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让我们回到 2021 年底,那是 NFT 热潮的巅峰时刻。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如果你只是买入而没有卖出,你可能会像那只吉娃娃一样回顾那一年,脑海中浮现回忆。NFT 收藏的估值达到了荒谬的水平,社区对稀有特征争相追捧,每天都有新的热门项目推出。几乎所有这些项目都严重依赖于稀缺性的概念,供应量都有限—— 5, 000、 10, 000 或更多,美好的时光。

随着行业走过 NFT 热潮(尽管这种热潮仍然存在),我们看到各种 NFT 相关的代币标准和铸造方法不断出现:

  • 1155  :相同 NFT 的版本号。就是一个例子,每个 NFT 的版本数达到成千上万。

  • Soulbound 代币:与钱包地址绑定且不可转让的代币。

  • 这种方法由数字艺术家推广,引入了独特的燃烧、铸造和其他游戏化机制。

  • :代币绑定账户,允许 NFT 持有其他 NFT。

  • :允许标准非同质化代币转换为一定数量的同质化代币。

尽管许多稀缺收藏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跌,甚至降到了零,我观察到两个趋势:

  • NFT 的功能层级不断增加。

  • NFT 正在无处不在。

这两个趋势显而易见,但我想重点讨论第二个趋势。为了形象地表示这一点,情况如下: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尝试 Excalidraw

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有限供应的有价值项目,或者当前的项目没有价值。

Base, Rodeo, Zora

在过去一个多月左右,我使用和观察了三个应用平台,它们真正让“基于时间限制的无限铸造”这一主题格外引人注目。

Base

Base了他们的 Onchain Summer 活动,共有超过 200 万个独立钱包铸造了超过 2400 万个链上资产,为建设者、创作者和项目带来了超过 500 万美元的链上收益。

帖子中的也是一个 NFT,到目前为止已经铸造了超过 54, 000 个 NFT。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Rodeo

是由 开发的,让我想起了那个简单时代的 Instagram。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工作原理简介:

  • 用户可以发布他们的艺术作品、照片或任何内容

  • 关注者可以在 24 小时内以固定价格 0.0001 ETH(约 25 美分)铸造这些内容

  • 信息流是根据你关注的账户或他们铸造的内容来填充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关注的账户成为了“影响者”。在上面的截图中,coopahtroopa 是这个影响者。

  • 铸造收益各占 50% 在 Rodeo 和创作者之间分配

  • 如果铸造,铸造收益则各占 25% 、 25% 和 50% 在影响者、Rodeo 和创作者之间分配。

  • Rodeo 在不断添加功能的同时显示出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迹象。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正在关注保留率和铸造的参与度。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Zora

铸造平台最近已转变为一个发现与社交平台,超越了加密用户,:

  • 与 Uniswap 合作,简化的二级市场体验融入应用中

  •  (✧),Zora 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新的以太坊计量单位。1 ✧ = 1 百万分之一的 ETH。

  • 所有内容的统一铸造价格为 0.000111 ETH 或 111 ✧,约合 25 美分。之前,铸造价格由创作者设定。,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 铸造将持续开放,直到帖子上有 200 个铸造。一旦达到 200 个铸造阈值, 24 小时计时器开始。当计时器结束时,Uniswap 驱动的二级市场将根据供需关系开放。

  • ,提供了更简单的铸造体验,因为用户通过应用内购买 Sparks。这使得移动体验不需要切换,没有弹出窗口、桥接或手续费。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铸造增强了社交互动

关注 Rodeo 和 Zora 的演变,它们是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旨在解决当前主流社交媒体的痛点。

点赞的价值逐渐降低

点赞变成了 iOS 短信线程中的一种表情符号回应,仅仅是用来确认某人看到了你的帖子或信息。这并没有错,但在整体互动中,这是除了浏览之外最低价值的互动信号。至少你知道谁看到了并认可了你的帖子。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我妻子给我发了一个文本回复

而现有的社交媒体平台对此有所意识。。

评论可以成为一种特权,而不是权利

大多数社交平台的帖子允许任何人进行评论或回复,但在某些情况下,评论功能会被关闭。例如,只允许他关注的账户或被提到的用户回复他的帖子。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对此事的回应

Rodeo 和 Zora 解决了这些痛点,并将其作为各自应用的核心功能。

铸造 大于 点赞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点赞按钮被铸造按钮取代。如果你真的喜欢这条内容,你可以以大约 25 美分的低价进行铸造,从而创造一个共赢局面:

  • 创作者获得其作品的经济补偿

  • 收藏者获得一个 NFT 作为回报

  • 平台获得铸造收入的一部分,不必依赖传统广告模式

评论仅对铸造者开放

任何人都可以对一条内容进行评论,如果你进行了铸造。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在这些应用的背景下,这一切是合理的。像 Rodeo 这样的平台的目标并不是阻止创作者与用户的连接,而是通过铸造和限制评论功能创造更有意义的连接方式。

这些行为存在于传统社交平台

尽管我对这种破碎的参与模型进行了不少批评,但 Rodeo 和 Zora 从零开始构建的这种行为背后的情感、心理和意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这证明了他们的方法是有效的。

Tinder 超级喜欢

在约会的世界中(这是一个我现在完全不熟悉的领域),Tinder 几年前推出了。超级喜欢增加了你匹配的机会,并让你自动排在匹配列表的最上方。

这些超级喜欢的价格也不便宜, 3 个的售价为 9.99 美元。

保存内容

社交平台还允许你并进行。保存的内容表明其价值更高,值得在某个时候重新查看。

未来的应用场景

生活中的点滴瞬间

我提供的例子主要集中在艺术上,因此在创作者与收藏者的激励方面,这些例子更容易理解。以每个 25 美分的低价收藏艺术品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但对于那些不是出色摄影师或艺术家、在 Rodeo 上发布精彩作品的人,我们又该如何呢?

虽然他们是少数,但像  这样的用户更像是在将 Rodeo 用作 Instagram。这些帖子没有数十个铸造(mints),他们也不需要这样做,或者说并不一定是为了这个目的。

他们也并非没有铸造(mints)。例如,Max 的有两个铸造,其中一个是照片中的 Alex 铸造的。这就是关键所在。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Alex 的铸造(mint)可能比在其他社交平台上的 20 个点赞更具价值。当然,如果 Max 想要获得那些点赞,他可以选择将这张照片跨平台发布。

生活中的重要时刻

订婚、婚礼、新工作。这些类型的帖子充满了大量的点赞和祝贺信息,但由于信息流的无尽更新,它们几分钟后就会被遗忘。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尽管幸福的情侣或发布者欣赏这些小小的多巴胺激增和通知的亮起,但如果有另一种方式来祝贺创作者呢?铸造(minting)这条帖子为此提供了一种途径,并允许铸造者展示他们比标准的“祝贺!!!”更用心的努力。而铸造 1 个让你觉得有些小气,不如铸造 10 个或 100 个……或者铸造 1 个并直接送上婚礼礼物呢,哈哈。

非营利组织

这是一个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案例。如果红十字会发布的每条帖子都可以铸造(mintable),而所有铸造收益(平台关闭收费开关或在稍后转移他们的分成)都直接归他们,那会怎样呢?

NFT化的社交互动:与其点赞,不如铸造

人们仍然可以访问网站进行更大额的捐款,但铸造(minting)成为了一种之前无法实现的微型捐款方式,它逐渐累积,并形成了 DTC(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

如果你是一家动物收容所呢?发布可爱的猫狗照片,看看这些微型捐款如何涌入。谁不想捐赠 25 美分并铸造一张可爱的小猫或小狗照片呢?

MVF – 最小可行金融化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金融化的概念在我脑海中出现。区块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了金融化。表情包的价值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我们已经建立了基于的预测市场,还有人们仍在对价值数千美元的 JPEG 进行投机。

然而,金融化,更具体地说是最小可行金融化,可以为某些数字互动赋予意义,这些互动正变得越来越毫无意义。

也许前进的方向不是 friend.tech,而是通过像 Rodeo 和 Zora 这样的平台,以小写 f 的方式呈现的 SocialFi。

风投vs游资的退出博弈,从Friend.Tech聊起

原文标题:《VC vs Liquid Fund Inside FriendTechs Exit The Chopping Block》

嘉宾:Haseeb、Tarun、Jason、Tom

原文编译:zhouzhou、joyce,BlockBeats

编者按:这期播客深入探讨了 Friend.Tech 代币价格大幅下跌对项目规划和用户留存的影响, 还讨论了加密项目退出的道德问题,特别是代币发行后项目终止,以及风投和流动性基金在加密市场中的不同作用。此外,节目分析了空投挖矿的负面效应,以及对冲基金对市场流动性和效率的影响。播客还提及了市场投机和长期价值创造之间的冲突,以及市场效率的改善空间。

在这期播客中提出并探讨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Friend.Tech 代币暴跌。

项目退出与道德问题

风投与流动性基金的不同作用。

空投挖矿的负面影响。

市场的策略缺失以及套利行为。

风投vs游资的退出博弈,从Friend.Tech聊起

TL;DR:

Friend.Tech 代币暴跌:Friend.Tech 代币价格下跌 96% ,揭示了在缺乏可持续产品规划和用户留存策略的情况下发行代币的风险。

项目退出与道德问题:早期项目的代币发行引发了关于项目团队退出时是否应负有道德义务的讨论,尤其是当项目终止后被指控为「跑路」时。

风投在加密市场的作用:低门槛使得大量风投进入加密市场,推高项目估值,导致过度宣传和交付不足。

早期代币发行的挑战:早期代币发行常常混淆市场信号,损害项目的长期潜力和用户留存度。

风投 vs. 流动性基金:探讨风投是否在从加密市场抽取价值,或流动性基金是否能提高市场效率。

对冲基金与市场效率:对冲基金是否能通过增加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来提高市场效率,仍然备受关注。

空投挖矿和洗盘交易:空投挖矿通过制造虚假用户增长数据影响项目指标,造成价值抽取。

Haseeb: 今天我们的特别嘉宾是 Tangent 的创业大亨 Jason Choy。Jason,你应该是住在新加坡吧?美国的政治在新加坡的圈子里是个热门话题吗?

Jason: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美国的事情。我一般也是按照美国的时间在运作。过去几周,我们整天都在看美联储的动向和政治辩论。说实话,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加密周期的一部分。

Haseeb: 你有在关注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和特朗普家族的 DeFi 项目吗?

Jason Choy: 我听说这项目和 Aave 有关,似乎正好赶上 Aave 的代币价格大幅回升。但除此之外,我没怎么关注这个项目,有什么我们应该注意的点吗?

Tarun: 我好像说过这个项目像是个「rug 式诈骗」或者是「穷人的退出骗局。

Friend.Tech 代币暴跌

Haseeb: 本周主导新闻的故事是 Friend.Tech,它是一个 SocialFi 项目,基本上让你可以押注创作者,买他们的代币来加入创作者的聊天室。2023 年夏天,它一度非常火爆,但后来逐渐冷却。今年他们推出了自己的代币,不过表现并不理想,代币的价格几乎一路下跌,现在比历史最高点跌了 96% 。最初的市值大约是 2.3 亿美元,现在已经缩水到 1000 万美元左右。近期以来,Friend.Tech 受到了各种批评。

大约 4 天前,Friend.Tech 项目把合约的控制权转移到了一个无效地址,基本上是烧毁了他们自己的管理员密钥。这个消息一出,Friend Token 的价格立即暴跌,很多人声称 Friend.Tech 是在「跑路」,跑路就是他们发行了代币然后离开,抛弃了项目,项目就是个空壳,因为它根本没法运作。

这里有个有趣的细节是,Friend.Tech 并没有卖出他们的代币。根据我们的了解,代币没有卖给投资者,甚至连团队自己都没有持有这些代币。所以这次是一个所谓的「公平发行」的代币,团队还说他们没有计划关闭或放弃这个项目,应用程序依然在运行,但大家似乎都解读为 Friend.Tech 跑路了。

这件事引发了一个更广泛的讨论,那就是加密项目的团队在推出产品和代币后,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个故事之所以有点奇怪,是因为 Friend.Tech 并没有把代币卖给散户,而且团队自己也没有持有这些代币。所以我想听听大家对 Friend.Tech 这场风波的看法,尤其是对加密创业者在推出产品时应该承担的责任?

Jason: 我确实买了那些代币,在 Friend.Tech 上亏得挺惨的。我有很多空投和 Key,还加入了俱乐部,并且在这个平台上很活跃。至少在公开的钱包中,我当时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持币者之一。所以现在我的代币价值缩水了 96% ,但我仍然觉得,他推出了一个我们喜欢的应用,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们确实使用了这个应用。他也算是公平地发行了这个代币,没搞什么大规模的内部销售,我认为他真正的问题在于用户留存情况和代币发行的时机。

一个匿名开发者创建了一个应用,大家都围绕它展开讨论,这就是加密领域的典型现象,在上一轮的 DeFi,我们见过很多这种情况,但在这一轮周期里不多了。某个话题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大家会为此热议好几周,这就是 Friend.Tech 的时刻。而且从这个项目中也催生很多克隆版本,比如 AVAX 上的 Stars Arena,还有其他一堆的模仿者。这让我想起了上一个 DeFi,所以我很兴奋,觉得也许我们会从这里看到一波新的社交应用浪潮,但目前还没有发生。

Haseeb: Tom,你怎么看这种情况?

Tom: 我觉得这类事情涉及团队的责任感或者所谓的「跑路」行为。最严重的跑路可能就是那些最糟糕的 ICO——募集了一大笔钱,许下了一堆承诺和愿景,但最后什么都没交付。我觉得这些是 2017 年那波项目中经常被指控的团队,然后你再看一些代币或 NFT 项目,像 Stoner Cats 这样的项目,也许没有承诺要开发电视节目,但如果你只是卖一个 JPEG,那还算过得去。还有一些迷因币,它们没有任何预期或承诺,也没有任何明确的愿景,它们就只是它们自己而已。

Friend.Tech 的团队并没有分配代币,他们只是开发了一个产品,但我觉得大家似乎对 Racer 和 Friend.Tech 团队的愤怒比对其他团队还要多。相比那些什么都没做的团队,Racer 反而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这有点奇怪。因为团队没有保留代币,而是通过交易费来赚钱——他们靠平台的交易费赚了大约 5000 万美元。通常这些收入会进入 DAO 的资金库,团队也许可以从中获得拨款,但在 Friend.Tech 的情况下,所有的收入都被完全私有化了,团队直接从这些交易费用中获利。

这不正是大家想要的吗?一切去中心化,没有管理员,你自己来操作,也没人能对你进行「跑路」。但可能取决于大家的心情或是舆论的发展,事情就变得消极起来了。我不清楚为什么这次 Friend.Tech 团队会被这么针对,毕竟加密领域有更恶劣的例子。

Haseeb: 确实,大家愤怒是因为大家都知道 Friend.Tech 这家公司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交易费赚了 5000 多万美元,但这些钱没有流入 Friend.Tech 的代币。我看到 Hasu 具有挑衅性提出了这个观点,当发行代币时,大家自然会理解这意味着这个代币会在产品的生态中积累价值,但这个代币好像是用来加入俱乐部什么的,它并不是从这个业务中积累价值的那个东西。业务积累了 5200 万美元的价值,仅此而已。所以,至少有一个合逻辑的抱怨就是他们明知人们有这种期待,但依然选择了这种方式做事,违反了预期。

Tom: 我觉得如果是一个更传统的项目,团队分配了代币,然后团队通过卖代币赚钱,资金流入多签钱包,接着团队跑路,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有更多理由感到不满。但在 Friend.Tech 的案例中,从开始到现在,关于交易费的流向、支付方式、系统运作等一切都是非常透明的,没有任何改变。

所以,表面上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有负面情绪,但在更深层次上,我认为这并没有那么大的问题。我觉得 Friend.Tech 的设定有它独特之处,它本质上就是一个迷因代币,这从一开始就很明显。

Jason: 我觉得很多问题本可以通过晚一点发行代币来解决,在还没有任何价值积累机制之前,他们就推出了代币,而且他们还没有找到产品市场匹配的循环。我觉得这个应用在最初有很强的病毒式传播性,但他们没有解决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平台会自然而然变成小圈子,比如购买 Key 的价格是内置在价格曲线上。所以 Friend.Tech 的群体很快就会因价格上升到 5 个 ETH 而将很多人排除在外,结果就是这些群体很难扩展到 30 人以上,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解决好这个扩展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创作者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的价值是一次性的。如果你靠别人买你的钥匙赚取费用,那么一旦有人买了你的钥匙后,你就没有动力继续提供价值了,因为人们参与你的群体后,你也赚不到钱。你可以说,如果创作者不活跃,人们可以卖掉他们的钥匙。但实际上,创作者也没有太多动力保持活跃,因为创作者自己一开始并没有持有钥匙,因为创作者必须自己去购买自己的钥匙。

如果他们在发行代币前解决了这些问题,或许还能保持一些热度。我没记错的话,他们在用户曲线开始陡降的时候发行了代币,几乎像是一种绝望的尝试,希望通过空投的承诺把人们吸引回来,所以他们匆忙推出了代币。

Haseeb: 这个确实引发了一波用户激增,大家都回到了平台上,看到有新功能、新的俱乐部系统。但功能不工作,体验非常糟糕。倒不如说他们浪费了通过空投吸引用户回归的平台机会,作为一个初创公司,这种局面确实很难处理。Friend.Tech 终于在加密领域的最大舞台上亮相,但搞砸了,之后要再抓住一个类似的机会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Tarun: 我当时也确实活跃了一阵子,但后来就变成了大家买我的钥匙只是为了问我问题。我当时就想,我没时间一直充当问答机器人啊,ChatGPT 不是已经存在了吗。不过我想说 Friend.Tech 实际上搞错了这个「炒作+娱乐」的元宇宙玩法,他们确实是第一个创造这个模式的,烧掉钥匙、收取费用的想法,实际上和整个迷因币的玩法一模一样——有人注入流动性,他们烧掉钥匙,费用由创作者和平台分成。这正是 Friend.Tech 所做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可能做得太早了。因为 Friend.Tech 的玩法后来突然在 Solana 链上成为了主流,但 Friend.Tech 自己却没能抓住这个时机。

Haseeb: 我觉得 Friend.Tech 没弄明白的,或者说 Pump.fun 搞明白的,是你可以从一个绑定曲线开始,但你不能永远保持在绑定曲线上,因为它最终会崩溃。你得在某个拐点转换,而不是继续停留在绑定曲线上。

Tarun: 我觉得人们对 Friend.Tech 不满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现在看到了一些更成功的机制,而初期的 Friend.Tech 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出色,但我觉得他们其实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你可以说,Friend.Tech 在迷因币开始流行之前就已经搞清楚了这个玩法。但我有点觉得它的社交部分非常虚假,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回到平台上,发现我的所有钥匙持有者都是机器人,他们问我同样的问题大概 500 次。

Haseeb: 他们为什么问这些问题?

Tarun: 我想他们可能是希望通过大量互动来获得更大的空投奖励。因为那时大家都在试图「撸空投」,所以某些地方变得非常奇怪。我觉得一开始的时候,这些房间还是挺有趣、挺独特的,但后来就变味了。当我觉得 Friend.Tech 真的进入主流时,是那些 OnlyFans 创作者开始入驻的时候,那时候它不再只是个小众加密项目了,成了真正吸引大众的东西。

Tom: 确实是这样,OnlyFans 的收入最后却达到了 80 亿美元,而且其中 80% 的收入都流向了创作者,而不是平台的创始人。

Jason:Friend.Tech 上也有一些本土的明星,他们在平台上做得很大。这是创作者平台上出现的一些好的信号,创作者可以通过平台自己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Jason: Friend.Tech 早期确实有一些成功的迹象,但感觉他们团队在核心产品理念上没有足够的迭代。他们似乎看到大家喜欢这个平台,就觉得事情会自然走上正轨,但他们的基础设施实在是太差了。

Haseeb: 增加新功能的速度实在太慢了,聊天体验也没有得到改善。我觉得他们好像陷入了自己的产品陷阱,因为产品一开始有点起色,就让他们觉得应该紧紧围绕最初的方向不变。Friend.Tech 没有真正地发展超出最初的框架,它就是一个「你跟拥有你钥匙的人聊天」的应用,仅此而已。我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意愿去尝试新玩法,也许他们应该做得更接近迷因币的精神。

Tarun: 是的,到了某个阶段,你会觉得,加入某个人的群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一开始你收到的问题还挺有趣的,后来问题就变成了你觉得哪个代币会涨?或者你看好什么项目? 而且我也觉得 Racer 在那段时间的 Twitter 表现有点让人反感,这也是让我停止使用 Friend.Tech 的原因之一。

以前我特别喜欢他的研究型 Twitter 内容,都是很深刻的、很小众的东西。但自从他开始搞 Friend.Tech 后,他的内容就变得没那么好了。我觉得,这个产品不仅没让我得到好的内容,反而让他自己作为创作者的内容质量下降了,简直是双输局面。现在你想得到好内容,就得买他的钥匙,进入 Racer 的专属房间,公开的好内容就不会给你了。

项目退出与道德问题

Haseeb: 我想集中讨论加密领域的创始人该如何退出的问题,在传统创业公司中,关闭一家初创公司是很正常的事。而在加密领域,关闭项目有些怪,主要问题是没有规范,也没有现成的退出流程或指南,大家不知道该如何收尾,创始人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我很好奇你们在这方面见过什么案例?

Jason: 早期阶段的项目,成功与失败往往非常悬殊。如果要给创始人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在意识到项目不奏效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我认为在非常早期关闭项目确实相对简单,因为那适合还没有发行代币,你的利益相关者可能只有四五个人,比如天使投资人和一家主导的风投。你只需要和他们沟通,和律师一起处理好公司解散,并按比例退还投资,这基本上是一个很简单的流程。但一旦你发行了代币,你不再只面对几位投资人,而是可能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代币持有者。

Haseeb: 所以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控制代币发行的时机?你不应该在项目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发行代币,除非你确定你已经找到了产品市场匹配点,并准备好通过代币注入加速增长。你知道有代币成功退出的例子吗?比如 FTT,尽管它的项目已经停止运作,但代币仍然在交易。还有 Luna,虽然已经不再有实质性发展,但代币依然存在。

Tom: 对,Luna 有个叫 Luna Classic 的版本,在加密领域我们喜欢称之为经典版。其实本周刚刚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Vega,一个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他们有自己的链,提出了一个提案,基本上是要让链逐渐退出并关闭。这种事情挺简单的,尽管是通过社区投票来决定的,但本质上团队已经决定退出并逐渐离场。

让我联想到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的讨论,当制造这些设备的公司倒闭或想要停止服务时,人们常常会抱怨说,你们为什么毁了我花了 1000 美元买的设备?他们会希望公司开放源代码,让用户可以自己运行服务器。如果公司能做到这一点,那无疑是最好的做法。但这涉及成本和法律问题,真正开放源代码的团队很少。

Jason:确实,如果你能做到,那就是最佳路径。在加密领域,比如你想让社区接管,那就开源前端,让用户自己运营和治理,如果你单方面关停项目,会更棘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完全的去中心化,或者至少接近完全去中心化。像 Friend.Tech 这样的项目,他们有服务器托管聊天消息,并负责很多实际运作的事情。没有了这些功能,Friend.Tech 几乎什么都不是。

Tom: 是的,完全去中心化并且逐渐关闭的项目几乎没有。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是 Fei 和 Rari Capital,但这真的很罕见。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有人愿意运行基础设施,它们就能一直存在,并永远交易下去,比如以太坊经典(ETC)就是这样。代币「死不死」的标准在加密领域挺特别的。虽然这些代币依然在链上,甚至在某些交易所还有人提供流动性,但根据大多数标准来看,它们基本上算是「死」了。

Haseeb: Tangent 基金既做早期创业投资,也做流动性市场的投资和代币发行,是吗?

Jason: 是的,没错。

风投 vs. 流动性基金

Haseeb: 最近 Twitter 很多人在讨论 VC 基金和流动性基金之间的动态关系,认为 VC 基金对加密行业是净抽取性的,也就是说它们从加密生态系统中拿走的钱比投入的多。VC 基金投资新项目,通常是在低估值时入场,等这些项目成熟并在大交易所上市后,VC 基金就会出售它们的代币,它们从加密生态系统中抽走了资金,而不是向生态系统注入资金。所以这个说法认为更多的 VC 基金对行业不利,它们应该将资本配置到流动市场上,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已经上市的代币,而不是继续投资新项目。

越来越多人认同 VC 基金是「抽取性的」或者说对行业是净负面的,考虑到你之前在 Spartan 工作过,那里既做流动市场也做风险投资,你对此次争论怎么看?而你们在 Tangent 的立场又是怎样的?

Jason: 不是所有 VC 都一样,我认为 2020 年相比于 Web2 领域,创立加密基金的门槛相对较低,因为这是很多人第一次进入这个领域。因此,市场上有大量基金,它们对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较低,导致许多随机的项目得到了融资。这些项目上市后,人们盲目炒作,最终很多代币的走势都是单向下跌的。这给人一种印象:VC 们只是低价买入,然后试图在交易所上市时以不合理的高估值抛售。

确实我们见过很多这种情况,但我不会因此否定整个加密风投领域。我们 Tangent 的做法是,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一部分资金过度配置,太多资本追逐太少的优质项目。就像 Web2 的风投领域一样,最终那些擅长挑选好项目的 VC 们会主导市场。所以当我们创建 Tangent 时,我们的初衷是不要和这些大基金竞争,于是我们希望通过写较小的支票来支持这些公司。

我认为当前的流动市场缺乏成熟的价格发现机制。对于初创公司的估值,通常是多个成熟的风投基金在竞争中找到合理的价格。而在公开市场上,似乎没有太多共识,大家对代币的估值普遍没有严格的标准,所以我们需要更严格的价格发现机制。

Tarun: 加密领域的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它几乎总是模糊了私人和公开投资的界限。就像你说的,在加密领域,所有人似乎都能参与其中。这和传统市场,比如私募股权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传统上,你可能只会在公司上市时有一次流动性机会,我读到的文件中没有关于频繁买卖的内容。相比之下,在加密市场,投资者不仅参与项目启动,还帮助寻找流动性、连接做市商,并自己做很多相关工作,这导致了市场结构上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加密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相对较差。

而且我认为私募市场的定价比公开市场的定价更加低效。很多时候,交易的最终价格并不是投资者认为合理或愿意支付的价格。由于竞争压力,投资者可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价格才能赢得交易。这种「拍卖」机制经常导致定价效率的缺失。

Haseeb: 是的,确实存在「赢家诅咒」。「赢家诅咒」是指在竞争性拍卖中,赢家往往付出了超出标的实际价值的价格,加密领域的投资者似乎更愿意冒这种风险。当时美国政府在阿拉斯加拍卖油田区块,政府允许石油公司从土地上采集一个样本,然后决定投标金额,那时的尽职调查只是有人去地里采样、测量,可能没有现在的声纳技术。问题在于,这种拍卖往往导致投标者支付过高的价格,因为他们基于有限的样本做出了过于乐观的评估。

Tarun: 没错,假设一个竞标者采样到了一块有大量石油的土地,他们就会认为整块地都是油田,而另一个人采样的地方没有石油。其实,土地的真实价值应该是所有竞标者信息的平均值。但由于这些信息是私密的,竞标者互不分享,所以最终的赢家往往是出价过高的人。他们可能只是采样到了一块幸运的油田,错误地估计了土地的整体价值。这就是所谓的「赢家诅咒」——虽然你赢得了拍卖,但你赢的其实是一个价格虚高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未来打算转售的资产,结果发现你其实付出了过高的价格。

Haseeb: 你觉得是只有加密风投有这种「赢家诅咒」的现象,还是所有风投都有?

Tarun: 我觉得所有风投都有这个现象,但在加密风投中更明显。因为加密市场的私人投资者同时也是公开市场的投资者。他们会参与到代币发行的流动性建设中,比如与做市商达成协议提供供应。而在传统公开市场中,这些流程通常由银行中介完成,银行负责定价和建账,但银行并不是资产的所有者,通常是第三方。

在加密市场中,私募基金能够在资产公开交易时进行更多干预。而在公开市场中,私募基金的干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加密市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赢家诅咒」,但实际上因为私募基金可以影响流动性事件,所以情况有所不同。

你难道不记得当时每隔一周,Benchmark 的合伙人都会抱怨银行定价不合理?他们抱怨 IPO 价格如何被错定,导致他们失去了对价格的控制。这影响了他们如何定价 C 轮融资,也影响了他们对 A 轮融资的定价。

市场的策略缺失以及套利行为

Tom: 这确实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影响,但我认为影响力并不显著。正如你所说,顶多是给做市商做个引荐,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接参与定价或谈判。有时你可能会将资产借给做市商,或者进行其他操作。在传统市场中,这些通常由第三方中介完成,而在加密市场中,中介的角色并不突出。

加密投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拍卖,通常并非出价最高的团队获胜,事实上成本更低的团队往往能够获得更便宜的资本。这也是大家常提到的「欧洲家族办公室投资 A 轮」的原因,因为那里确实存在低成本的资金选择。大家熟知的那些风投基金往往并不是出价最高的投资者,这也解释了它们为何能够取得更好的回报。

Tarun: 我认为加密风投和科技风投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科技风投更加重视品牌,因为它们的流动性周期更长。因此,创业团队通常愿意接受更大的折扣来换取高知名度的品牌支持。而在加密领域,团队对此的容忍度要低得多,尤其是在 2019 年以后。

Haseeb: 很多知名品牌基金实际上会帮助你找到客户,尤其是在早期阶段。

Tarun: 我同意品牌在早期阶段非常重要。但在后期,市场变得更加同质化,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问题在于,加密领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后期阶段,几乎都是早期阶段,直到流动性事件发生为止,B 轮可以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后期。传统风投可能会有 D 轮或 F 轮,但加密领域的阶段划分不明显。

Haseeb: 加密领域品牌的溢价比传统风投更高,种子轮或 Pre-seed 轮时,品牌尤为重要,因为在没有产品时,大家依赖的是信号传递。如果一家顶级基金参与,而另一家是无名基金,两者的交易价格差距会很大。因此,加密投资不仅是资本的竞价,还是声望的竞价。而在加密领域,资本与声望的平衡比传统风投更加突出。

Tarun: 我同意你关于后期阶段的观点,比如 F 轮等,但在早期的科技投资中,尤其是 AI 投资,我确实认为品牌的影响力是持平的。

Tom: 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很多人认为像 Tiger Global 这样的跨界投资基金会主导市场,并抬高价格。然而,最终这种论点并未实现,反而出现了「赢家诅咒」的现象。但这并不是风投市场的常态,今天的市场也并非如此。因此,基于几年前的数据点来预测未来,难以令人信服。

Jason: 我认为加密领域的公开市场为项目赋予了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估值,这使 VC 们在账面上获得了巨大收益。例如,我们以 3000 万美元的全面摊薄估值(FDV)投资了一个新的 Layer 1 项目,三个月后,当代币上线时,市场将其估值推高到 10 亿美元。这几乎迫使 VC 在代币解禁时出售代币,因此,公开市场为 VC 提供了兑现的机会。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加密市场的流动性窗口与传统市场不同。传统风投项目通常需要 7 到 11 年才能实现流动性,而加密项目可能在公司成立几个月后就能发行代币,流动性来得更快,相较于传统风投确实短得多。尤其是 meme 几乎每 15 分钟就有新的代币上线。

流动性窗口的存在确实加剧了这一现象,项目通常没有足够时间去兑现他们的愿景,这不仅仅是因为 VC 推动了项目进展,或者代币发行过快,也是因为市场对几乎任何具备潜力的加密项目都赋予了巨大的投机溢价,这种早期过高估值很难持续。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最终会自我修正,散户已经意识到,以数十亿美元的 FDV 买入新项目代币往往会亏损。我们分析了过去六个月的代币发行情况,除了迷因币外,几乎所有代币价格都在下跌。

Haseeb: 过去六个月市场下跌得很厉害,几乎所有资产都下跌了 50% 左右,这让我对该观点持保留态度。讽刺的是,我们自己也管理一个流动性基金,我们更倾向于长期持有。我不同意他觉得流动性基金对行业有利,而 VC 基金有害。他的论点似乎默认了我们在加密领域的建设没有实际价值,仿佛我们只是在玩空壳游戏。

如果你认为没有实质价值存在,为什么还要参与?事实上,VC 支持的项目——无论是 Polymarket、Solana、Avalanche,还是 Circle、Tether、Coinbase——都扩大了加密行业的版图,吸引了更多人进入市场。如果没有这些由 VC 资助的项目,Bitcoin 和 Ethereum 的价值可能会远低于现在。

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建造的了,新项目毫无价值的观点过于狭隘。从历史上看,这种对新技术的怀疑是站不住脚的。即使大部分 VC 资助的项目最终归零,但这在所有行业的风投中都很常见。而买入流动性代币仍然是必要的。

Tarun: 我认为 VC 基金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流动性基金,但完全否定 VC 基金的贡献是不合理的。你提到流动性基金进入市场会提高市场效率,对加密行业有利。我的反驳是,流动性基金的操作模式是通过早期买入、在高点卖出,再寻找下一个机会。它们的目的是套利,而非长期注入资金。操作得当的话,流动性基金最终是提取更多资金,而不是注入更多。

Tom: 我在传统金融和加密私募都工作过,这种争论在传统金融中也存在。有人批评风投,只是抬高账面价值,没有真正创造价值,认为资本更应该投向流动性对冲基金。这其实是资本主义中的经典矛盾:长期但不确定的回报与现在就需要知道所有信息之间的冲突,推动了交易活动的存在,我认为加密领域的公开市场在为项目团队筹集资金方面表现得不佳。不同于传统股票市场,团队很少在公开市场上直接卖出代币,几乎都是通过向风投销售。

Haseeb: 在股票市场,如果企业需要资金,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或债务来筹集,而市场通常持乐观态度。但在加密领域,团队难以通过公开市场获得新的资金,代币交易更多是散户之间的买卖,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Crypto Twitter 的大多数人似乎支持对冲基金,而这与传统市场的态度相反。对冲基金通常是与散户交易,但 Crypto Twitter 却支持它们。

Tarun: 你没跟进 GameStop 事件吗?那是相反的情况,在 GameStop 事件中,人们憎恨对冲基金,而在加密领域,大家似乎偏爱对冲基金。Haseeb 提到散户通过流动性代币参与加密市场,而不是通过私募交易,所以他们更容易与流动性基金产生共鸣。

Jason: Arthur 提到,加密领域的大多数 VC 表现不佳,是因为 2019 年和 2020 年时,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很低,导致很多低质量项目被资助并以过高的估值进入市场。这使 VC 迅速套现,导致了对 VC 的负面看法。但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慎重,比如与 Dragonfly 共同投资,因为我们有相似的标准,倾向于资助真正有潜力的项目。

另外,关于流动性基金「抽取价值」的说法也是过于简化。流动性基金中有很多不同策略,即使是高频交易基金,也可以为市场增加深度流动性。而很多加密基金与 VC 基金有相似之处,它们通常以主题驱动,公开分享投资逻辑,帮助市场变得更高效,将资本从低质量项目转移到高质量项目。

Haseeb: 你提到有些对冲基金表现不佳,但也有像 Berkshire Hathaway 那样对市场有帮助的基金,提升了市场效率。那么,哪些类型的对冲基金对行业不利?因为你刚刚的说法有些模糊,你是指套利基金不好,还是长短仓基金不好?哪些基金不符合你的标准?

Jason: 很难具体说哪类基金不好,对于 VC 来说,如果 VC 一直资助那些跑路项目,那显然是不好。但对于流动性基金,这是一个开放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我不认为有任何合法的基金策略是专门支持骗局的。

我认为合法与「好坏」之间有一条很清晰的界限。只要不违法,我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评判哪类基金是「坏」的,哪类是「好的」。但我认为对市场最有价值的基金是那些主题驱动的基金,它们会公开分享投资理念。如果让我选择,我会更倾向于这些基金,而不是高频交易公司。主题驱动型基金帮助市场更好地发现价格,把零售资本从差的项目转移到好的项目上。当然,两者功能不同,所以很难说哪种策略对行业是净负面的。

Haseeb: Tarun,你怎么看?

Tarun: 你提到「非法」这个词有些微妙,加密市场在某些定义上确实比较模糊,很多事情如果深究可能涉及违规行为。比如,许多公司进行刷量交易(wash trading)。我觉得市场应该发展到某种程度,使刷量交易的成本足够高,阻止这种行为。加密市场的目标是阻止刷量交易,而不是像传统市场那样依赖 SEC 的调查,这些调查通常滞后于事件发生。如果你看看处罚案例,通常是五年后才有结果。加密市场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规范,确实有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利,它们对价格发现没有任何贡献。

对冲基金类型以及对市场影响

Haseeb: 你能再详细谈谈其他对冲基金策略吗?

Tarun: 我认为加密市场中缺少一些策略,这比现有的一些不好的策略更为显著。比如在传统市场中,可以找到自我融资的投资组合,即资产的预期增长能够覆盖资金成本,如期权溢价。但在加密市场, 90% 的衍生品暴露主要是永久合约(perp),这并不算自我融资,因为你必须一直支付资金费率。虽然质押存在,但也有期限错配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加密市场中没有太多长期的传统套期保值型基金,更多的是短期操作或长期持有策略,中间地带的操作几乎缺失。如果将这些基金的交易频率做图,传统市场会呈现正态分布,而加密市场则是双峰分布。每次有新的 DeFi 机制或质押机制出现时,这种分布模式可能会改变,但尚未完全融合。因此,缺少中等频率操作是一个明显的不足。

Jason: 如果要指出一种对行业不利的对冲基金策略,我会说是系统化的空投「农民」策略。这类操作给项目创始人带来了混乱的指标数据,导致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真的与市场匹配。而这些空投「农民」只是提取项目价值,不会留下来使用产品。很多研究表明,空投结束后用户流失率高达 80% ,这对创始人和项目都没有好处。

这种策略的规模效应有限,通常是两三个人的小团队进行操作。尽管曾经有更大规模的空投挖矿,比如 Pendle 的 TVL 在高峰期表现不错,但如今这种操作规模已减少。

Tarun: 我希望看到更高效、更透明、更成熟的市场。虽然进展看似缓慢,但与 10 年前相比,这个领域确实在逐步成熟。

Haseeb: 是的,经过这次讨论,我大体上同意 Jason 的观点。短期的对冲基金可以改善流动性,长期基金则可以让市场更高效,并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分配资本。虽然 Tom 提到加密市场中的资本重新分配意义不大,因为项目团队难以通过公开市场筹集资金,但它们还是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本,比如 DWS 或风投基金,它们的折扣会反映在公开市场上,价格信号也会从公开市场传回。因此,这些策略总体上是合理的。

Tarun: 另一个问题是,一些无风险的操作可以获利,而这些操作对资产的长期流动性或价格没有影响。比如刷量交易是为了获得农业激励,但这种激励并未让交易者承担风险,因此对项目没有正面影响。市场应该让参与者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样他们才会推动项目的长期发展。虽然空投「农民」现在承担了一些风险,但这并没有改变其非生产性。

Haseeb: 对,但承担风险可以防止这种行为破坏项目指标。如果我相信这个项目会有积极结果,风险就会促使我为项目做出正面贡献。而无风险回报的操作只是在虚增项目的指标,没有实际帮助。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译者前言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圈层(Circles)」的概念为切入点,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关注自己所处的圈层,往往以距离为借口,忽视对圈层之外公共物品的资助。文章也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公共物品的资助机制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超越我们直接接触的圈层,创建真正有效的公共物品资助系统。通过这样的扩展,我们可以建设一个「多元化、文明规模的公共物品资助基础设施」。

正文内容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文中明确提到的组织(如 Gitcoin、Optimism、Drips、Superfluid、Hypercerts 等)的工作和思想领导力,以及与 Juan Benet 和 Raymond Cheng 关于网络资本与私人资本特征的多次对话。

每个资助生态系统都有核心领域,以及重要但处于外围的领域

Gitcoin 在 2021 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很好地可视化了嵌套范围(Nested Scopes)这一概念。原文描述了一系列影响资助机制,最初集中在内圈(「加密」),然后扩展到下一个圈(「开源软件」),最终影响整个世界。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Owocki 的插图展示了加密原生影响资助机制的演变,从「加密资助加密」逐步扩展到影响整个世界

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法:从解决家庭附近的问题开始,然后再扩大规模。

Optimism 也用类似的视角来解释其对回溯性公共物品资助的愿景。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Optimism 的愿景是通过回溯性资助扩展其支持公共物品的范围

Optimism 位于以太坊之内,以太坊包含在「所有互联网公共物品」之内。「所有互联网公共物品」包含在「全球公共物品」之内。每个外层领域都是其内部领域的超集。

以下是我对这四个同心圆模因的概括版本。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我关心「所有的事情」,但我不想担心它们如何获得资助

尽管我个人可能不会花时间考虑深海生物多样性或加尔各答的噪音污染,但确实有许多人关心这些问题。仅仅意识到某件事情,往往就会将其从「所有事情」转移到「我希望其他人关心的事情」这个圈层。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评估我们周围圈层之外重要事务的能力

我们通常能够合理地评估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这是我们的内圈,或者说是我们确实关心的事物。

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的内圈可能包括你的队友、你密切合作的项目、你常用的工具等。

我们也能评估一些(但可能不是全部)在我们日常圈层上游一度(One Degree)或下游一度的事物。这些是我们有时候会关心的事物。

在软件包(Software Package)的情况下,上游可能是你的依赖(Dependency),下游则是依赖于你的软件包的项目。在教育课程中,上游可能包括影响该课程的有价值的课程或资源,下游则包括向朋友推荐该课程的学生。

无论是软件开发者还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寻求更上游的研究以及负责这些研究的机构等。现在我们进入了关心「所有事情」的领域。

然而,大多数理性的人在此时会停止对任何事情投入过多的关心。一旦我们超出了一度范围,情况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这些是我们希望其他人关心的事情。

风险在于,我们可能会以距离作为借口,而不去资助这些事情,从而加剧搭便车问题

虽然我们内圈的所有事务依赖于外圈良好的资金支持,这一点是事实,但很难为那些距离我们一个圈层之外的事务贡献超出自己「公平份额(Fair Share)」的资金(然而有人可能尝试计算这个份额)。这其中有其合理的原因。

首先,在大领域内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所有互联网公共物品」这样的类别过于宽泛,以至于如果你换个角度看,你可以主张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归入其中并值得得到资金支持。

其次,激励利益相关者关心资助他们周围圈子以外的事务也很困难,因为影响是如此分散。我宁愿资助我认识的团队中的整个人,而不是资助一个我不认识的团队中的不知名的一部分人。

最后,不资助这些项目并没有直接后果——当然,这是在假设其他人继续资助它们并且不会退出的情况下。

因此,我们遇到了典型的搭便车问题。

除了政府可以通过印钞、征税和发行债券来支付长期公共物品项目的费用之外,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没有很好的机制来资助我们最直接圈子之外的事物。大多数资本都被用于那些有着短期回报和更近距离影响的事物。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让人们专注于资助那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事物(即他们能够亲自评估的事物),并且建立机制,不断地将一部分资金推向外围领域。

顺便说一句,这正是私人资本的流动方式。我们应该尝试效仿私人资本的一些特性。

没有短期 / 中期回报的事物的风险投资模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私人资本具有可组合性并且易于分割

有一种回报周期为 5 年至 10 年以上的资助硬科技(Hard Tech)的模式:它被称为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当然,在任何特定的年份,流向长期项目的资金规模更多地受到利率的影响,而并非最终价值。但从过去几十年能够吸引并调动数万亿美元资金的情况来看,风险投资是一个被证明有效的模式。

该模型之所以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风险投资(以及其他投资资本来源)是可组合的,并且易于分割。

所谓的可组合,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接受风险投资资金,同时也可以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获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通过更多奇特的机制筹集资本等。事实上,这是人们所期望的。所有这些融资机制都是互操作的。

这些机制组成得很好,因为对于谁拥有什么以及如何分配现金都有明确的承诺。事实上,大多数公司在其生命周期中都会使用一系列融资工具。

投资资本也很容易被分割。许多人向同一个养老金基金缴费。许多养老金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LP,Limited Partner)投资于同一个风投基金。许多风投基金则投资于同一家公司。所有这些分割事件都发生在公司和公司日常事务的上游。

这些特性使得私人资本在复杂网络图中的流动非常有效。如果一家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发生流动性事件(如首次公开募股、收购等),收益会在公司及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及其有限合伙人、养老基金及其退休人员之间高效分配,甚至从退休人员转移到他们的子女。

这不是公共物品资金在网络中流动的方式。与大量的灌溉渠道相比,我们拥有数量相对较少的大型水塔(Water Tower)(如政府、大型基金会、高净值个人等)。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私人资本 VS 公共资本流动

明确来说,我并不是在提倡公共产品应该获得风险投资资金。我只是指出私人资本的两个重要特性,在公共资本中并没有对应的特性。

我们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公共产品资金流动超越我们的直接圈子

Optimism 最近宣布了在其生态系统中进行回溯性资助的新计划。

在上一次 Optimism 的回溯性资助中,可以资助的项目范围非常广泛。在可预见的未来,资助的范围将会狭窄得多,重点集中在其价值链中更接近的上下游环节。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optimism 目前如何考虑上下游影响

对于这些变化,反馈意见各异并不奇怪,许多曾经在资助范围内的项目现在已被排除在即将到来的轮次之外。

新宣布的第一轮融资中,为「链上建设者」指定了 1000 万枚代币,而在第三轮融资中,链上建设者获得的资助份额不成比例地变小——在可供竞争的 3000 万枚中,只有约 150 万枚。如果这些项目获得的是与 150 万相比 2-5 倍的回溯性资金,他们会如何利用这些资金呢?

他们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将部分代币投入到自己的回溯性资助或拨款轮次中。

具体来说,如果 Optimism 资助了推动网络交易量的 DeFi 应用,那么这些应用可以资助前端、投资组合追踪器等服务于自身所关注的影响的应用。

如果 Optimism 资助了 OP 堆栈核心的依赖,那么这些团队可以资助自己的依赖、研究贡献等。

如果项目利用他们认为应得的回溯性资金,并将其余部分投入循环,会怎么样呢?

这已经以各种形式发生了。以太坊认证服务(Ethereum Attestation Service)现在有一个为基于其协议构建的团队设立的奖学金计划。Pokt 刚刚宣布了自己的回溯性资助轮次,将从 Optimism(和 Arbitrum)获得的所有代币整合到这一轮中。甚至连在第三轮中获得低于中位数资助的 Kiwi News,也为社区贡献实施了自己的回溯性资助版本。

与此同时,Degen Chain 开创了一种更激进的概念,给予社区成员代币分配,要求他们以「小费」的形式将这些代币赠送给其他社区成员。

所有这些实验都在将公共产品资助从中央池(如 OP 或 Degen 国库)引导到边缘,扩大它们的影响范围。

下一步是将这些承诺变得明确且可验证。

一种实现方式可能是让项目确定一个底线值(Floor Value)和一个愿意投入到自己资金池中的超出底线值百分比(Percentage Above The Floor)。例如,也许我的底线值是 50 个代币,而我愿意投入超出底线值的百分比是 20%。如果我收到总共 100 个代币,那么我将分配 10 个代币(50 个代币超出底线值的 20%)用于资助我网络的边缘。如果我只收到 40 个代币,那么我将保留所有 40 个。

(顺便说一下,我的项目在上一次 Optimism 资助中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除了将更多资金推向边缘,这还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即帮助公共物品项目建立成本基础。从长远来看,对于那些持续获得低于预期资金的项目,传达的信息是:它们对自己的工作定价不当,或者在获得资金的生态系统中被低估。

有盈余的项目在后续轮次中不仅会根据自身的影响力进行评估,还会考虑它们通过良好的资本配置所创造的更广泛的影响力。那些不想承担自己运行资助计划的项目,可以选择将盈余停放在其他有生产力的地方,比如 Gitcoin 匹配池、Protocol Guild,或者甚至选择销毁这些盈余!

在我看来,项目在获得资金之前确定的这两个值应该保密。如果一个项目获得了 100 个代币并捐赠了 10 个代币,其他人不应该知道它们的值是(50,20%)还是(90,100%)。

最后一步是将这些系统连接起来。

EAS、Pokt 和 Kiwi News 的例子令人鼓舞,但它们都需要建立新的项目,然后申请 / 兑换 / 转移资助代币到新的钱包,最终将资金转移给新的受益者。

像 Drips、Allo、Superfluid 和 Hypercerts 这样的协议为更可组合的资助流提供了底层基础设施——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管道连接起来,就像 Geo Web 的这个试点项目一样。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本次周期的任务是创建真正有效的公共物品资助系统。然后,我们开始推广它

在加密领域,我们仍处于实验各种机制以决定资助哪些项目和分配资金的阶段。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相比,公共产品资金的基础设施仍然不够成熟、可组合性差、缺乏实战检验。

要让这一切超越实验阶段并实现规模化,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 衡量不仅要证明这些机制有效,还要证明它们比传统公共物品资助模型更有效(参见此帖子 [1],了解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人们为之努力的重要问题,以及另一篇帖子[2]中对 Gitcoin 长期影响的分析);

2. 明确承诺:关于「利润」或盈余资金如何流向外部圈层的明确承诺。

在风险投资中,总有一个投资者在投资者背后——最终,这可能是你的祖母(更准确地说,是我们所有人的祖母)。每一个这样的投资者都被激励去有效配置资本,以便将来能够被信任,能掌握更多的资本分配。

对于公共物品而言,总有一群紧密相关的参与者,无论是你工作的上游还是下游,你都依赖于他们。但目前并没有承诺将这些盈余分享给这些实体。在这样的承诺成为常态之前,公共物品的资助将很难超越我们直接的圈层,实现规模化。

让公共物品资助超越我们周围的圈层

我们尚未达到比传统模型更好的阶段(图片来自 Gitcoin 白皮书)

我认为仅仅承诺「当我们达到一定规模时,我们就会资助这些项目」是不够的。这太容易改变目标了。相反,这些承诺需要尽早建立,作为基础元素融入到构建的资助机制和拨款项目中。

我认为期望少数巨鲸的财库来资助一切是不合理的。这是我们在传统政府和大型基金会中所采用的水塔模式。

但如果我们在规模尚小时,越是明确承诺为我们的依赖关系提供资助,就越能表明确实存在一个公共物品的市场,从而扩大总可寻址市场(TAM),并改变激励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真正值得推广的东西,它能够积聚自身的动力,创造出我们梦想中的「多元化、文明规模的公共物品资助基础设施」。

Binance与TON基金会的需求和博弈

作者:雨中狂睡

两方的需求是什么?

赚钱(Binance 还有一个核心需求是 $BNB )。

1/ TON 基金会

TON 基金会赚钱,就需要拉升币价,Binance 的利润则来源于用户手续费和代币 list。

在当前市场下,对于币价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市场注意力。

我们以 Solana 为例,Solana 通过 memecoin 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用户和流动性进入生态,从而让 $SOL 获得了比其他 Layer1 更高的关注度。在高市场注意力下,更好的基本面数据会让市场参与者对持有该标的更有信心,也更愿意参与到相关生态当中。这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TON 只能走这一条路。TON 基金会也是这样做的。

简而言之,有钱赚别人才会来玩。

只不过,TON 把 memecoin 炒作的思路变成了 Telegram 小游戏(这个别人也没法学,TON 背靠大树好乘凉)。相较 memecoin 炒作,Telegram 点点点小游戏对用户更友好,很多小游戏都是零撸,亏钱风险更小。

而生态代币的财富效应则来自于交易所上币。在 Binance 上市对于 TON 基金会而言肯定是最好的选择。这才有了 $TON 现货 $NOT $DOGS $CATI $HMSTR 的上市。为了达成这些合作,TON 基金会肯定付出很多努力(我的个人揣测)。

也只有上线 Binance,才会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到 TON 生态当中。对于 TON 区块链而言,TVL 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用户对于财富机会的预期。

预期推动行为。

在更多项目上了 Binance 之后,TON 基金会才有机会实施更多计划,比如小游戏付费,培养用户的粘性和付费习惯。这一点的趋势转变我们可以在 $CATI 的空投上看到。

2/ Binance

Binance 的核心需求同样是赚钱,还有刚才上文中补充的 $BNB 。

除了能够提供大量的奖励给 Binance 用户外(SuperEarn、IEO),TON 基金会还能够为 Binance 拉很多新用户入场。

对于 Telegram 小游戏参与者而言,由于 TON 区块链的参与门槛较高,更多用户更倾向于将小游戏们空投的代币直接发送到交易所账户变现。如果 Binance 上线了对应代币,大多数人就会将代币发送至 Binance 交易账户。因为 Binance 是当前市场流动性最好的场所。

老用户回归和新用户加入会为 Binance 带来更高的收益预期。

如今的上线 memecoin 也是一个道理。交易所的运营核心还是用户。

要做用户留存需要足够的财富效应。

3/ 最后

这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Binance 最近两个月正在高频次地上线代币(大部分是合约)。这个操作和去年8、9、10 月很像。刻舟求剑的话,我们应该对今年 Q4 的行情乐观一些。

至于机会在哪里,我个人也在上文中做了很清楚的阐述——想清楚 TON 基金会的需求,顺应趋势。

Arweave 的工作原理与存在意义

此文简要介绍 Arweave 的工作原理和价值,帮助您了解 Permaweb 和 Arweave 的愿景。

当今,互联网环境非常糟糕,网络上到处可见错误的信息、虚假的新闻和失效的链接……虽然世界各地的历史建筑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我们新生的数字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遭受着破坏。

如果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安全地存储我们的知识,永久地记录下我们的精彩瞬间,且不会篡改任何数据,那该多好!Arweave 正在帮您实现这样的目标。

依赖中心化存储的风险

自从全球网络架构和存储实践得以实施并广泛应用后,情况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全球计算机能够相互连接,这一壮举令人欢欣鼓舞,仿佛开启了信息自由流通的新纪元。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大量的数据正被少数几家大型的存储服务提供商所掌控,这种中心化的趋势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这种中心化的数据控制并非没有风险,就像乔治·奥威尔在《1984年》中说的一样:“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虽然也存在像互联网档案馆的 Wayback Machine 这样的解决方案,但它们也不能始终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真实。

Arweave 如何解决此问题

Arweave 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来应对审查、数据丢失和被删除的问题,它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永久数据存储账本。在全球范围内将基础设施分布在多个独立的存储提供商之间,Arweave 作为一个存储解决方案运作,无需依赖中心化控制。

这种解决方案的优点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 永久存储解决方案意味着失效的超链接和持续存在的“404 页面未找到”等错误将成为历史。

  • 新闻文章、研究论文和法庭文件等出版物的作者可以确信他们的资源可以被永久访问。

  • 消费者和投资者可以依赖可验证的时间戳和编辑历史来抵御欺诈。

  • 数字信息可以追根溯源,这是应对错误信息泛滥所需的有用工具。

当然,还有其它项目也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但 Arweave 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付费一次,永久存储”。这与当前的各种存储方案租赁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rweave 协议的去中心化及其保持节点运营商运行系统的激励计划是该平台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关键。Arweave 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在这篇简短的介绍中无法一一展开,但对一些核心概念的概述将帮助您把握整体情况。

Arweave 的技术特点

为了保持公正和不可篡改性,Arweave 使用存储的加密证明作为验证网络数据的方法。

为网络做出贡献的节点运营商应受到奖励,以支付他们的成本。这通过自动发放 Arweave 的原生 $AR 加密货币来实现。$AR 用于支付交易费用、存储数据、检索数据以及与 Permaweb 应用程序交互。$AR 总共有 6600 万个,其中 5500 万个是在 2018 年的创世区块中铸造的。剩余的 1100 万作为挖矿奖励逐步释放。

Arweave 的协议目前将约 83% 的网络交易费用重定向到存储基金,用于支持网络的长期运行成本。在 2024 年第一季度,超过 11,400 个 $AR 被分配给了存储基金,按当时的汇率价值已超过 50 万美元。存储成本是建立在数据存储成本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假设基础上的,其计算依据的是一个延伸到存储未来 200 年的模型。

Arweave 记录数据和奖励矿工的方法与其它加密货币协议(例如比特币)类似,但也有明显不同。比特币要求节点维护每笔交易的完整列表(称为区块链),而 Arweave 仅要求矿工展示最新区块和随机选择的另一个区块的证明。因此,Arweave 不是传统的区块链,而是一种 Blockweave,其独特的矿工选择(Miner selection)技术构成了简洁随机访问证明 (SPoRA) 共识机制的一部分。

由于矿工无法确定会选择哪个随机区块,他们得到激励会尽可能存储更多的数据。其读写速度、网络速度和计算能力等因素可以很快为高性能设备的所有者带来竞争优势。这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很明显,其中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池来竞争区块奖励。在过去的几年里,Arweave 通过对其协议进行多次迭代来解决这些中心化风险。在最近的网络升级中,引入了一种称为哈希链的加密时钟,它有效地将计算范围限制为标准机械硬盘的计算范围。

目前,Arweave 每 GB 的存储价格大约为 35 美元,比其它 Web2 或 Web3 的解决方案看着稍贵一些。但是,Arweave 提供的是一次性付款即可永久存储的服务,这样看来性价比就很高了。

至于内容存储方法,默认情况下是公开且未加密的(尽管存在提供额外加密服务的 Permaweb 服务)。

由于 Arweave 网络像一个公共档案馆,它面临着存储敏感、有害甚至非法资料的风险。因此,如果存储提供商不愿意,则可以选择不存储这些文件。

协议和各个层所支持的内容策略为用户和运营商提供了一种安全机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矿工,需要向当地政府解释为什么在你的设备上存有某些非法内容,那该多么尴尬。

虽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 Arweave 各项技术特性的细节,但以上这些概念应该能让您对 Arweave 网络及其维护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好戏才刚刚开始!

Permaweb 和其它应用程序

Arweave 的网络就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档案馆,但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当人们和应用程序能够利用 Arweave 上的数据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时,Arweave 生态系统才真正焕发生机,这也正是 Permaweb 的用武之地。

Permaweb 是建立在 Arweave 上的二层网络,它就像一个繁华的购物中心,各种 Permaweb 应用就像购物中心里一家家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商店。用户可以通过一个个“网关”访问这些应用,而这些“网关”的外观和体验与普通网站别无二致。更重要的是,Permaweb 网站使用的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像访问万维网上的任何其它网站一样来轻松访问 Permaweb。

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项目正在建设,从超并行的 @aoTheComputer,到 Arweave Name Service(https://ans.gg)和 @viamirror 。

Arweave 和 Permaweb 为去中心化存储带来了无数新颖的应用场景。若想更全面地了解基于 Arweave 构建的项目、服务和应用,请访问 https://arweavehub.com/discover。

鉴于 Arweave 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信息的永久档案,它非常适合满足其它加密项目对存储的严格要求。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底层协议的规模和对适合的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像 KYVE 这样的协作工具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了解更多信息及如何参与

不论您是上传数据、托管节点还是构建去中心化应用,Arweave 都可以为您提供支持。但是新技术往往不知从何学起,为了帮助您顺利开启在 Arweave 生态系统中的旅行,我们整理了以下一些实用资源。

辅助工具和资料

  • Arweave 官网:

    http://arweave.org

  • Arweave 白皮书: 

    http://arweave.org/files/arweave-lightpaper.pdf…

  • Arweave 费用计算器: 

    http://arweave.net/71giX-OY-3LwXtfr44B2dDyzW8mPHEAKA-q0wGT0aRM…

  • Arweave 维基百科: 

    http://arwiki.wiki

  • Arweave 浏览器: 

    http://viewblock.io/arweave

  • Arweave 生态项目:

    http://arweavehub.com/discover

相关社区

Arweave 的工作原理与存在意义

  • 开发者指南:

    http://cookbook.arweave.dev

  • Arweave 基金 : 

    http://arweave.org/funding

  • Only Arweave: 

    http://onlyarweave.com

  • Permaweb 先锋播客: 

    http://permaweb-pioneers.simplecast.com

总结 

如果您想要以公正透明的方式记录历史数据,那么 Arweave 就是您的最佳选择。我们应该避免把对于存储的希望寄托在少数只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心化企业身上,再加之当下虚假信息大规模泛滥,而采用去中心化存储无疑是最好的方式。Arweave 的分布式平台为日益增加的中心化控制风险提供了永久存储的解决方案。

这轮周期牛市何时到来 什么形式

很多人想知道这轮周期还有没有牛市,何时到来,什么形式。 

我认为带来山寨币牛市的关键事件,(注意,是山寨币,理论上比特币已经处于牛市了,相对于年初的价格现在涨幅巨大),既不是那些大额融资的VC项目上线,也不是靠币安疯狂上线meme项目,更不要指望有什么所谓的mass adoption项目突然横空出现。

其实牛市的到来只跟入场资金的踊跃程度有关。入场资金>离场资金,就涨,反之,就跌,街边大妈也清楚的道理。

其他那些无非是给资金进出找一些理由显得资金不是傻子而已。

而真正值得大家关注和等待的事件,很可能是最近一直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uniswap,它的治理代币uni分红这个事会不会被SEC批准,这才关系着山寨牛市会不会到来。 

可能最近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像BNB,PENDLE,AAVE等等一些由真正项目收入支撑的token,在过去一年表现其实很不错。这说明市场终究不会错杀真正优质的项目,而传统商业千百年下来实践出来的商业本质,也是真理般的正确。

设想下一旦uni能允许分红,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持有的不再是空气,很多defi或者游戏都会把协议收入分给token holder,那么用户-股东-员工 三位一体的区块链精神就能充分发挥力量。也意味着很多传统行业的优质项目会不再选择发行股票,而是会选择发行token来融资退出,uniswap有可能成为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自然会有很多资金会冲进来掘金。那么入金>出金的条件达成,牛市到来,巨大的泡泡诞生直到下一次破裂。

那么时间点呢? SEC的政策改变没那么容易,至少11月份大选之前不可能,也就意味着11月之前不会有牛市。至于11月之后,要看Trump能否当选,能否把目前的SEC主席换成喜欢crypto的。即使Trump当选,也需要时间通过相关法案,换句话说,未来的三个月到半年,大家需要勒紧裤腰带再熬一熬,别想山寨币牛市了。顶多大饼单独上涨来带一带山寨币。 最后提下这次的token2049。因为边会太多,speaker和观众都已经不够了,我建议以后大家少搞边会,省下的钱用来买大饼或者回购自己发的代币。再不济搞个party大家乐呵一下也行。分享知识尽量放到线上。 我会参加下面几个活动并做关于btc生态,DePIN,TON生态,游戏这几个主题的分享: 

1、17号上午 Innoblock办的游戏和DePIN主题的边会

2、17号下午GMA办的游戏投资meetup 

3、18号全天在大会主会场,BEVM和UTXO Management搞的btc生态分论坛。

4、 19号下午ckb办的比特币生态主题边会,以及web3labs办的btc生态边会。

5、20号LNFi举办的闪电网络主题的meetup。

空投份额少且40%锁仓半年,Eigenpie能值一顿“猪脚饭”吗?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Asher(

空投份额少且40%锁仓半年,Eigenpie能值一顿“猪脚饭”吗?

9 月 14 日,Eigenpie 公布其代币 EGP 的经济模型。同日 Bitget Wallet 宣布将于 9 月 23 日在 Launchpad 平台上线再质押项目 Eigenpie(EGP),并且 EGP 将于 9 月 25 日上线 Bitget 交易所。9 月 17 日,Eigenpie 发文宣布,dAPP 前端已支持查询空投数额及 IDO 份额()。根据官方 Discord 社区反馈,许多早期参与者对 EGP 代币经济模型表示不满。

TVL 一度突破 16 亿美元、Arbitrum 基金会参与投资

Eigenpie 是一个以太坊流动性再质押协议,它为 Liquid Staking Token 持有者提供了再质押资产和扩大盈利潜力的机会。通过为平台上接受的每个 LST 创建专用的流动再质押版本,Eigenpie 有效地隔离了与任何特定 LST 相关的风险。

空投份额少且40%锁仓半年,Eigenpie能值一顿“猪脚饭”吗?

Eigenpie 为每个 LST 创建专用的流动再质押版本

,今年 7 月,Eigenpie TVL 一度突破 16 亿美元,位居以太坊流动性再质押协议前列。目前 Eigenpie TVL 为 10.28 亿美元,排名以太坊流动性再质押协议第三。

今年 9 月,,具体金额暂未披露,Arbitrum 基金会、Robot Ventures、PancakeSwap、Relayer Capital 及 Bitget 首席执行官 Gracy Chen、Frax Finance 创始人 Sam Kazemian、Zircuit 联合创始人 Angel Xu、GMX 核心贡献者 coinflipcanada 等参投。

总供应量 11% 用于空投,TGE 仅解锁 60% 

Eigenpie 原生代币类型为 ERC 20 ,总供应量为 1000 万枚。EGP 可在 Eigenpie 中按照 1 : 1 锁定为 vlEGP,以参与协议治理。当 EGP 在 Eigenpie 上被锁定为 vlEGP 时,代币将处于无限期锁定状态;用户要想解锁 vlEGP,需要点击“开始解锁 ”选项后等待 60 天。

Eigenpie 原生代币 EGP 的具体分配情况如下:

  • 34%:Magpie Launchpad IDO(私募轮),6 个月锁定期,随后 2 年线性解锁;

  • 2%:Magpie Launchpad IDO(公开轮),TGE 全部解锁;

  • 1%:第三方 Launchpad,18 个月线性解锁;

  • 2.77%:CEX 上市(包括 Launchpad、Launchpool 以及上币费),TGE 全部解锁;

  • 15%:Magpie 财政,2 年线性解锁;

  • 15%:社区激励,TGE 解锁 10%,随后 18 个月线性解锁;

  • 11%:空投,TGE 解锁 60%,其余 40% 在 TGE 开始后锁定 6 个月解锁;

  • 5%:流动性,TGE 全部解锁;

  • 5.34%:战略投资者,6 个月锁定期,随后 2 年线性解锁;

  • 8.89%:生态系统,TGE 解锁 20%,随后 24 个月线性解锁。

空投份额少且40%锁仓半年,Eigenpie能值一顿“猪脚饭”吗?

根据 Eigenpie 公布的 EGP 代币经济模型,有两点引社区成员注意。

第一,虽然空投部分占总供应量的 11%,但在 TGE 时仅解锁 60%,其余部分需要锁仓半年后才能释放。项目方延迟释放部分空投代币,旨在减少 TGE 后的抛压,稳定币价,从而有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然而,多名社区成员反馈称,在参与第 1 季质押活动时仅获得少量代币。根据官方 Discord 中的社区反馈,早期参与者质押了近半年的 LST 相关资产,却仅获得少量代币,有成员反馈称质押了约 1 枚 ETH 价值的 LST 资产 3 至 4 个月,查询仅获得 1.5 枚代币)。此外,TGE 仅解锁了 60% 的代币,剩余的空投代币还需等待半年才能释放。

空投份额少且40%锁仓半年,Eigenpie能值一顿“猪脚饭”吗?

某社区成员代币空投数量

第二,TGE 的 6 个月后代币会引来明显抛压。代币经济模型显示,私募轮、空投代币中剩余未解锁的 40% 代币、战略投资者均在 TGE 锁仓 6 个月开始解锁,尽管除空投代币外其他代币均为线性解锁,但市场每日仍会面临较大的抛售压力。

EGP 代币 IDO 将于 9 月 20 日启动

根据官方信息,EGP 代币 IDO 计划于北京时间 9 月 20 日晚上 9 点开始,并于 9 月 24 日晚上 9 点结束。IDO 将通过 Arbitrum 在 Magpie Launchpad 上举行,快照将于 9 月 18 日至 20 日之间拍摄,以确定 vlMGP 持有者、MGP 和 vlMGP 销毁者的 IDO 配额分配。IDO 将包含两轮,具体细则如下:

  • 私募轮(FDV 300 万美元):价格 0.3 美元,持续 24 小时,70.59% 代币将分配给 Eigenpie 积分持有者、20.59% 代币将分配给 vlMGP 持有者、 8.82% 代币将分配给 MGP/vlMGP 销毁者;

空投份额少且40%锁仓半年,Eigenpie能值一顿“猪脚饭”吗?

  • 公开轮(FDV 600 万美元):价格从 0.6 美元起,持续 72 小时,对所有人开放,最终价格由最终募集资金总额除以本轮售出的代币总额决定。

社区对于即将开始的代币 IDO 也有不少抱怨。私募轮的分配份额较少,且需要锁仓半年,解锁后并不是一次性释放,而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逐步线性解锁;虽然公开轮的代币在 TGE 时会全部解锁,但起始价格为 0.6 美元(私募轮价格固定为 0.3 美元),最终价格与募集资金成正比,即参与的资金越多,公开轮的代币价格越高。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很难相信韩国玩家对“带有区块链元素的游戏”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STEPN 在韩国拥有约 30, 000 人的用户社区,其中大多数人对加密货币几乎一无所知,同时 SuperWalk 的下载量超过 100, 000 次。像《Idle Ninja Online》和《Mudol》这样的区块链游戏曾登顶应用商店的收入排行榜。

然而,在 2022 年 5 月 LUNA 崩盘后,这种 P2E 叙事突然停滞。在韩国,游戏必须经过游戏产品管理委员会的“分类”才能上线,而公众的态度在法院多次拒绝 P2E 游戏的分类申请后发生了转变。

也就是说,我认为韩国人并不讨厌“区块链游戏”本身,而是对它们带来的负面联想感到反感。本文将揭示韩国市场的“抵触情绪”和“挑战”。

1. 代币的存在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韩国玩家对游戏发行商的看法一直较为负面。在 2010 年代,韩国三大游戏公司——NCSoft、Netmarble 和 Nexon——被统称为“ 3 N”,且并非褒义。他们常常受到指责,认为阻碍了韩国游戏行业的发展。

由于这种坏名声,代币发行迅速被认为是剥削性行为。WeMade 在韩国引领了 P2E 叙事,出售了大量 WEMIX 以收购另一家公司。这一举动被普遍认为是贪婪的行为,该公司不仅从游戏本身获利,还从代币销售中获利。

因此,如果你想在没有任何负面反应的情况下将韩国玩家引入区块链游戏,你需要解释你的代币“不会直接使发行者或风险投资公司受益”。这很难推销,最好的声明是:“我们不发行代币。”

2. 可替代性的法律监管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韩国玩家在进行 P2P 交易或 RMT(真实货币交易)方面非常活跃。韩国最大的 P2P 平台年交易量超过 7.5 亿美元。然而,这是游戏发行商禁止的。像《MapleStory》这样的游戏对 RMT 交易相对宽容,甚至形成了自己的 RMT 社区。在韩语中,这被称为“쌀먹”。(深潮注:“쌀먹”是一个韩语术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游戏中通过非正式途径进行交易的行为,特别是指利用游戏内资源进行真实货币交易的情况。)

除了关于区块链是否适合 RMT 服务的争论,韩国游戏的法律框架有两种选择:

  • 如果仅使用付费货币进行交易,则评级为 R 18 。

  • 如果在交易中也使用可在游戏中获得的货币,这就归入赌博的监管范围。当涉及到区块链市场时,法律问题会出现,因为交易的商品可能并不一定标记为 R 18 ,但将其转换为法定货币就会面临问题。与代币类似,NFT 在韩国也受到监管限制,因为如果它们在外部市场上具有显著价值,则被视为“可替代的”。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最近在一些 Web3 游戏中关于“收益分享”的热议在韩国并不是新鲜事。早在 2009 年,《RF Online》就向顶级公会支付了月薪,这引发了争议,但这并不违反法律。这是被允许的,因为这些支付与游戏内物品无关。然而,如果游戏内物品可以直接变现,在韩国是被禁止的。

3. 玩家年龄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在韩国,年轻投资者的数量相当可观。他们反应敏捷、聪明且信息丰富。由于知道 P2E 模型往往会崩溃,他们避免陷入死亡螺旋(death spiral)。假设以年轻受众为目标将是赢得韩国玩家的关键是错误的。当你查看韩国成功的区块链游戏(或应用)的用户人口统计数据时,结果非常有趣。MIR4、MUDOL、STEPN 和 SuperWalk 的核心用户群体由 30 多岁和 40 多岁的男性组成。他们往往对社区噪音麻木,有趣的是,他们对区块链游戏的强烈反对意见较少。

我曾经为韩国的一个门户网站撰写了关于 MUDOL 继任者的博客指南。也许年轻投资者已经不再关注,认为 MUDOL 是一个失败,但直到今天,仍有超过 350 人使用我的邀请代码注册了他们的第一个海外中心化交易所(CEX),而且这些人都是 40 多岁。

透视韩国链游市场:玩家不抵触上链,但对发行商的贪婪心存顾虑

许多游戏项目仍将韩国视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这并非没有理由。这里竞争非常激烈,MMORPG (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 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 很高,游戏质量出色,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游戏市场。然而,关于其潜力的一些说法存在夸大的成分。我与很多玩家交流过,尽管他们可能对区块链游戏本身持怀疑态度,但他们很少讨厌“区块链”这个关键词。他们担心的是游戏发行商的贪婪,以及当代币价格崩溃时,普通玩家可能会受到影响。

游戏玩家似乎并不反对官方支持 RMT(真实货币交易),这目前是一个法律灰色地带,也可能是纯粹的收入分享模型。然而,这可能需要放弃对“代币”的控制,或者等待韩国政府澄清有关游戏内货币化的监管规定。

BTCFi L2/L1 发展痛点在哪里?为什么需要通过 soft-fork 增强合约能力?

作者:Jan 来源:X,@busyforking

先排除三个我认为不是痛点的选项:

  1. 太多项目分散注意和资源——这对于繁荣的生态是很正常的现象,没人抱怨 ETH/SOL 上项目太多。无论项目多少,都得学会自己区分信号和噪音。

  2. 没代表作——闪电网络完全称得上是代表作,只不过闪电网络常常给人一种“发展这么久了也不过如此”的错觉。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很容易忽略 Bitcoin Script 的限制,以及 Bitcoin 开发者的谨慎。Bitcoin L2 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L2 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合约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试验田。为什么说闪电网络是代表作呢?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并且在隐私,吞吐量,响应时间,成本等所有方面都具有优势。闪电网络依然有许多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克服,但它的潜力之高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和资源去克服挑战。

    其次往更基础的层面看,UTXO 本身是颠覆性的架构。颠覆性意味着理解和建设难度,这会阻碍生态发展,也就很难产生“代表作爆炸“的景观。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在一个新的“数字地形”上长出来的任何东西都会带上强烈的本地色彩,例如 UTXO 资产与 ERC20 完全不同的类似现金的属性,client side validation, UTXO sharing protocol,等等。而 Bitcoin 的自身地位也足以支撑一个独立生态的成长。因此我认为出现更多的代表作只是时间问题,而 L2 提供的灵活性会让这个过程加速。

  3. 缺乏钱和资源推动——显然不成立,Bitcoin/闪电网络生态都有足够多的投入。

缺乏共识可能是最大的问题。首先从整个 crypto 行业的层面,并没有形成对 UTXO 架构的理解和共识,“UTXO 链上没有智能合约无法开发 dApp”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如果智能合约都没有,怎么做 L2? 很容易得出 Bitcoin L2 都是 scam 的结论。

其次,即使在 Bitcoin 生态内观点也非常分裂:原教旨主义者认为我们只需要 BTC,其他都是 scams,任何对 Bitcoin 链的改动都没有必要。进步主义者认为有必要改进 Bitcoin 链,至少可以让 BTC 能力更强大,但在“改进程度多大算合理?”上又有巨大的分歧。最激进的进步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 soft-fork 支持更多的资产甚至合约能力,保守的进步主义者认为只应该做最小的改动增强 BTC 自身,同时又不会带来不必要的场景(例如新资产,MEV)污染 Bitcoin 链。L2 进步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 soft-fork 使得 Bitcoin L2 更加安全,让 L2 成为可能。

第三,”Bitcoin L2″ 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也没有共识。严格的定义会要求 L2 不能有自己的代币,L2 交易最终应该以 Bitcoin L1 为准。更宽松一些的定义诸如 sidechain 会放松对 L2 共识的要求,只希望实现安全的 2-way peg (aka 跨链桥)。实际上无论哪种由于 Bitcoin Script 能力限制在今天都做不到,无法确保 L2 用户一定能安全 withdraw 到 L1。进一步宽松的定义只要求安全的 BTC->XXX 1-way peg,在这个定义下 Ethereum 也许是 TVL 最大的 Bitcoin L2 (我不确定但是懒得查数据了。要仔细分析的话得花点工夫,因为 wbtc 不是符合这个定义的安全的 1-way peg)。进步+宽松主义的定义会把视野放宽——假如 Bitcoin L1 上不仅仅有 BTC,还有其他 UTXO 资产,那么能为 Bitcoin L1 上发行的 UTXO 资产实现安全 2-way peg 的链是否是 Bitcoin L2? 最宽松的定义是完全放弃以 L1 安全性为锚的思路,从 BTC 货币属性出发,将 Bitcoin 链看作 M0, 任何用到 BTC 的地方都是 M1,M2,… 那么 CEX 也是 Bitcoin L2 了,这个定义初看令人惊讶甚至可笑,但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能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无法创造出更好用更去中心化的 Bitcoin L2, 那么 CEX 就会是事实上的 Bitcoin L2,你更希望看到哪一个未来呢?

大概是由于这些原因,行业对 Bitcoin 生态要如何发展的看法是非常分裂的。但这种分裂可能也只是生态早期加上 Bitcoin 自底向上文化的正常现象。我相信随着时间发展,共识会慢慢涌现并形成,因为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温和的”进步主义——Bitcoin 链需要通过 soft-fork 去增强合约能力,增强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方便 CSV 类资产和闪电网络的实现。原因很简单:

  1. L1 需要为 L2 服务,无论是编程模型还是经济模型;

  2. Bitcoin L1 是非常好的资产发行/存储平台,这个场景不仅能最大化 Bitcoin 链安全投入的效益,也是解决 L1 基于手续费的经济模型 bug 的一个出路。而 CSV 类资产协议占用链上空间最少,对 Bitcoin L1 是最经济的也是最健康的;

  3. 闪电网络是目前最成熟的 Bitcoin L2,其他的 Bitcoin L2 都只是假设。任何为了一个假设对 Bitcoin 协议进行修改都是对 Bitcoin 1 万亿美元市值的不负责任。在这个尺度下,mempool 的改进是合适的,OP_CTV 可能是合适的,OP_CAT 可能是过头的,ZK primitive 或者是为了 rollup 需要增加的 covenant 显然是过头的。

这是为什么 CKB 会选择扩展 UTXO 模型,引入状态和 RISC-V 虚拟机,并通过 RGB++ 将 CKB 上的 UTXO 资产与 Bitcoin L1 UTXO 绑定。对于处于温和改良中的 Bitcoin, CKB 可以成为 Bitcoin 很好的补充,增强 Bitcoin 上 UTXO 资产的能力,增强闪电网络的能力,为闪电网络补充流动性,充分发挥 UTXO 模型潜力。希望通过 CKB 我们可以积累更多 UTXO L1/L2 协议的经验,最终能够将这些经验贡献回 Bitcoin,帮助 Bitcoin 协议改进找到稳妥的路线。

Avail DA与Lens官宣合作,解锁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新时代

原文来源:Avail 爱好者

Avail DA与Lens官宣合作,解锁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新时代

社交网络图谱协议 Lens 宣布将利用 Avail DA 构建可扩展且有弹性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Lens 表示,「Avail DA 确保即时数据可验证性和可访问性,通过 KZG 承诺与数据可用性采样(DAS),能够支持数百万用户的扩展。

Lens 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应用协议,就像 hey 和 orb。Lens 旨在赋予数百万用户享受开放和公平的在线社交空间的能力。其开放性确保任何人都可以在协议层面进行连接和参与,公平性则确保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参与,并且有更公平地分配的代币的机会。

Lens 选择 Avail 是因为其强大且面向未来的 DA 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针对 ZK 技术栈进行了优化。Lens 和 Avail 的共同愿景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区块链体验。有了 Avail 的加持,Lens 有望解锁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应用可以无缝地与各种区块链服务进行交互。通过集成,Lens 和 Avail 正在为开放社交网络的可扩展、以用户为中心和弹性未来奠定基础。

为什么在区块链上扩展社交网络如此困难?

社交网络产生大量数据,帖子、点赞、评论和连接都是数据密集型活动,而当今的社交网络建立在中心化架构上,以动态用户体验为交换,几乎在堆栈的每个层面上都进行了控制。这导致了我们几乎所有的在线社交互动都在少数几家公司的掌控之中。

历史上,链上网络一直难以支持主流消费应用所需的高交易吞吐量。通过利用 ZKsync 的 ZK 堆栈,Lens 能够扩展执行以支持社交应用,并在以太坊上结算交易。然而,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所有交易数据。即使实施了 EIP-4844 ,将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对于社交网络来说也不是一个商业上可行的选项。这就是 Avail DA 的用武之地。

介绍 Avail DA 上的 Lens

通过连接 Avail DA、ZKsync 和以太坊,Lens 能够构建一个模块化区块链,以极低的成本成倍增加吞吐量。

Avail DA与Lens官宣合作,解锁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新时代

Lens 可以赋予用户和开发者创建和享受用户自有、公平和弹性的在线社交网络的能力。通过在协议级别开放社交网络,用户可以利用不同的社交应用,同时保留他们所有的社交联系和社交资本。如果 Instagram 停止向你的关注者展示帖子,并要求你付费访问它们,你可以快速切换到一个应用,该应用为你提供和您的用户自由互动的能力,这代表了不同于现状的重大范式转变。对于数百万在中心化社交平台上投入数小时制作内容的内容创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个较为急迫的转变需求,因为他们在中心化社交平台得到的回报很少。

Lens 的创始人 Stani Kulechov 说:“我们在 Lens 的目标是在以太坊上创建一个完全弹性的网络,每个层面都保障参与和透明度,支持所有权和控制,并解锁新的有趣的用例。” “凭借可扩展和弹性的基础,下一代模块化 Lens 利用 Avail DA 实现了最先进和面向未来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

构建一个针对 ZK 技术优化的面向未来的区块链网络

Lens 相信 ZK 技术是扩展区块链应用的最佳长期解决方案。其深远的扩展优势和快速的性能提升远远超过了任何替代方案。正是基于这一洞见,Lens 团队开始规划并实施 Lens 的模块化架构。

Lens 团队开始与 ZKstack 集成,将 ZK rollup 技术整合到其执行层。要知道将所有数据发布到以太坊是不可行的,Lens 团队开始寻找最优化的 DA 解决方案。这引导他们找到了 Avail,这是唯一一个结合了 KZG 承诺和数据可用性抽样(DAS)的链上中立 DA 层。

有了 Avail DA,Lens 架构得以利用有效性证明来执行和数据可用性。这使得 Lens 能够实现可扩展性和数据压缩,这远远超出了 Optimistic 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除了利用 Avail 的数据可用性层,通过 Avail Nexus 与大量区块链服务进行互操作的能力也符合 Lens 的长期目标。通过选择与 Avail DA 集成,Lens 可以为主流受众提供类似 Web2 的用户体验,建立在统一的 Web3 基础上,优化了互操作性。这对去中心化社交技术来说是一个彻底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在 Avail DA 上保护开放的社交数据

Lens 已正式上线,其目前拥有大约五十万用户和超过四千万次交易。下一代 Lens 将于 2024 年第四季度推出,标志着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开发者可以利用 Avail 的可扩展技术解锁区块链技术的主流用例,并开始准备使用 Lens 构建下一代弹性社交网络。

Avail DA与Lens官宣合作,解锁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新时代

Avail DA与Lens官宣合作,解锁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新时代

图片来源: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ecosystem-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