率获得空投

    OKX Web3 钱包 8 月 30 日宣布与 Sonic(SVM)联合开启为期一个月的 Sonic 大冒险活动。用户可以参与不同活动,赚取更多 Ring,解锁即将到来的空投参与资格。

    比特币 NFT 项目 Airhead 白名单获取

    BitMEX 联合创始人 Arthur Hayes 在 Ordinals 上推出了一个名叫“Airhead”的 NFT 系列,总量预计为 10 k。8 月 15 日,Airhead 启动了铸造白名单活动,用户与 Oyl Wallet 交互赚取 XP,排名前 10, 000 的人便可获得 AirHead 白名单资格,并且宣布排名快照时间预计为 9 月下旬。

    详细交互教程可查看《》

    Ringfence:申领 Escher 免费账户获得空投资格

    Ringfence 在 2024 年 1 月 9 日完成 15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Morningstar Ventures 和 Rarestone Capital 领投。

    Ringfence 8 月 28 日Escher 免费账户申领开启。据介绍,Ringfence 是一个使创作者和艺术家能够在保持安全所有权的同时将其作品货币化的 Web3 项目。

    同时此前其,所有注册的账户都有资格获得第一次空投。前 10, 000 名激活的用户将可使用完整的平台功能、以及后续空投和额外福利。

    Lorenzo:开启预质押 Babylon 活动 Cap 2 , 0.1% 代币供应量作为空投

    Lorenzo 在 2022 年 10 月 4 日完成一轮融资,Binance Labs 参投,金额未披露。

    比特币流动性金融层项目 Lorenzo 8 月 31 日预质押 Babylon 活动 Cap 2 开启,此次接收原生 BTC 及 BTCB 质押。除 Babylon 奖励及 Lorenzo 积分外,Lorenzo 还将分配 0.1% 代币供应量,作为此次计划空投激励。

    空投重要资讯

    • Hamster Kombat:拟于 9 月 26 日推出代币并进行空投

    Telegram 游戏“Hamster Kombat” 8 月 28 日将于 9 月 26 日在 The Open Network(TON)上推出其 HMSTR 代币,并于同一天为玩家进行空投。

    • GammaSwap:将于 9 月 9 日开放空投 GS 申领

    Arbitrum 生态 DeFi 结构化产品 GammaSwap 8 月 28 日 GS 空投计划,分配总量由最初的 3200 万枚(占总供应的 2% )增至 4800 万枚(占总供应的 3% ),将从 9 月 9 日星期一开放申领,无归属,将在 9 月 9 日至 11 月 4 日的 8 周期间分批分发。用户可以每周申领 GS 空投,或者在 8 周结束时申领全部空投。

    目前已有近 1200 个钱包与 GammaSwap Beta 主网进行交互并获得空投资格。空投采用曲线均匀分配,最低分配为 3000 枚,所有钱包的平均分配约为 4.2 万枚。另外本次计划将 0.2% 的代币供应量作为空投分配给 pufETH 持有者,同时分配 0.8% 用于流动性挖矿。

    • Over Protocol:推迟发布空投详细标准至 9 月下旬

    L1 项目 Over Protocol 8 月 30 日发文,将推迟发布空投详细标准、空投日期、OverNode/OverWallet 更新以及 Nethers NFT 跨链内容,并计划延后至 9 月下旬。

    • Floki:已完成针对 FLOKI 持有者的 CAT 空投快照,预计 2 周内空投

    Floki 官方 8 月 31 日,其已完成针对 FLOKI 持有者的 CAT 空投快照。针对币安上 FLOKI 持有者的快照已于北京时间 2024 年 8 月 30 日 7 : 59 : 59 完成,而针对链上持有者的最终快照也在同一时间完成。目前,团队正在积极与币安协调,以确认 CAT 空投分配的时间,链上空投将在同一时间左右进行。预计分配将在约 2 周内进行,但最终分配时间将由币安方面决定。

    • 社区消息:Grass 空投查询页面或已上线,暂未开放查询

    8 月 31 日,据社区消息,疑似由 Grass 基金会创建的 Grass 空投检查页面现已上线,目前该页面暂不支持连接钱包进行空投资格查询,仅有的操作选择为跳转官方 X 平台账号页面。

    Odaily 星球日报提醒用户,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注意资产安全。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BitMEX 联合创始人 Arthur Hayes 在 Ordinals 上推出了一个名叫“Airhead”的 NFT 系列,总量预计为 10 k。Airhead 使用的是递归铭文,社区文化为大方展示和炫耀财富,并使用“肥胖”来隐喻财富,每个 NFT 都类似一个充气的气球状角色。根据 XP 排名和地址资产规模,Airhead 被分为 10 个层级,层级越高,获得的 NFT 就越“胖”。

    8 月 15 日,Airhead 启动了铸造白名单活动,用户与 Oyl Wallet 交互赚取 XP,排名前 10, 000 的人便可获得 AirHead 白名单资格。根据作者体验来看,活动暂时并不卷,排名 1 w 名之内较容易, 宣布排名快照时间预计为 9 月下旬,Odaily星球日报将在本文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进行交互。

    安装插件钱包 Oyl Wallet

    Oyl Wallet 旨在钱包内实现 Ordinals、BRC-20 和 Runes 的无缝交易的比特币钱包。根据官方描述,Airhead 的白名单只能使用 Oyl Wallet 进行交互才有效,因此我们需要先安装 Oyl Wallet()。

    安装好之后,网站将会自动跳转到创建钱包页面,用户可以选择创建一个新钱包还是导入现有钱包。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与 UniSat 等比特币钱包不同的是,一个 Oyl Wallet 插件只能存在一份助记词,因此当创建新钱包后,Oyl Wallet 将无法导入用户现有的钱包助记词或者私钥;如果导入现有钱包也将无法在 Oyl Wallet 再创建新的助记词。出于有利于排名,我建议导入现有钱包,如果害怕 Oyl Wallet 不安全也可创建新钱包。

    下面将分别演示创建新钱包和导入现有钱包的操作,用户可看自己需求选择查看。

    创建新钱包

    第一步:先点击上图中的“Create a new wallet”,然后需要设置一个登陆密码,此密码是当每重新打开钱包时都需要输入的。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第二步:然后将会出现新钱包的助记词,可以先点击右上角“Show Key”查看助记词并记录在笔记本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接着点击左上角“Copy”复制助记词,然后点击右下角“Its backe up”后,需要将复杂的助记词再粘贴一遍,最后点击“It’s Verified”即可。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第三步:此处可以个性化钱包名称和背景颜色,点击“Continue”,新钱包就创建完成了。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第四步,生成子地址:一份助记词下有多个地址,先点击钱包页面右上角头像,然后再点击“New account”即可创建多个子地址。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导入现有钱包

    如果要导入现有钱包,可以在最开始时选择“Import wallet”,根据提示填入助记词即可,随后的步骤和创建新钱包的第三、四步一致。但是目前 Oyl Wallet 只支持导入助记词而不支持导入单个地址私钥。UniSat 是比特币生态最常用的钱包,因此下面将演示如何从 UniSat 导出助记词。

    如下左图示,打开 UniSat 插件钱包后,先点击右上角钱包;然后再点击要导出钱包的右边设置图标,接着点击第二个选项查看私钥即可,如下右图。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申请白名单并赚取 XP

    申请白名单

    在 Oyl Wallet 钱包页面点击“check my status”来申请白名单,如下图。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系统将会自动评估地址的 XP 值和层级,地址的白名单资产越多,XP 值和层级就会越高,所能铸造的 Airhead 就越“胖”。目前该活动并不卷,如下图,XP 为 6 也能排在 4000 多名,而根据白名单规则,只要在快照前排名在 1 w 名之内都有资格铸造 NFT。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赚取 XP

    用户目前可以通过在地址中持有比特币、特定 Ordinals NFT、BRC 20 和符文来赚取 XP,具体能赚取 XP 的资产如下: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不同的资产能赚取的 XP 也不一样:

    • 每 0.001 BTC 可获得 100 XP;

    • 每个符合条件的 Ordinals NFT 可获得 10, 000 XP;

    • 每价值 0.001 BTC 的特定 BRC 20 代币可获得 150 XP;

    • 每价值 0.001 BTC 的特定符文代币可获得 200 XP。

    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头建议大家导入现有钱包来申请白名单,因为如果导入原本就持有符合条件资产的钱包助记词就可以省去向地址转账比特币或者其他资产的麻烦。官方也透露后续可能会出现更多赚取 XP 的活动。

    在 Oyl Wallet 中购买符合条件的资产

    如果导入的钱包中也没有符合条件的资产,用户可以选择从 Oyl Wallet 聚合的交易市场中进行购买,下面是教程。

    第一步:在钱包首页点击“Trade”;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第二步:然后在导航栏选择资产类别并找到符合资格的资产,或者直接在搜索栏进行搜索,例如搜索 pups,即可找到所有与“pups”字眼相关的所有类别资产;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第三步:然后点击符合资格的资产,Oyl Wallet目前聚合了多个比特币交易市场,直接点击想要购买的订单,最后点击“Trade”完成交易即可。需要注意的是,Oyl Wallet没有二次签名确认交易,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先自行确认。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购买成功后,钱包主页上方会出现交易资产的图标,点击这个图标可以跳转 mempool 查看交易在内存池中的情况。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与官方寻求合作

    Oyl Wallet 预计将在 9 月份开启与社区合作抽取 WL 的活动,目前用户、KOL 或者项目方都可以在其官网入口()根据提示填写对应信息寻求白名单或者 WL 合作。

    手把手带你免费获取Airhead白名单资格

    Ticket.fans—开启BTC Memecoin流动性新时代

    背景

    最近几个月Pump.fun铸就了Solana上的MEME之夏,Pump协议收入屡创新高。据统计,在Pump上共发行了超120万的代币。如此疯狂的MEME浪潮,作为Solana上的代币发射平台,将Solana链上活跃度推向新高。其他链也纷纷跟进,比如孙哥的Sunpump。

    Ticket.fans—开启BTC Memecoin流动性新时代

     

    而我们一直期待的BTC生态却还没有类似的MEME发射平台。由于BTC本身的特性,流动性、交易便捷性等都受到限制,但是BTC社区的文化是非常适合MEME的孕育发展。在MEMECOIN这个叙事的周期内,我们无法忽略BTC上的MEME生态,MEME很可能跟铭文一样再次引爆BTC生态。

    我们关注到BTC生态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发射平台Ticket.fans,它吸收了Pump成功的经验:简化代币发行方式,降低发射成本,公平发射,内外盘交易,绑定曲线和自动做市等等,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机制如侧链。

    Ticket.fans—开启BTC Memecoin流动性新时代

     一、项目介绍:

    Ticket.fans 是一个专注于比特币生态系统的 MeMe 代币 Launchpad,基于MetalD,并且运行在比特币和其侧链 MVC 上。

    其中MetaID 是建立在比特币及其同构区块链上的统一身份和数据格式协议。基于 MetaID 协议,开发者可以在比特币上构建各种 Web3 应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保障用户数据主权。

    官网:https://www.ticket.fans/

    在Ticket.fans上,用户可以在一分钟内轻松快速地生成自己独特的代币,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其特点是没有Rug,没有VC,也没有预售。

    用户也不用担心流动性问题,因为在第一阶段流动性众筹跟后续外盘交易阶段,都有充足的流动性机制供买入和卖出。

    二、产品及创新:

    产品

    一站式 Token 发行、众筹、交易平台

    发行代币:部署发行MEME代币

    众筹流动性池:用户存入资产获得流动性代币。

    DEX 上币: 在 Orders.exchange 上交易。

    功能

    Ticket.fans 的核心功能分为 Club Ticket 和 Fans Ticket。

    Club Ticket:允许用户以低门槛参与 Meme 代币的发行,轻松创建自己的 Meme 代币,以便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上进行交易。

    Fans Ticket:专为KOL 设计的专属社区建设平台,应用场景如社区付费、粉丝经济。

    创新

    Ticket.fans—开启BTC Memecoin流动性新时代

     交易在链上发生,安全可靠

    采用BTC 生态的MRC-20 协议,Ticket.fans 中发生的所有操作,例如买卖,本质上都是 BTC 交易。确保无缝和安全的平台内交易。

    MRC-20 协议是一种运行在比特币网络上的基于 UTXO 的代币协议。该协议设计简单高效,非常适合 BTC 环境,并可能适用于未来的跨链应用。

    创建流动性池,提高流动性

    当代币市值超过$100K时,会触发注入流动性,将存储在服务的资金注入流动性池,用户可以在Orders.exchange 上交易(类似uniswap)

    采用侧链MVC,安全便捷

    第二阶段外盘交易(Orders.exchange)转移至比特币侧链,保证安全的同时优化了便捷交易的体验。

    散户友好

    买卖低于 0.001 BTC 的交易免费,对等于或大于 0.001 BTC 的交易,将收取 1% 的费用。

    三、社区和数据

    社交媒体:

    Twitter:https://x.com/ticketdotfans ,3K followers

    Telegram:https://t.me/Ticketdotfans,1.3k members

    历史发射数据

    首日上线的项目都有较高的涨幅。其中首发项目WUKONG截止目前涨幅已超过2200%

    Ticket.fans—开启BTC Memecoin流动性新时代

    四、如何运转:

    以Club Ticket 为例:

    创建代币

    Meme / BTC 池部署在 BTC 上。成功部署后,Token 可以在一级市场进行交易。

    众筹流动性池

    a. 流动性池众筹是为代币的初始流动性提供资金的过程。这通常是通过 Primary Market 方法完成的。

    b.参与者将新创建的代币兑换成聪 (sats),用于建立流动性池。

    c. 建立流动性池对于 DEX 上的代币交易至关重要,因为它为买卖订单提供流动性。

    DEX 上币(当市值超过特定阈值时,池将桥接到侧链 MVC。)

    a. 一旦建立了流动性池,代币就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Orders.exchange 上市。

    b.上架后,代币可以在 Orders Swap 或一级市场自由交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买卖。

    从创建代币到一级市场交易,这个过程跟LBP流动性拍卖类似,依据预设的绑定曲线进行买卖。

    相比BTC上原生的BRC20协议,如ORDI,Ticket.fans有更好的流动性(流动性池、DEX),更优质的交易体验(侧链)。参与用户除了支付gas之外,还需要支付一部分资金来购买代币,提供初始流动性,当市值满足一定条件后,有机会上DEX交易。外盘DEX流动性更充足,手续费更低,速度更快,交易更方便。

    新代币的第1阶段在绑定曲线 AMM 模型下运行,用户支付 BTC 购买代币或出售代币取回 BTC。交易发生在用户和代币服务之间,价格由绑定曲线算法决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它纯粹在链上,永远不会耗尽流动性。

    当代币市值超过某个阈值时,进入第 2 阶段。此时,该服务存储的流动性将被存入Orders.exchange 来创建一个流动性池。然后,代币可以在 Orders.exchange 上交易,价格由市场类似 Uniswap 的方式决定。以前的 bonding curve 模型继续作为渐进式发行机制并行运行。如果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用户只能从绑定曲线购买代币,但不能再将其卖回给模型。

    在这两个阶段,所有交易都在链上进行:BTC主网和侧链。

    五、参与教程:

    可参考官方教程:https://ticket-fans.gitbook.io/ticket.fans/v/ticketdotfans-jiao-cheng

    六、总结:

    从反VC到拥抱MEME,从Solana到BTC,我们有理由相信,BTC上也会有属于自己的MEME文化。而Ticket.fans正是基于BTC设计的,兼顾安全性、便捷性,在链上交易的基础上,开启BTC生态MEME的流动性时代。

    Pump的惊人表现,让我们对Ticket.fans有了更多期待。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和忽略当前Pump上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在Ticket.fans重演:

    发币成本低,缺少监管,项目数量繁多,骗子项目充斥其中。

    赚钱效应差,据统计,Pump.fun 上 80%交易者亏损,仅 3.061% 盈利超 1000 美元没有反哺所在链,没有对整个行业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甚至更多可能在BTC上才会出现的问题如:链上交易卡顿,gas居高不下等

    永恒不变的是人性,所以这些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但是我也期待在BTC链上,在最原始最纯粹的BTC生态上,Ticket.fans能比Pump和BRC20有改进和创新,从目前的链上交易(主链+侧链)以及流动性的设计上看,他们确实在用心建设,促进BTC的MEME生态发展。

    MoveWeekly News|8.25-8.31


    Move 生态一周进展

    Echo 登陆 Aptos 主网,探索 BTC 收益新篇章

    Echo 是比特币生态 staking restaking 先驱。Echo 已在 Aptos 上正式启动!Echo 将探索 Aptos 上的 BTC 收益基础设施和推动 restaking 创新。

    了解更多:

    Sui DeepBook V3 上线测试网,提供更低费用和更快速度的用户体验

    DeepBook 自 2023 年 7 月推出以来,迅速被 Sui 网络上的 DeFi 协议所采用。最新发布的 DeepBook V3 版本大幅降低了 Gas 费用,推出了动态交易费用,为做市商提供了资本高效的订单管理功能。

    了解更多:

    Movement 公布 1000 万美元生态基金

    Movement 与 Web3Port Fund 达成战略合作成立生态基金。将共同出资 1000 万美元,专门用于 Move_Collective 的项目,支持在 Movement 网络内实现的高吞吐量链、新型 DeFi 收益策略以及全链计算等创新用例。

    了解更多:

    Aptos 本周生态聚焦:Storychat

    Storychat 是一款基于 Aptos 的 AI 内容平台,利用 AI 技术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漫画、网络小说和 AI 角色对话等功能。得益于 Aptos 网络的速度、稳定性以及可以简化入职流程等高效性能,Storychat 可以实现内容创作的民主化。

    了解更多:

    中世纪格斗大逃杀游戏 DARKTIMES 登陆 Sui 生态

    DARKTIMES 是一款专注于玩家体验并拥有深厚背景故事的中世纪格斗大逃杀游戏,现已登陆 Sui 生态。该游戏承诺通过 Web3 资产所有权在 Sui 上开启游戏的新纪元。

    了解更多:

    Cool Sloths 发文称 Aptos 上的第一个 NFT 铸币游戏——Slothball game 现已开放 Mint

    Slothball game 将为 Aptos NFT 社区开启前所未有的铸币体验,Slothball 游戏的发布日期和时间将会在之后公布,请实时关注动态,敬请期待。Mint 通道现已开启。

    了解更多:

    B² Network、Aptos 与 Echo Protocol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次合作旨在将 BTCFi 扩展到 Aptos 生态系统,作为在 Move 生态系统中探索 BTCFi 的首次实验。最初,通过 B² Network 桥接到 Aptos 上的 Echo 协议的 BTC 提供了 10% 的 APY,目前,已达到 2000 BTC 的上限,并已从 B² Network 桥接到 Echo 协议。

    了解更多:

    FORDEFI,Sui 上的第一个 MPC 钱包供应商

    Sui 表示 FORDEFI 作为 Sui 上第一个 MPC 钱包供应商,将为 Sui 上的建设者、交易者和运营商带来机构级安全性,可帮助 Sui 用户快速、轻松连接到任何区块链上的 dApp。统一的界面让用户完全操纵资产。

    了解更多:

    Movementum 加速器项目支持越南及亚太地区 Web3 初创企业

    Aptos 与 Aminis Finance 联合推出的 Movementum 加速器为越南及亚太地区初创企业提供高达 100 万资助资金。入选的企业最高可获得 15 万美金补助,以及 Aptos 基金会的专家指导、网络资源等直接支持,此举动旨在促进企业在 Aptos 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更多:

    Mizu Wallet 为 Aptos “Code Collision hackathon” 提供  6000 USDC  额外奖池

    MizuWallet 为 Code Collision Hackathon 参赛者额外提供 6000 USDC 奖金,鼓励构建基于 Mizu Wallet、在 Telegram 运行的 Aptos 创新项目,希望能够在 Telegram 中创造无缝且用户友好的体验,推动 Aptos 生态发展。

    了解更多:

    RoochNetwork 与 Portal to Bitcoin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8 月 28 日,Portal to Bitcoin 宣布与 RoochNetwork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携手为比特币解锁新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了解更多:

    生态活动

    KBW 活动专题:Movement in Seoul

    Movement 主办的 Movement in Seoul 将于 9 月 1 日(周日) 19: 00-23: 00 GMT+ 9 在 korea Blockchain Week 举行,欢迎与 Movement 和 Frens 一起狂欢。扫码报名。

    了解更多:

    KBW 活动专题:Web3 Data Dance: Analyze, Build, and Connect

    NODIT 主办、Aptos 赞助支持的 Web3 Data Dance 边会将于 9 月 2 日(周一) 15: 00-18: 00 GMT+ 9 举行 ,帮助开发者了解在 Aptos 上构建的更多信息,听取行业专家的见解。

    了解更多:

    KBW 活动专题:Ready/Sui//Play

    Sui 主办的 Ready/Sui/Play 聚会将于 9 月 4 日 (周三) 20: 00 PM 举行,在参加 Xociety、Pebble City 和 Ambrus Studio 展示的同时,享受互动技术和现场娱乐的沉浸式 Party。欢迎扫码报名。

    了解更多:

    KBW 活动专题:The Aptos Experience 2024 

    Aptos 主办的 The Aptos Experience 2024 将于 9 月 5 日(周四) 10: 00 AM 举行,深入探索 Web3 核心和灵魂之旅,提供为全世界开发者建立联系的机会。欢迎扫码报名。

    了解更多:

    KBW 活动专题:Night Shift with Peaches

    9 月 5 日(周四) 19: 00 GMT+ 9 ,Aptos 将与 Peaches 合作举办 Night Shift w/ Peaches 开放式 Party。Aptos Experience 的参加者只需出示腕带或会议徽章即可免排队进入。

    了解更多:

    KBW 活动专题:Aptos Afters

    9 月 6 日(周五) 22: 00 GMT+ 9 ,The Aptos Experience 结束之后,Aptos 将举办 Aptos Afters 聚会。Aptos Experience 的参加者只需出示腕带或会议徽章即可免排队进入。

    了解更多:

    Aptos Code Jam 活动巴黎站开启注册

    9 月 11 日在巴黎办公室举办一场与 Aptos  Code Collision 黑客马拉松相关的 Code Jam 活动。参加者有机会与来自该领域的构建者交流想法,并获得真实反馈,为他们的下一个大型项目奠定基础。

    了解更多:

    “Aptos After Dark”活动将于 9 月 19 日在新加坡举行

    Aptos 与 MEXC、Mirana Ventures 和 Foresight Ventures 联合举办的 Aptos After Dark 将于 9 月 19 日在新加坡 Ce La Vi 举行,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 Token 2049 聚会,旨在重塑 DeFi 和 Web3 的未来。报名现已开启。

    了解更多:

    Sui Bali 2024 正式开启报名

    Sui 将于 2024 年 9 月 22 – 25 日在巴厘岛举办 #SuiTropicalWeek,活动将工作与休闲相结合,带来充实又放松的热带冒险。

    了解更多:

    Sui 联合 AntalphaLabs 举办的 Suihackerhouse 圆满结束

    Sui 联合 AntalphaLabs 在成都举办的 Suihackerhouse 两周共建之旅落下帷幕,见证了多个新兴项目的诞生。

    了解更多:

    技术热点

    Aptos 宣布 Aptos 文档升级,简化链上数据检索体验

    Aptos 宣布其全新文档已上线,该网站提供了简化链上数据检索的功能,用户可以直接从文档中使用可自定义的索引器查询,轻松地在主网、测试网和开发网之间切换,并根据需要调整查询。

    了解更多:

    关于 MoveFuns DAO

    MoveFuns DAO 是一个专注于 Move 语言,致力于推动其生态发展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我们通过研究和推广 Move 语言,聚集技术精英,共同探索其在区块链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我们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并通过组织开展专业研讨会、实践工作坊和 Move 培训课程,提升开发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MoveFuns DAO 坚持共识协作、开放性和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推动 Move 语言的和谐发展。欢迎加入 MoveFuns DAO,与我们一同探索、学习、成长!

    Writing Move funs and make fun!

    获取更多信息

    Twitter:

    Github:

    Telegram:

    YouTube: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8月23日,CKB官方发布了基于CKB的闪电网络方案——Fiber Network(光纤网络),这则新闻一经传播,很快便在社区里引发了热议,让CKB价格在一天内快速上涨了近30%。新闻之所以会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在于闪电网络具有强大的叙事魅力,而CKB的Fiber对传统闪电网络进行了方案升级,针对后者做出了诸多改进。

    比如,Fiber可以原生支持多类型资产,如CKB、BTC、稳定币等,而且CKB的手续费远比BTC低、响应速度快,Fiber可以借此在UX方面取得突破。而在隐私和安全层面,Fiber也做出了不少优化。

    此外,Fiber和BTC闪电网络可以互联互通,形成更大的P2P网络,此前的线下活动中,CKB官方甚至表示,将在Fiber和闪电网络中设置10万个物理节点,以促进P2P支付网络的完善与进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空前宏大的故事。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如果CKB官方的愿景得以在未来实现,无论对闪电网络还是对CKB乃至比特币生态而言,都将是巨大的利好。根据mempool的数据,当前BTC闪电网络中安置了3亿多美元的资金,节点数量约为1.2万个,彼此之间构建了近5万条支付通道。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而在spendmybtc.com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商家在支持闪电网络收付款,只要BTC的被认可度越来越强,闪电网络和Fiber等链下支付方案的崛起势能必将与日俱增。

    本着对Fiber的技术方案进行系统性解读的目的,《极客Web3》写作了这篇关于Fiber整体方案的研报。作为基于CKB的闪电网络实现方案,Fiber的原理与比特币闪电网络大面上一致,但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优化。

    Fiber的总体架构包括以下四个核心部分:支付通道、WatchTower、多跳路由、跨域支付。下面我们先展开解释下最重要的“支付通道”。

    闪电网络和Fiber的基石:支付通道

    支付通道本质是将转账/交易都挪到链下处理,过段时间再将最终状态提交到链上进行“结算”。由于交易是在链下即时完成的,往往可以摆脱BTC等主链的性能限制。

    假设Alice和Bob共同开启了一个通道,他们先在链上构建多签账户,向里面存一些钱,比如Alice和Bob各存入100块,作为在链下通道中各自的余额。接下来双方可以在通道里进行多笔转账,等退出通道时,再把最终的余额同步到链上,由多签账户给双方打款,即“结算”。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比如说,双方开始时各有100块,之后Alice向Bob转账50,之后Alice又向Bob转了10块钱,而后Bob又给Alice转了30块,最终双方余额变为:Alice—70,Bob—130。大家不难发现,二人的余额总和不变,上图中算盘珠子来回推拉的案例可以很好解释这点。

    如果有一方退出通道,就把当前的余额Alice:70/Bob:130同步到链上,把多签账户中的200块钱按各自余额转给二人,完成结算。上述流程看起来简单,但在实操中要考虑很多复杂情况。

    首先,你其实并不知道对方想在何时退出通道,拿上面的例子来说,Bob可以在第二笔转账完成后就退出,亦或是第一笔转账后就退出,而支付通道不会对此强制要求,是允许参与方自由退出的。要实现这一点,要假设随时会有人退出,任意一方都可能向链上提交最终余额,进行结算。

    所以有一个“承诺交易”的设定,“承诺交易”用于声明通道内双方的最新余额,每笔转账发生时都会生成对应的“承诺交易”。你如果要退出通道,可以向链上提交最新的一笔“承诺交易”,把自己应得的钱从多签账户中抽出来。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我们可以记下这个结论:承诺交易用于对通道中双方的余额进行链上结算,任何一方随时可以把最新的承诺交易上链,然后退出通道。

    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作恶场景:Bob可以把过期的余额和承诺交易提交到链上,比如上图中的Commit Tx3生成后,Bob的余额为130,但Bob为了给自己牟利,把过期的Commit Tx2提交到链上,声明自己的余额是160,而这个余额状态不是实时的,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支付”。

    为了防止此类双花场景,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关于惩罚措施的设计恰好是整个1对1支付通道的核心,理解了这部分才能真正理解支付通道。在通道的设计里,如果任何一方把过期的状态和Commit Tx提交到链上,不但不会如愿以偿,反而会被另一方把全部资金都抽走。

    这里用到了“不对称的承诺交易”和“撤销密钥”,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先对“不对称的承诺交易”进行解释。以前面的Commit Tx3为例,下图是承诺交易的示意图: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这笔承诺交易由Bob构造,然后发给Alice让对方自行处理。如图所示,这就是一笔比特币转账,声明把多签账户中70块钱给Alice,130块钱给Bob,但钱的解锁条件“不对称”,Alice面对的限制更苛刻,对Bob更有利。

    Alice收到Bob构造的承诺交易后,可以附上自己的签名满足2/2多签,之后Alice可以主动把“承诺交易”提交上链,这样就可以退出通道,如果她不这么做就可以继续在通道中转账。

    这里我们要注意:这笔承诺交易是Bob主动构造的,其中条件对Alice不利,Alice只能接受/拒绝,我们要想办法留给Alice一些自主权。在支付通道的设计中,只有Alice自己能把“对自己不利”的承诺交易放到链上触发,这是因为承诺交易要凑足2/2多签,Bob在本地构造交易后只有自己的签名,没有Alice签名。

    而Alice可以“只接收Bob的签名,但不把自己的签名发给他”,这就好比一份对你不利的合同,需要你和别人双签,对方先签名后把文件给你,你可以不让对方拿到签名。你想让合同生效就签名然后公示,不想生效就不签名或不公示。显然在上面的案例中,Alice有办法限制Bob。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然后到了重点:通道中每次有转账发生后,会有一对承诺交易出现,有两个类似镜像的版本,就像下面这样。Alice和Bob可以分别构造对自己有利的承诺交易,在其中声明余额/退出时应得的金额,然后把交易内容发给对方处理。

    有趣的是,这两笔承诺交易声明的“退出时所得金额”相同,但取款条件不同,这正是前文“不对称的承诺交易”的来历。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前面我们解释过,每笔承诺交易都要2/2多签才能生效,Bob本地构造的、对自己有利的承诺交易不满足2/2多签,而满足2/2多签的承诺交易扣在Alice手上,Bob没法提交,只能由Alice提交,这就形成了制衡。反过来也是类似的道理。

    如此一来,Alice和Bob只能主动提交对自己不利的承诺交易,只要双方中有一人把Commit Tx提交上链且生效,通道就被关闭。而回到最开始说的“双重支付”场景,如果有人把过期的承诺交易提交上链,会发生什么呢?

    这里要提到一个叫“撤销密钥”的东西。假如Bob把过期的承诺交易提交上链,Alice可以通过撤销密钥把Bob应得的钱提走。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假设最新的承诺交易是Commit Tx3,Commit Tx2过期,如果Bob把过期的Tx2提交到链上,Alice可以通过Tx2的撤销密钥把Bob的钱抽走(Alice要赶在时间锁范围内行动)。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而对于最新的Tx3,Alice没有其撤销密钥,只有在未来Tx4出现后,Alice才能获取Tx3的撤销密钥。这是由公私钥密码学和UTXO的特性决定的,碍于篇幅本文不会深入解释撤销密钥的实现原理。

    我们可以记住结论:Bob只要敢把过期的承诺交易提交上链,Alice就可以用撤销密钥把Bob的钱拿走,作为惩罚。反过来如果Alice作恶了,Bob也可以如此惩罚她。这样一来,1对1的支付通道可以有效避免双重支付,只要参与方都是理性人,就都不敢作恶。

    关于支付通道这块,基于CKB的Fiber相比于比特币闪电网络有大幅优化,能够原生支持多类型资产的转账/交易,比如CKB、BTC和RGB++稳定币,而闪电网络只能原生支持比特币,Taproot Asset上线后比特币闪电网络还是无法原生支持非BTC资产,只能间接支持稳定币。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图片来源:Dapangdun)

    此外,由于Fiber依赖的Layer1主链是CKB,打开和关闭通道的操作消耗的手续费低得多,不会像BTC闪电网络那样磨掉用户很多手续费,这是其在UX上的明显优势。

    全天候的保安:WatchTower瞭望塔

    上文中讲到的撤销密钥有个问题:通道参与方要时刻监视对方,防止对方偷摸把过期的承诺交易提交上链。但没人能保证24小时在线,如果你离线的时候对方作恶,该怎么办?

    对此,Fiber和比特币闪电网络都有WatchTower瞭望塔的设计,会帮用户全天候监视链上活动。一旦通道中有人提交了过期的承诺交易,WatchTower会及时处理,从而确保通道和资金的安全。

    具体的解释如下:对于每笔过期的承诺交易,Alice或Bob可以事先把对应的惩罚交易构造好(用撤销密钥处理过期的承诺交易,受益人声明为自己),然后把惩罚交易的明文发给WatchTower。一旦WatchTower监测到有人把过期的承诺交易提交上链,它就会把惩罚交易也提交上链,进行针对性的惩罚。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Fiber为了保护通道参与者的隐私,只让用户把“过期承诺交易的hash+惩罚交易明文”发给WatchTower,这样WatchTower一开始并不知道承诺交易的明文,只知道其hash。除非有人真的把过期承诺交易提交到链上,WatchTower才会看到明文,然后紧随其后把惩罚交易提交上链。这样一来,除非真的有人作恶,否则WatchTower不会看到通道参与者的交易记录(即便看到了也只能看到其中一笔)。

    这里我们要提一下Fiber相比于比特币闪电网络的优化。上述与撤销密钥相关的惩罚机制被称为“LN-Penalty”,而比特币闪电网络的LN-Penalty有明显缺点:WatchTower要保存所有的过期承诺交易Hash和对应的撤销密钥,这会造成不小的存储压力。

    早在2018年,比特币社区就提出了一种叫 “eltoo” 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但需要比特币分叉支持SIGHASH_ANYPREVOUT操作码。思路是当过期的承诺交易上链后,最新的承诺交易能对其进行惩罚,这样用户只保存最新的承诺交易即可。但是SIGHASH_ANYPREVOUT操作码至今还未激活,该方案迟迟不能落地。

    Fiber实现了Daric协议,修改了撤销密钥的设计,让同一个撤销密钥适用于多笔过期的承诺交易。这样可以大幅减少WatchTower以及用户客户端的存储压力。

    网络中的交通系统:多跳路由和HTLC/PTLC

    前面讲的支付通道仅适用于1对1交易的场景,而闪电网络支持多跳支付,即通过中间节点来路由,让未直接建立通道的两方间能够转账,比如说Alice和Ken没有通道,但Ken和Bob间有通道,Bob和Alice间有通道,Bob就可以作为Alice和Ken之间的中间节点,让Alice和Ken之间可以发生转账互动。而“多跳路由”就是指通过多个中间人搭建转账路径。

    “多跳路由”能够增强网络的灵活性和覆盖范围。不过,发送方需要了解所有的公共节点和通道的状态。在Fiber中,所有公开通道即网络结构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获知其它节点掌握的网络信息。由于闪电网络中整个网络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Fiber会使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找到最短路由路径,让中间人数量尽可能的少,然后在两方之间架设转账路径。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不过这里面要解决中间节点的信用问题:你怎么保证他是诚实的,比如前面提到Alice和Ken之间有中间人Bob,Alice现在要给Ken转账100块,Bob随时可能扣住这笔钱。对此要有办法防止中间人作恶,HTLC和PTLC便用于解决此类问题。

    假设Alice要向Daniel付款100块,但他们之间没有建立通道。而Alice发现,可以通过Bob和Carol这两个中间人向Daniel付款。这里面要引入HTLC作为支付渠道,首先Alice向Daniel发起请求,然后Daniel发给Alice一个哈希r,但Alice不知道r对应的明文R。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之后,Alice在与Bob的通道中,通过HTLC构造支付条款:Alice愿意付给Bob 102块,但Bob要在30分钟内说出密钥R,否则Alice会把钱撤回。同理Bob再跟Carol创建HTLC:Bob会向Carol支付101块,但Carol要在25分钟内说出密钥R,否则Bob会把钱撤回。

    Carol如法炮制,在和Daniel的通道中创建HTLC:Carol愿意支付100块,但Daniel要在20分钟内告诉她R的明文,否则钱会被Carol收回。

    Daniel明白,Carol索要的密钥R其实是Alice想要的,因为除了Alice没人会在意R的内容是啥。所以Daniel会配合Carol,告诉她R的内容,并从Carol那拿到100块,这样子Alice就实现了目标:给Carol 100块钱。

    之后的事情不难想象:Carol把密钥R告诉Bob,拿到101块钱;Bob再把密钥R告诉Alice,拿到102块钱。我们观测所有人的得失,可以看出Alice失去102块钱,Bob和Carol净赚1块钱,Daniel得到100块。这里面Bob和Carol赚的1块钱就是它们从Alice那抽的手续费。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即使上面的支付路径中某个人卡住,比如Carol没有把密钥R告知下游的Bob,也不会让Bob有损失:过时间后Bob可以把构建的HTLC撤回。对于Alice也是同理。

    但闪电网络也有问题:路径不宜过长,如果路径太长中间人太多,会降低付款的可靠性:某些中间人可能离线,亦或是余额不足以构建特定HTLC(比如前面案例中每个中间人至少要有100多块钱)。所以在路径中每增加一个中间节点,都会提高出错的可能性。

    此外,HTLC可能泄露隐私。虽然洋葱路由可以适当保护隐私,比如把每一跳的路由信息都加密,除了最初发起者Alice外,每个人只知道相邻的上下家,不知道完整的路径,但实际上HTLC还是容易被推断出关联性。我们以上帝视角看下面这个路径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假设Bob和Daniel是同一实体控制的两个节点,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人发来的HTLC。它们发现,Alice和Carol每次发来HTLC后,要获知的密钥总是一致的,而与Daniel相连的下家Eve总是知道密钥R的内容。因此Daniel和Bob能猜到,Alice和Eve之间存在支付路径,因为它们总是和相同的密钥扯上关系,借此推断出Alice和Eve之间的关系并施加监视。

    对此,Fiber采用了PTLC,在HTLC基础上进行了隐私改良,支付路径中每道PTLC都用不同的密钥来解锁,单纯观测PTLC索要的密钥无法判断出彼此的关联性。通过将PTLC与洋葱路由结合,可以让Fiber成为隐私支付的理想方案。

    此外,传统的闪电网络存在“替代交易循环攻击”(replacement cycling attack)场景,可以让支付路径中间人的资产被盗。这一发现甚至让开发者Antoine Riard退出了闪电网络的开发工作。到目前为止比特币闪电网络尚未有根本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痛点。

    目前,CKB官方通过在交易池层面进行改良,可以让Fiber解决上述攻击场景。由于替代交易循环攻击及解决方案比较烧脑,本文不打算继续占用篇幅做出解释,感兴趣的可以阅读BTCStudy的下述文章以及阅读CKB官方的相关资料。

    总体而言,无论是在隐私还是在安全层面,Fiber都比传统的闪电网络进行了大幅改良。

    Fiber与比特币闪电网络间的跨域原子支付

    利用HTLC和PTLC,Fiber可以和比特币闪电网络实现跨域支付,且能够保证“跨域行为的原子性”,即跨域相关的全部步骤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不会有部分成功部分失败的情况。

    跨域原子性有了保障后,可以保证跨域本身不会导致财产损失,这样可以让Fiber与比特币闪电网络可以互联起来,比如可以在Fiber和闪电网络组成的混合网络中搭建支付路径,直接在Fiber中向BTC闪电网络中的用户转账(接收端仅限BTC),还可以在Fiber中用CKB和RGB++资产在BTC闪电网络中换取等价比特币。

    我们简单说下原理:假设Alice在Fiber网络内运行了节点,而Bob在比特币闪电网络中运行节点,Alice想向Bob转账一些钱,它可以通过跨域中转商Ingrid实现这笔转账。具体而言,Ingrid会分别在Fiber和BTC闪电网络内运行节点,充当转账路径中的中间人。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如果Bob想收到1个BTC,Alice可以与Ingrid协商兑换比率,比如用1个CKB换1个BTC。Alice可以在Fiber中向Ingrid发送1.1个CKB,而后Ingrid在BTC闪电网络中向Bob发1个BTC,而Ingrid会留下0.1个CKB作为手续费。

    这里面具体的操作方式,其实就是在Alice和Bob与Ingrid之间建立支付路径,即Alice—>Ingrid—>Bob,然后会用到HTLC。类似道理其实前面有讲过,Bob为了收到钱,必须告诉Ingrid密钥R的内容。一旦Ingrid获取了密钥R,就可以解锁Alice锁在HTLC里的钱。

    需要注意,这两笔分别发生于BTC闪电网络和Fiber中的跨域行为是原子性的,意味着要么两个HTLC都被解锁,跨域支付顺利执行。要么都不解锁,跨域支付失败,而不会出现Alice给了钱而Bob收不到钱的情况。

    (其实中间人Ingrid可以在知道密钥R后不去解锁Alice的HTLC,但这样受损的是Ingrid这个中间人,而不是用户Alice,所以Fiber的设计对于用户是安全的)

    这种方式不需要信任第三方,即可在不同的P2P网络间实现转账行为,几乎不需要任何修改。

    Fiber相比于BTC闪电网络的其他优点

    前面我们提到,Fiber支持CKB原生资产,以及RGB++资产(尤其是稳定币),这使得它在即时支付场景中有极大潜力,更适合日常小额支付需求。

    此外,比特币闪电网络有一个主要痛点,就是是流动性管理问题。大家可能记得我们最开始说的,支付通道中总体余额是固定的,若其中一方的余额耗尽,就没法向对方转账,除非对方先转钱给他,这个时候就要重新注入资金或打开新的通道。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此外,如果是在复杂的多跳网络中,某些中间节点余额不足无法向外转账,可能导致整个支付路径失败。这是闪电网络的痛点之一,对此的解决方案无外乎提供高效的流动性注入方案,确保大多数节点都能随时注入资金。

    但是,在BTC闪电网络中,注入流动性、打开或关闭通道的步骤都在BTC链上进行,若BTC网络手续费极高,会对支付通道的UX产生不良影响。假设你想开启一个容量为100美元的通道,但建立通道的操作花掉10美元手续费,那这个通道在初始化时就磨了你 10%的资金,这是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对于流动性注入等工作也是同理。

    对此Fiber拥有非常显著的优势。首先CKB的TPS远比BTC高得多,手续费可以达到美分级别;其次,为了应对流动性不足导致无法转账的问题,Fiber计划与Mercury layer合作推出新的解决方案,使得流动性注入的工作可以摆脱链上操作,解决UX和成本问题。

    系统解读Fiber:把闪电网络嫁接到CKB上的宏大实验

    至此,我们系统的梳理了Fiber的总体技术架构,其和比特币闪电网络的大致对比总结如上图所示。由于Fiber和闪电网络本身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太杂,单纯一篇文章可能无法覆盖到方方面面,未来我们将针对闪电网络和Fiber的话题推出系列文章,大家敬请期待。

    TON网络为何出块中断?详解底层设计局限与验证者问题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夫如何(

    TON网络为何出块中断?详解底层设计局限与验证者问题

    8 月的 TON,身处在水深火热中。

    先是 Telegram 创始人在法国被捕、取保候审,再有 Ton 网络两次出块中断面临较大的质疑。两次危机,给日趋火热的 Ton 生态泼了一盆冷水,也进一步压缩其未来叙事空间。

    市场关注焦点多集中在创始人被捕事件,对技术故障并未过多关注,而后者才是真正影响 Ton 生态未来发展的重大事件。

    TON 网络为何频繁宕机?社区对此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Odaily星球日报将从 TON 的白皮书、相关技术文档以及目前网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 TON 网络两次出块中断背后的原因。

    多方作用:验证者的数量不足,底层设计过于复杂

    事件回顾: 8 月 28 日清晨,TON 网络出现第一次出块中断,历经 7 个小时,才恢复出块。但仅仅不到 24 小时,Ton 再次在 29 日凌晨出现第二次出块中断。

    表面原因:DOGS 交易量激增引发的出块停滞

    网络出块中断的直接原因是 DOGS 交易量的激增。

    DOGS 是近期在 TON 网络热度颇高的 Meme 币,总量 5500 亿枚,空投份额占总量 72.73% ,并且空投门槛仅需 Telegram 账号。近期,DOGS 上线币安等数个平台,导致短时间链上交易转账数量激增。

    作为一个 PoS 公链,TON 依赖其验证者节点来处理和确认交易,并将这些交易打包成区块。在正常情况下,区块链网络会按设定的时间间隔生成新区块,但当系统无法及时处理所有待处理的交易时,出块过程就会延迟,甚至可能中断。

    交易过载现象在区块链领域并不罕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知名公链在内的多个网络都曾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当交易量超出网络的瞬时处理能力时,交易验证速度会大幅下降。就 TON 的情况而言,交易量激增可能导致验证者负载过重,进而拖慢整体出块速度。这种现象在特定高峰期尤为明显,正如 DOGS 爆火一样,突然受到用户追捧时,交易量激增超出网络的承载能力,导致出块延迟。

    对于网络两次中断出块的原因,TON 基金会解释称,因 DOGS 交易过载,导致垃圾收集使许多验证者过载,时间过长导致他们失去共识。

    有意思的是,TON 曾在在去年 11 月底的公开性能测试中,因 TPS 高达 104715 而成功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官方解释因 DOGS 交易过载的说法,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深层原因:TON 网络的设计局限与验证者问题

    实际上,交易过载仅仅是问题的表象,TON 网络出块中断的根本问题隐藏在其底层设计和验证者机制中。通过分析 TON 的技术架构、分片机制及其验证者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角度来分析 TON 网络为何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出不稳定性。

    1. 分片链架构的复杂性:高扩展性带来的挑战

    TON 的架构设计以高扩展性和高性能为核心,其独特的主链、工作链与分片链多层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分散负载提升网络的处理能力。然而,这种复杂的分片链结构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每个工作链都可以进一步分割成多个分片链,每个分片链负责不同账户的交易处理。这种设计允许大量交易在不同分片链上并行处理,从而提高整体网络的 TPS。然而,当交易量激增时,如果某些分片链中的负载分布不均或验证者未能及时处理大量交易,可能会导致这些分片链的出块速度放缓甚至停滞。由于分片链必须与主链保持同步,如果某个关键分片链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出块进程。

    TON 的分片方法极具创新性,允许分片链缩小至每个分片链仅负责少量账户或智能合约,甚至每个分片管理一个账户或合约。然而,这种极端分片方式也增加了协调和管理的复杂性。虽然分片技术是提升区块链可扩展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它需要每个分片链和主链之间的高度高效且稳定的协调。一旦某个分片链在极端条件下出现瓶颈,整个网络的出块过程就可能受阻。

    2. 验证者数量不足:TON 去中心化的潜在风险

    TON 网络的另一个显著问题是验证者数量的不足。与其他 PoS 公链相比,TON 的验证者数量明显偏少。目前 TON 网络仅有 318 个验证者节点,而以太坊的验证者数量已超过 60 万,Solana 的验证者数量也远超 TON。这种验证者数量的差异,直接影响了 TON 的去中心化程度及网络安全性。

    在 PoS 网络中,验证者负责验证交易、达成共识,并将验证后的交易打包成区块。验证者数量的多少不仅决定了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处理能力。TON 验证者数量少,意味着每个验证者需要处理更多交易请求。当交易量骤增时,验证者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所有交易,导致出块延迟甚至中断。

    此外,TON 对验证者的硬件和网络要求较高,并且成为验证者需要质押大量 Toncoin。这些高门槛条件限制了验证者的数量,使得只有具备足够资源的参与者才能加入验证者行列。这不仅限制了 TON 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还使得在高峰交易期出块延迟问题更为突出。

    3. 共识机制的局限性:拜占庭容错协议在高负载下的挑战

    TON 网络采用了一种基于拜占庭容错(BFT)理论的共识机制,即 Catchain 协议。这一协议的设计目的是在存在恶意节点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然而,当验证者数量有限且部分验证者因交易量过载无法及时参与共识时,这种机制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Catchain 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只要参与共识的验证者中,恶意节点的数量不超过三分之一,网络就可以达成共识并生成区块。然而,当验证者数量有限且负荷过高时,多个验证者可能同时无法响应,导致共识过程变得缓慢,甚至无法达成共识,从而导致出块停滞。

    尽管 TON 的共识机制在设计上具备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其实际效果依赖于验证者数量和分布。当验证者数量不足且网络负载超出预期时,Catchain 协议的效率就会显著下降,导致网络出块速度放缓甚至停滞。

    去中心化程度和底层机制缺陷成为 Ton 发展阻碍

    TON 近期面临的挑战接连不断,首先是 Telegram 创始人在法国被捕事件,这不仅使 TON 的未来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到 Telegram 与 TON 生态的合作。Telegram 的 10 亿月活跃用户原本被视为 TON 生态发展的潜在巨大力量,这一事件无疑为双方未来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TON 网络自身在短时间内连续两次出块中断,进一步暴露出其在高负载条件下的局限性。这两次中断事件尽管因 DOGS 交易量激增而起,但深层次原因则涉及 TON 网络的底层设计问题。分片链架构的复杂性、验证者数量的不足,以及共识机制在高负载下的效率下降,都表明 TON 网络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存在显著的技术瓶颈。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 TON 的当前稳定性,也对其长期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作者认为 TON 生态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 TON 需要扩大验证者数量,降低成为验证者的门槛,吸引更多的节点参与,从而提升去中心化程度和网络的承载能力。

    • TON 应优化其分片链架构,提升分片链与主链之间的协调效率,确保在高交易量环境下的平稳运行。

    • 共识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TON 应研究如何在高负载情况下提升 Catchain 协议的效率,确保网络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出块。

    TON 一路走来,从诞生时就面临着重大危机,后依靠社区自治完成涅槃。并且在早期发展时也面临着热度低,生态贫瘠。相必目前的状况对于曾经的 TON 生态而言,并不足以产生“致命威胁”。希望 TON 克服当前的困难,完善自身网络,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并逐步构建一个更为强大和繁荣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