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2024

从4337到7702: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前言

本文整体分两大模块:

上半段,将从2015年起的首个AA提案出发,系统整理目前为止的Eip提案主要内容,期望由史出发挖掘AA历史提案的历程,并综合性评价各方案优缺点。

下半段,着重对比EIP4337提出之后面临的市场低迷反馈,再深入分析如今即将被纳入下个版本以太坊升级的EIP7702,此提案一旦合并,将全方位改变链上应用形态。

EIP-7702 具有划时代的改变,且听十四君细细讲来

1、账号抽象的背景

1.1 账号抽象的意义定位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在2023年年底再次更新 ETH 发展路线图,但其中针对账号抽象的设定,并未改过。如今的主流模式也正是从EIP-4337,步入到下一个阶段VoluntaryEOA Conversion(自愿转换EOA账号)。

从4337到7702: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https://x.com/VitalikButerin/status/1741190491578810445

在EIP4337推出一年多以来(在2023.3.1号丹佛的 WalletCon 上,官宣由以太坊基金会开发人员设计实现的ERC-4337 的核心合约已经通过了 OpenZeppelin 的审计,被认为是正式推出的历史节点)。

始终是只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但并不被广泛使用,如此矛盾的市场环境下,让EIP-7702的进度被大幅提前,乃至已经被确认将在下一次升级被合并其中。

1.2 账号抽象的市场现状

无需多言,直接看数据吧。

经过一年半的发展,EIP4337在主流链账号的集合下,仅仅有1200W的地址数,其中最为让人惊讶的是在以太坊主网上,活跃地址仅仅6,764个,或许统计维度有所问题,但至少与EOA与CA的地址数相差甚广,要知道以太坊主网上独立地址数已经达到2亿7千万(数据源于:https://etherscan.io/chart/address)。

可以说在主网上EIP4337是毫无实质性发展。

从4337到7702: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图表数据来源:https://dune.com/niftytable/account-abstraction)

不过,这并不磨灭AA的本质价值,因为他从一开始的EIP4337的设计就注定了,他面对主网严重的往前兼容性问题上无法做好,所以伴随着各类L2层链的普遍嵌入原生AA,EIP4337的地址数在L2上获得爆发,其中base和polygon链的7月月度活跃用户分别是100W和300W,倒也颇为可观。

所以,并不是EIP4337设计错了,他有很多优点,我们一会会系统的总结,如今的现状是源于主网与L2之间的差异,他们需要用各自适合的方案。

2、账号抽象是什么?

账户抽象,听着很费解,但其实本质解决的是产权分离的问题。

EVM架构(即以太坊虚拟机)中有两种账户,外部账户(EOA)和合约账户(Contract Account),外部账户的所有权签名权其实上是同一个体单位持有的。持有私钥的人不只拥有这个账户的「所有权」,同时还有权利「签名转移所有资产」。

这是由以太坊账号交易结构决定的

从下图的结构中可以发现,其实以太坊的标准交易是没有From方的,那么我做了一次资金转账,具体消费的是什么地址上的资金?实际是是通过其VRS参数(即用户签名)反解析出From地址的。

这里涉及到ECDSA等非对称加密,单向门限函数等概念,咱们不做展开,总之这里是由密码学来保障安全性,当然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的产权合并的EOA地址窘境。

而EIP4337的核心效果,就是在交易字段里增加了Sender Address字段,从而能让私钥与被操作的地址分离开。

从4337到7702: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那为什么产权分离这么重要呢?

因为外部账户(EOA)设计会衍伸出更多的问题:

  1. 私钥难保护:用户失去私钥(遗失、黑客攻击、密码学上的被破解)意味着地失去所有资产。

  2. 签名算法少:原生协议在验证交易上只能使用 ECDSA 签名和验签算法。

  3. 签名权限高:无原生多签(多签只能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协作),单签即可执行任意操作。

  4. 交易手续费只能通过 ETH 支付,并不支持批量交易。

  5. 交易隐私泄露:一对一交易容易分析账户持有者的隐私信息。

上诉的约束让普通用户很难使用以太坊:

首先,使用以太坊上的任何应用,用户都必须持有以太(并承担以太价格波动的风险)。

其次,用户需要处理复杂的费用逻辑,Gas price、Gas limit、事务阻塞(Nonce顺序)这些概念对用户来说过于复杂。

最后,虽然许多区块链钱包或应用试图通过产品优化提高用户体验,但它们的实际效果甚微。

所以破局之道在于实现账户抽象,将所有权(Owner)和签名权(Signer)解耦(Decoupling),从而才能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其实历史的方案有很多,最终都会汇聚到两种路线

3、AA历史提案脉络梳理

从4337到7702: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问题的解法看似有很多的EIP提案,但归根究底,就是两种核心思路,所以过往每一个没有被通过的EIP,其考虑的问题也就汇聚成了现在方案的破局之道。

3.1 第一种路线是让EOA地址变为CA地址

早在2015年11月15日,围绕EIP-101,Vitalik 就提出以合约作为账户的新结构。将地址改为只有代码和存储空间,改变手续费支持由ERC20支付,通过预编译合约将原生代币改为类ERC20来存余额(可具备代扣授权等功能),将交易字段精简到只有to、startgas、data和code。

现在看来,简直是大跃进式变革,会大幅改动底层设计,让每个账户地址都拥有自己的“代码”逻辑(其实也正是现在EIP-7702要做到的效果)。

还能衍生出其他的功能,比如

  1. 让交易使用更多加密算法,可以由各地址内部Code来指定验签鉴权方法

  2. 具备抗量子攻击特性,因为代码具备升级特性。

  3. 让以太币具备与ERC20合约一致的功能特性,核心效果有了代扣授权,从而无需原生币的损耗

  4. 提升账户的自定义空间,兼容社交恢复、sbt支持、密钥找回等

没有继续推进的原因也很简单,显然是步伐太大,对于当前交易哈希冲突问题,安全性隐患考虑不周所以一直搁置,但每个优点的理念都成为后续EIP4337以及EIP7702的核心功能之一。

后来还有一系列EIP试图完善这种逻辑

EIP-859:主链账户抽象–2018-01-30

试图解决Code的部署问题,核心作用是,如果出现了若交易方合约未部署,则使用交易附带code参数执行合约钱包部署,其次还提出新的 PAYGAS 操作码,除了支付gas外,也成为一笔交易的参数中验证部分与执行部分的分隔符。

虽然当时无疾而终,但是这也成了现在EIP7702的核心逻辑之一,EIP7702的每一笔交易结合特殊的交易结构,可以附带一定的代码,从而在本次交易中让EOA地址拥有合约能力。

EIP-7702:设置 EOA 账户代码 2024-05-07

这也是本文后续讨论机制的核心EIP,由Vitalik 发表了 EIP-7702 作为 EIP-3074 的替代方案(2024-05-07)。因此EIP-3074 被弃用,EIP-7702 被确定在即将到来的 ETH Prague/Electra(Pectra)硬分叉中纳入,具体内容咱们在下文展开。

3.2 第二种路线是让EOA地址驱动CA地址

EIP-3074:增加AUTHAUTHCALL 操作码–2020-10-15

在EVM 中加入两个新的OpCodes AUTH 和 AUTHCALL ,让EOA 能透过这两个opcode 授权合约代替EOA 的身份去呼叫其他合约。

结合下图,概括来说一个EOA 能将一则已签的消息(交易)送至自己信任的合约(称作Invoker)上,此Invoker合约可以利用 AUTH  AUTHCALL 操作码来代替这个EOA 送出这笔交易。

EIP-4337:用交易内存池实现账户抽象–2021-09-29

总之,他受到MEV的启发进行设计,其核心价值是可以完全避免共识层协议更改。

eip4337提出新的事务对象UserOperation,用户将此对象发送到内存池中,由bundlers从矿工维度批量打包交付合约执行交易事务,本质上是把底层的交易与帐户运作拉到合约层面执行。

EIP-5189:通过背书人来操作抽象账户—2022-06-29

这算是优化了EIP4337的逻辑,是面对恶意的Bundler 通过建立资金罚款背书endorser的机制来防止Dos阻塞攻击。

3.3 其他用于支持AA的提案

EIP-2718:新交易类型的包装信封–2020-06-13

这倒是一个已经Final的提案,他定义一个新的交易类型,作为未来新增的交易类型的信封。

最终效果是,当引入新的交易类型时, 通过特定编码来区分这是哪一种交易,让其只需有向后兼容性,而无需往前兼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EIP1559了,他区分了交易的手续费,使用了新的交易类型编码,又不影响最初的legacy的交易类型。

EIP-3607:让EOA地址不可部署合约–2021-06-10

这是是AA路径上的补充方案,用于防止合约部署地址与EOA地址冲突的问题。他会控制合约生成方法,让系统不允许将代码部署到已经是 EOA 地址的地址上。这个风险其实很小,毕竟以太坊地址有 160 位长,虽然存在用私钥碰撞出指定合约地址私钥的方法,但以比特币全算力投入估计,也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3.4 如何理解账号抽象发展历程?

首先需要理解转为CA后的价值

基本上也就是EIP-4337的实际效果,他可以实现

从4337到7702: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但是,EIP-4337的核心缺点是违背人性动机原则。

他看起来是更好了,但是陷入了一种市场发展的死循环,Dapp很多还不兼容,那用户就不乐意使用CA地址,甚至使用CA有更高的交易成本(普通转账场景,也会交易费用翻倍),也太依赖于Dapp本身的兼容性。

所以在以太坊主网上迄今为止始终没有得到普及。

成本就是用户最重要衡量的标准,必须降低成本。

但是要真正降低GAS,就必须以太坊本身做软分叉升级,修改GAS计算或者修改操作码的GAS消耗等模块,然而既然要软分叉,那何不直接考虑EIP-7702呢?

4、全面解析EIP-7702

4.1 EIP-7702是什么

它通过新的交易类型来区分,可以允许EOA在单笔交易中临时具备智能合约的功能,进而支持业务上进行批量交易、无Gas交易和自定义权限管理等,且无需引入新的EVM opCode(影响往前兼容性)。

他可以让用户在不部署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大部分AA的能力,甚至可以提供第三方代用户发起交易的能力,且不需要用户提供私钥,只需签名授权的信息。

4.2 数据结构

他定义了新的交易类型0x04,该交易类型的TransactionPayload 是下列内容的RLP编码序列化结果

重要的是其中新增了authorization_list对象,存储签名者希望在其EOA中执行的代码,用户签署交易的同时也签署要执行的合约代码,他作为二维列表存在,说明可以批量存放多个操作信息,执行批量操作。

4.3 交易生命周期

4.3.1 验证阶段

在执行交易的开始阶段,对于每个authorization_list的 [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 元组:

  1. 从签名r、s中采用ecrecover恢复出签名者地址(注意这是以太坊本身的机制,所以该EIP没有改变签名算法)。authority = ecrecover(keccak(MAGIC || rlp([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与之前解签名得出from地址类似,这里得出的是针对这个list的局部签名地址)

  2. 验证链ID(防分叉链重放)。

  3. 验证authority签名者的代码是否为空或已经委托(验证交易是否属于有效7702交易,后续会通过delegation机制去代理执行交易)。

  4. 验证authority签名者的nonce(防authority的签名重放)。

  5. 设置authority签名者的代码为 0xef0100 || address(用于绕过EIP3607防碰撞策略的)

  6. 增加authority签名者的nonce(防局部签名重放)。

  7. authority签名者账户添加到已访问地址列表中(转热地址,降低查询存储的gas费)

4.3.2 执行操作阶段

要执行的合约代码以及操作指令在哪里?

“新”版本仅更改了代码部署方面的行为。

它不再将帐户代码设置为contract_code,而是从authorization_list中检索代码address并将该代码设置为帐户代码。

所以,当需要执行授权代码时,从authorization_listaddress字段指定的地址加载代码,并在签名者账户的上下文中执行。

这意味着用户的合约代码实际上是存储在链上的某个特定地址,而不是直接包含在交易中。

而操作指令和相关参数则存储在交易负载的data字段中。

4.4 EIP-7702有什么价值?

他对于Web3钱包的全链路都会有变化,用户体验也因此巨变,因为EOA发起的普通交易也可以类似合约执行多种逻辑,比如批量transfer。对于CeFi场景会影响交易鉴别,也影响冲提归集手续费

由于其出现,打破了很多曾经的定势,比如:

  1. 打破了账户余额只能因源自该账户的交易而减少的不变量。

  2. 打破了交易执行开始后 EOA nonce 增加1的不变量(可能同时增加多个)。

  3. 打破了tx.origin和msg.sender两个比对的防护逻辑,很多过往的合约有风险了。

  4. 打破了EOA本身无法发出事件的现状,对部分链上事件识别监听可能需要注意。

  5. 打破了EOA地址接受ERC20、721、1155等资产必然成功的现状(因为回调机制,可能失败)

4.5 对比EIP-7702和EIP-4337

1. EIP-7702的优势

gas更低,因为无需经过entrypoint模块,减少链上操作。

用户迁移成本更低,无需提前部署链上合约做为主体

与Eip4337相比,同样会有代码委托执行,也同样会有两种方式:

完全委托(Full Delegation)

完全委托是指将某个操作的全部权限委托给一个特定地址。例如,用户可以将所有ERC-20代币的管理权限委托给一个智能合约地址,从而使得这个智能合约可以代表用户执行所有相关操作。

受保护的委托(Protected Delegation)

受保护的委托是指在委托的过程中增加一些限制和保护措施,确保委托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例如,用户可以仅将部分ERC-20代币的管理权限委托给一个智能合约,或者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如每天最多花费总余额的1%)。

2. EIP-7702的缺点

他的核心缺点是属于软分叉升级,需要大家共识推动,并且改动巨大,对链上生态影响太广,十四君初步评估下来,就有以下挑战,但是挑战也就是市场的机会:

  1. 自由度极高,难以被审计,用户会更需求靠谱的钱包承担安全防护的保护。

  2. 对原架构变化过大,虽然用不同交易类型区分,但是很多基建尤其链上不可改合约都无法直接适配。

  3. 对EOA地址提供了合约能力,但对应的存储空间无法留存。

  4. 单独交易的成本稍微提高,因为会大量增加Calldata的部分,估算调用的总成本将是16(gas) * 15(字节) = 240(gas)calldata 成本,加上EIP-3860的成本2 * 15 = 30,再加上大约 的运行时成本150。因此,仅仅准备账户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要增加500的Gas了。

  5. “如果接收者签署了没有接收功能的代码,发送者在尝试发送资产时可能会面临 DoS。” 见案例。这个问题其实是 EOA A 签署了它不应该签署的东西——一个设置了错误实现(没有receive())的可重放文件。

  6. 链上 冲提逻辑可能不一致,比如当转移 ERC-20 代币时,如果接收方账户有代码,则代币合约将调用onERC20Received接收方账户。如果onERC20Received还原或返回错误的值,则令牌传输将还原。

  7. 另外如果 EOA 可以发出事件,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一些基础设施可能需要注意。

这些还只是十四君基于目前EIP7702提案内容,以及对应的官方论坛讨论总结出的一些缺点,最终还需要基于最终的实现代码才能分析完全。

参考如下:

5、 全文总结

本文看似篇幅宏大,实际上文字内容只有6k余字,中间涉及的很多往期EIP解读,都在文中链接可以拓展,我就不进而追溯了。

目前看,账户抽象,确实只能放在第六模块,即修复一切,也即最后在推行,如今大幅加快EIP7702的进度,更多带来的还是对系统安全性的挑战,可以预料到,最终他会实现,毕竟以太坊合并,修改共识算法这样的颠覆性事件都可以发生,又谈何区区新的交易类型呢。

但是这一次颠覆的内容太多了,打破多个链上不可能的潜规则,也打破了大多数Dapp的应用逻辑,但是他死死的占住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户的成本更低了!对比EIP4337近乎翻倍的交易成本而言。

用户本身还是EOA地址,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驱动和使用CA逻辑,所以持有成本低了。无需先转换出链上CA身份再做操作,等于用户无需注册了。

用户可以轻松用EOA做到多交易并行,比如授权代扣和执行代扣两种合一,这样对用户交易成本本身就低了,而对于Dapp而言,尤其是需要做链上企业级管理的项目方,比如交易所等更是颠覆性的优化,批量归集一旦原生态实现,基本交易所成本可以瞬间减少一半以上,最终也可以惠及用户。

所以,虽然他改变了很多,但占据成本这个维度,就值得全部Dapp去研究和适配,因为这一次,用户必然站在了EIP7702的一边。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原文作者:YBB Capital Researcher Ac-Core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TLDR

  • GameFi 目前最主流的两种设计方向是:以可玩性为切入点的3A级别链游和以公平性且符合自主世界(Autonomous World)精神为切入点的全链游戏(On Chain Game)。

  • 当前 GameFi 的发展痛点是: 1.缺乏可玩性,充斥投机性;2.欠缺行业监管,炒币用户是主要投机玩家;3.链上操作复杂,门槛高,难以破圈。

  • GameFi 的重点在于可玩性而不是投机性,不是与 Earn 博弈。

  • ServerFi 概念主要包括:ServerFi — 玩家可以被允许将其游戏内资产进行组合,最终获得未来服务器的主权;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 — 为高留存玩家提供定向奖励,保持代币活力和游戏生态健康。

一、GameFi 的现状和痛点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图源:MPOST

在上轮 2021-2022 年牛市期间,自 Axie Infinity、The Sandbox、Stepn 兴起以来,GameFi 以及P2E的概念迅速走红,同类型的繁育游戏(农民世界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由于其失败的双代币(治理代币和产出代币)经济模型+NFT(宠物、农具、跑鞋等各种能不断产出代币的道具)的设计,本质纯旁氏的模型暴露后, P2E也随即衰败,整个游戏的产出端将远远超出需求端,并迅速陷入死亡螺旋。

经历几年的沉淀, GameFi 目前最主流的两种设计方向是:以可玩性为切入点的3A级别链游和以公平性且符合自主世界(Autonomous World)精神为切入点的全链游戏(On Chain Game)。如果把区块链作为世界的基底,区块链毫不含糊地保存了其状态下所有节点实体的集合。此外,它们还用计算机代码正式定义了引入规则。拥有区块链底层的世界可以让其居民参与共识。它们运行一个计算机网络,在每次引入新的实体时达成一致。

— 《Analysis of the Core of Fully On-Chain Games: MUD Engine and World Engine》

1.1 3A级链游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图源:abmedia – illuvium

融合传统游戏与区块链技术:Web2.5 游戏代表了一种介于传统游戏(Web2.0)和完全基于区块链的游戏(Web3.0)之间的创新形式。这类游戏不仅保留了传统游戏的核心玩法和用户体验,引入了区块链技术的某些元素,如数字资产的确权和玩家之间的去中心化交易。

部分去中心化特征:去中心化的元素通常集中在特定的功能或模块上。例如,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角色或货币可能通过区块链来进行管理和交易,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玩家对数字资产的真正所有权。然而,游戏的主要逻辑、运行环境和大部分内容依然保持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这种混合模式既能保证游戏的流畅运行。

更高的性能与广泛的可用性:由于Web2.5 游戏不完全依赖区块链的底层架构,它们在性能和用户可用性方面通常优于全链游戏。传统服务器的支持使得这些游戏能够承载大量玩家同时在线,并提供更丰富、更复杂的游戏内容,而不受限于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这种设计使得Web2.5 游戏能够兼顾高性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特性。

平衡传统游戏体验与区块链优势:Web2.5 游戏试图在传统游戏的沉浸式用户体验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新特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通过在游戏中加入去中心化的资产管理、透明的交易记录和跨平台的资产流通,Web2.5 游戏不仅保留了传统游戏的深度玩法和故事叙述,还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价值获取途径和更高的参与感。

3A级标准与链游的结合:传统的3A级游戏通常由大型开发团队打造,具有高预算、高品质图形、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深度的玩家互动。而3A级链游,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使得玩家能够在享受顶级游戏体验的同时,真正拥有并自由交易他们在游戏中的虚拟资产为玩家创造了更具现实价值的游戏体验。

游戏类型的广泛支持:由于Web2.5 游戏采用了资产上链的模式,理论上几乎所有类型的游戏都可以应用这一模式,从传统的冒险游戏到战略游戏、射击游戏等。目前,最主流的Web2.5 游戏类型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

1.2 全链游戏

基于0x PARC 加密游戏论文合集《Autonomous Worlds》的观点,全链游戏需要满足五项关键标准:

1. 数据完全来源于区块链:

区块链不仅是数据的辅助存储或镜像,而是所有关键数据的唯一来源。这意味着所有有意义的数据都应在区块链上存储和访问,而不仅限于资产所有权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游戏能够充分利用可编程区块链的优势,如透明的数据存储和无权限的互操作性。

2. 游戏逻辑和规则通过智能合约实现:

游戏中的核心活动,如战斗等逻辑,不仅限于所有权转移,而是完全在链上通过智能合约执行。这确保了游戏逻辑的透明性和可信度。

3. 开放生态的开发原则:

游戏的智能合约和客户端代码应完全开源,允许第三方开发者通过插件、第三方客户端或互操作的智能合约,重新部署、定制,甚至分叉他们自己的游戏版本。这种开放性促进了整个社区的创意输出,增强了游戏的可扩展性和创新性。

4. 游戏永久存于区块链上:

这个标准要求游戏能够在不依赖核心开发者或其客户端的情况下继续运行。如果游戏数据是无权限存储的,逻辑是无权限执行的,且社区可以直接与核心智能合约交互,那么即使开发者退出,游戏也能持续存在。这是检验一款游戏是否真正加密原生的关键标准。

5. 游戏与现实世界的互通性:

区块链为游戏中的数字资产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价值互操作的接口。游戏中的虚拟资产可以与其他重要的资产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游戏的深度与意义,并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在这些标准下构建的全链游戏,可以视为基于区块链作为底层架构的“自主世界”(Autonomous Worlds)。

1.3 直击链游痛点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图源:Discovermagazine

GameFi 的创新是游戏金融化,金融化的玩法是 Pay to Earn,可惜 Pay to Earn 却又穿着厚厚的旁氏外衣。回顾整个电子游戏史,它是在 1970 年代开始以商业娱乐媒体的形式出现,成为 1970 年代末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个重要娱乐工业的基础。在 1983 年美国游戏业大萧条事件及继而重生后的两年,电子游戏工业经历了超过两个年代的增长,成为了市值达 100 亿美金的工业,并与电视电影业竞争,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获利的视觉娱乐产业。经历数十年的游戏发展史,游戏的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替和变化,如今将游戏搬运上链,仍然面临一些显著的痛点和挑战:

1.用户的需求点不明确:

  •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 GameFi 在可玩性和游戏体验方面远不如传统游戏,虽然3A级链游在不断弥补。对于用户而言,GameFi 的 Pay to Earn 模式+可玩性欠缺,在面临好玩还是赚钱的选择时,总需获取某一面的多巴胺快乐,如果都没有只会加速会离场。

  • 当前许多 GameFi 项目的经济模型过于依赖代币的价格波动,再加本身受制于“币圈行情”的影响,如果币价暴跌导致玩家的利益受损,会极大影响到玩家的留存率,失去了玩家,更加速了游戏生命周期的终结。

2.监管欠缺流失游戏的流量:

  • GameFi 游戏金融化的背后是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框架不成熟,这种不确定性至使玩家面临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对于破圈的流量推送也会处处受阻,留存的玩家现阶段仍是炒币投机用户。

3.链上操作的复杂性门槛难以破圈:

  • 对于非加密货币用户来说,GameFi 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玩家通常需要熟悉加密钱包、代币交易等区块链操作,这对普通玩家来说并不友好。这种技术门槛限制了 GameFi 的用户扩展,尤其是在传统游戏玩家群体中的普及。

二、耶鲁大学论文 ServerFi 概念说了什么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图源:ServerFi: A New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s and Players

2.1 精炼总结

注释:本章节不做此论文来源性和作者真实性考证,仅为论文进行主要观点的精炼和探讨,原文见扩展链接(1)

GameFi 重塑了经济生产关系,将“游戏”与“金融”结合,通过区块链实现了“边玩边赚”的新模式。这类游戏通过 NFT 和同质化代币来创造加密资产,带来了去中心化的所有权、透明度以及玩家经济激励。然而,市场稳定性、玩家留存率和代币价值的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与传统网络游戏相比,区块链游戏利用其独特的数字资产存储方式和逐步完善的激励模型,构建了新的玩家与开发者关系,推动了电子社会的转型。然而,在Web3时代背景下,传统轻松的游戏体验却被置于次要位置。

大多数游戏都有生命周期,CryptoKitties 也不例外。其繁殖机制增加了“猫”的供应,逐渐降低了稀有性和价值。随着更多玩家参与,市场迅速饱和,导致代币价格难以维持。如果没有足够的活跃玩家,供需失衡将进一步加剧贬值。投入大量资源繁殖的玩家可能会发现回报减少,最初的稀缺性被过量供应取代,导致玩家兴趣和参与度下降。

原文非重要部分探讨了区块链游戏的发展历程(为做简述精炼如上内容),核心在于通过熵增定理(Entropy)来识别代币经济模型的主要缺陷。并提出了两个新模型 ServerFi 和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模型:ServerFi 与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

熵增理论与代币经济学结合,为理解区块链项目中代币流动和价值波动提供了深刻的视角。熵增理论表明,封闭系统中的混乱度(熵)随时间增加,这一概念在代币经济学中表现为代币初期分配有序,但随着更多代币进入市场,交易增多,市场混乱度增加,导致价格波动和通胀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系统可能进入高熵状态,导致代币贬值和玩家参与度下降。因此,需通过激励机制和监管措施减缓熵增,维持市场稳定和玩家参与。

例如 Axie Infinity 的代币经济存在的几大缺陷: 1. 代币经济高度依赖于新代币(如 SLP)的持续生成,导致供过于求,代币贬值;2. TGE 期间的投机行为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长期来看,早期投机者退出后,代币价格可能暴跌,损害普通玩家利益;3. 经济模型缺乏持续激励,玩家热情难以维持;4.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也对新玩家构成了障碍,限制了游戏的普及性。

原文基于上述讨论,提出了两项改善 GameFi 代币经济模型的建议:

  • ServerFi:
    ServerFi 符合Web3精神,允许玩家将游戏内资产合成,获得游戏服务器的主权。这种机制使玩家通过积累和合并 NFT 等数字资产来控制服务器,激励更深入的投资,增强参与度和忠诚度。

  • 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
    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监控玩家行为,为高留存玩家提供定向奖励,保持代币活力和游戏生态健康。这种方法鼓励持续参与,推动代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例如,将服务器收入的一部分空投给顶级用户,创建“边玩边赚”的动态,激励玩家持续贡献。

模型验证:
耶鲁大学通过群体行为模拟实验评估了这些代币经济模型的有效性,实验考虑了现实世界中的随机性因素(从各个角度引入了随机噪声,包括个体行为和人口增长)。

实验结果显示,如下图在资产合成私有化模型(左侧),玩家贡献值随迭代次数持续上升,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维持玩家参与和推动长期价值增长。而在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模型(右侧),尽管初期贡献值显著上升,但随后迅速下降,显示出长期维持玩家参与的挑战。

原文认为,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的策略虽然初期能提升参与度,但长期来看会加剧玩家分层,边缘化尾部玩家并提高新玩家的进入门槛,最终导致恶性循环。相比之下,ServerFi 机制通过碎片合成和抽奖引入随机性,增强了玩家之间的社会流动性,顶级玩家需持续贡献,新玩家也有机会分享奖励,从而维持了系统的活跃性和可持续性。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图源:ServerFi: A New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s and Players

2.2 抛开 ServerFi 复杂叙述,其本质讲了什么

将 ServerFi 的字面意思和原文解释拆开来看,Server 直译是服务器,而 ServerFi 好比服务器网络,通俗讲主要目的还是下放权益的归属,加深Web3的去中心化精神,将“服务器打碎”,并允许玩家将游戏内的资产进行收集最终获得未来服务器主权。

但单纯的只有 ServerFi 还是不够了,所以附加了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机制,简单来说就是玩越久越能收集到“服务器碎片”,但在原文并没有在时间久方面做是否需要”直接性的长期消费”或按游戏时长的细节解释,如果仍需要不断购买相关代币来不断消耗和 Earn 的博弈,其本质仍是 Play to Earn,但此创新仍是再降低或改进纯粹的 Play to Earn 旁氏玩法减少投机行为。

一句话总结:ServerFi+持续奖励高留存玩家的模式本质仍是 GameFi 在金融属性方向“设计参数”的改进和创新。

三、结尾的思考,GameFi 与 ServerFi 是否本质都是错误的方向?

ServerFi:GameFi的未来进化还是新一轮的伪命题?

图源:摄图网

3.1 游戏可玩性重要还是 Earn 的博弈重要?

毋庸置疑是游戏的可玩性重要,游戏的本质是给玩家一个沉迷体验,Earn 只属于锦上添花,只有 Earn 没有可玩性不是 Game,是电子博彩老虎机。保持好玩的游戏体验才是吸引和留住玩家的关键,而不是靠旁氏的短期式爆发流量,如果只有 Earn 没有可玩性那 GameFi 只能是一个伪命题。

经济激励只可以做为留住玩家的附属价值,推动玩家参与,吸引更多人进入游戏,Earn 的博弈驱动游戏内经济和代币流动的核心,以经济赋能玩家而不是捆绑玩家,两者在 GameFi 中相辅相成,可玩性提供了长期的吸引力和持续的玩家基础,而 Earn 的博弈则吸引初始用户并驱动经济循环。所以游戏能长期发展的唯一目的只有一个:好玩。

3.2 GameFi 和 ServerFi 各自讲述了什么叙事

GameFi 讲述了游戏上链的 Pay to Earn 模式,爆发集中于 2021-2022 年牛市期间,旁氏的热潮带来了 Axie Infinity、The Sandbox、Stepn 的兴起,潮水褪去后只留一地疮痍,留下了爆发式流量的回忆和唤醒了游戏上链的创新和尝试。

ServerFi 讲述了 Pay to Earn 模式的改进,以降低或改进纯粹的 Play to Earn 的旁氏玩法,并将经济和系统体系进一步去中心化,较于《头号玩家》通关游戏获取归属权的方式,ServerFi 是带有强金融属性的长期忠实玩家获取归属权。

现阶段区块链上的绝多数创新本质上都是金融上链的去中心化演变(或本质仍是 DeFi 的衍生),GameFi 同样也不例外。链游赋予了游戏强金融属性或许并无过错,难点是在于如何利用好区块链这把强金融属性的双刃剑,而 GameFi 和 ServerFi 各自的叙事却仍停留在经济模型设计层的创新,如果只打着玩游戏赚钱的口号,面临币价未来无法避免的暴跌,玩家只能是边玩游戏边亏钱,最终加速游戏的不可逆的死亡周期,让 GameFi 回归到 Game,让 Game 回归到好玩,我们需要“设计内容好玩”不需要“设计经济数值”,这或许才是 GameFi 的破局之道。

扩展链接

(1)ServerFi: A New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s and Players:  

Megabit加密市场新闻速读:比特币飙升至近65000美元,由于罗伯特·肯尼迪支持特朗普,比特币进一步上涨

Megabit加密市场新闻速读:比特币飙升至近65000美元,由于罗伯特·肯尼迪支持特朗普,比特币进一步上涨

首先,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郑重确认,从下月起将开启货币宽松周期。这一重磅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金融领域掀起巨大波澜。对于加密货币市场来说,货币宽松意味着更多资金流动性,为其发展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投资者信心大增,加密货币价格上涨也获得强大动力。货币宽松政策下,市场资金量增多,投资者们积极寻找投资渠道。而加密货币凭借独特技术优势和潜在高回报率,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焦点。随着资金不断流入,加密货币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交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其次,一直支持加密货币的罗伯特・肯尼迪(RFK Jr.)宣布退出总统竞选,转而支持对加密货币友好的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这一举措在政治舞台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肯尼迪退出使 2024 年大选局势被视为势均力敌的 50/50 竞争,但他退出战场州选票被普遍认为对特朗普极为有利。特朗普和肯尼迪在竞选过程中都明确承诺对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采取友好态度。特朗普更是大胆提出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的设想,并坚定表示将解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根斯勒。这一系列表态让加密货币支持者看到新希望和机遇。政治上的支持对加密货币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它能为加密货币行业带来更稳定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进入。

与此同时,令人意外的是,哈里斯的竞选团队也宣称将支持加密货币行业发展。这进一步表明,加密货币在政治领域正逐渐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在当前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加密货币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作为新兴金融资产,加密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安全性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追捧。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扩大,其价值也将不断提升,有望成为重要支付手段、投资工具和价值储存方式。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加密货币市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其市场波动性较大,价格波动频繁,投资者需具备较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此外,加密货币市场还存在监管不明确、技术风险等问题。这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参与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完善技术、提高市场透明度,确保加密货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让我们一起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未来走向,期待它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Megabit加密市场新闻速读:比特币飙升至近65000美元,由于罗伯特·肯尼迪支持特朗普,比特币进一步上涨

孙宇晨表示:从 USDD 中移除 12K 比特币只是“DeFi 101”

USDD 的比特币抵押品未经其 DAO 投票就被移除,但孙宇晨坚称这是 DeFi 中的正常事件。 

Tron 创始人贾斯汀·孙 (Justin Sun) 在取消用于支持 Decentralized USD(一种由 Tron DAO Reserve 管理的稳定币)的 12,000 比特币后淡化了担忧。 

孙宇晨表示:从 USDD 中移除 12K 比特币只是“DeFi 101”

比特币

$60,667

X 网站上的一些人声称孙杨本人对这一举动负有责任。而其他人则担心比特币未经TRON DAO 储备投票就被移除。

TRX

0.1545 美元

孙宇晨表示:从 USDD 中移除 12K 比特币只是“DeFi 101”

来源:信必优 

在 8 月 22 日的 X声明中,Sun 淡化了担忧,认为 USDD 的机制与 MakerDAO 的 DAI 类似,如果抵押品超过系统指定的金额,则允许抵押品持有者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撤回。 

“这是 DeFi 101 基础的一部分。目前 USDD 的长期抵押率超过 300%,这意味着资金利用效率不是很高。”

孙宇晨表示:从 USDD 中移除 12K 比特币只是“DeFi 101”

来源:孙宇晨

“对于去中心化稳定币 USDD,其机制与 MakerDAO 的 DAI 类似,并不神秘,”他声称。 

USDD 不再受比特币支持

泰达币

1.00 美元

孙宇晨表示:从 USDD 中移除 12K 比特币只是“DeFi 101”

USDD 的透明度页面在比特币最近转出后不再将其列为抵押品。来源:TRON DAO 储备

USDD 的透明度页面目前显示超过 7.44 亿美元的流通量。该稳定币的透明度页面列出了其储备中价值 17 亿美元的 TRX 和 USDT,其抵押率超过 230%。 

这意味着USDD确实比稳定币拥有更多的流通资产。相比之下,Dai (DAI) 的抵押率为 120%,而 USDT 和 CircleUSD (USDC) 的抵押率仅为 100%。

USDD 于 2022 年推出,作为 Terra 现已解散的 TerraUSD (UST) 代币的竞争对手。与 USDC 和 USDT 一样,其价值应该与美元挂钩。 

然而,根据 CoinMarketCap 的数据,它经历了一些波动,于 2023 年 3 月 11 日创下 0.92 美元的历史新低。 

4Alpha Research:哈里斯胜率飙升:如若当选,加密将何去何从?

4 Alpha Research 研究员:0x amuel

美东时间 8 月 14 日晚,美国民主党举办了 “Crypto 4 Harris” 线上市政厅会议,旨在对抗特朗普在加密货币行业的影响力,希望为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争取到约 4000 万持有加密货币的美国人的支持。

然而,媒体此前报道哈里斯将亲自出席,并与企业家马克·库班(Mark Cuban)和 SkyBridge Capital 创始人安东尼·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等嘉宾共同讨论。这本应是哈里斯与加密社区的首次正面互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哈里斯再一次缺席了这次活动。

会议上,民主党参议员 Chuck Schumer 为哈里斯站台,承诺如果哈里斯当选总统,将制定支持加密货币的法律。然而哈里斯本人却缺席此次会议,由此引发了大量观众的不满,也使人们对其立场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尽管如此,随着活动消息不断放出,哈里斯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可能性仍在上升。根据 Polymarket 数据,在活动定档之前,哈里斯的胜率约为 40% ;8 月 8 日活动消息公布后,她的胜率首次与特朗普持平(49% );随着 14 日活动的举办,哈里斯的胜率进一步上升至 53% (本文撰写时),而特朗普则为 44% 。

与此同时,哈里斯概念 Meme 币 Kamala Horris($KAMA)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根据 Coingecko 数据,截止本文撰写时,$KAMA 价格已达到 0.0131 美元,较 8 月 4 日的低点 0.0089 美元上涨近 47% 。此前,随着拜登退选,$KAMA 曾一路飙升至 0.038 美元。相比之下,特朗普概念币 MAGA($TRUMP)较一个月前的高点已经下跌了 60% 以上。

4Alpha Research:哈里斯胜率飙升:如若当选,加密将何去何从?

在拜登明确表示退选之前,哈里斯作为拜登的竞选搭档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特朗普最初并未将这位竞争对手放在眼里,并且公开强调哈里斯非常反对加密货币。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传统市场还是加密市场,对哈里斯的支持声量都在不断增长。那么,哈里斯真的会当选吗?如果她成为美国总统,又会对加密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而特朗普又要如何才能打破僵局,扭转局势呢?

冷漠态度

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时对加密货币的敌视态度不同,哈里斯似乎一直对这个新兴领域保持着冷漠和保守的态度。她从未对加密货币给予足够重视,甚至被外界视为“不太感冒”。

首先,哈里斯作为美国副总统,主要关注的是更加传统的宏观领域,比如经济复苏、新冠疫情应对、环境问题以及种族平等等。从她的财务披露来看,哈里斯和她的丈夫道格拉斯·埃姆霍夫(Douglas Emhoff)更倾向于投资于稳健、传统的资产,比如美国国债和新兴市场股票。这种投资组合显示出哈里斯在选择新兴技术和金融工具时的特别谨慎,对于高风险的加密货币,她似乎更愿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4Alpha Research:哈里斯胜率飙升:如若当选,加密将何去何从?

其次,尽管哈里斯曾在加州担任参议员和州检察长,与硅谷的科技巨头有过接触,但这并没有转化成她对加密货币的公开支持或参与。即使加密货币在硅谷和整个科技行业越来越受关注,哈里斯在担任公职期间并没有在加密货币政策上发表明确的观点,也没有在国会或其他公开场合积极参与相关的立法或监管讨论。这种沉默进一步表明了她在这个领域中的谨慎态度。

再者,即使在担任副总统期间,哈里斯在加密货币问题上的立场依然没有明显的变化。她既没有参与或推动过任何重要的加密货币相关政策,也没有发表过任何支持或反对加密货币的官方声明。与她在环境、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鲜明对比,哈里斯在加密货币领域的“缺席”显得格外突出。

总体而言,在“正式”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前,哈里斯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可谓相当“冷漠”,这或许源于她对该领域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谨慎。尽管与科技行业存在一定的关联,她的投资和政策选择明显更偏向于安全和稳定。与商人出身、敢于冒险的特朗普相比,哈里斯无疑表现得更为保守。

“虚假的转变”

为了赢得大选,哈里斯似乎开始做出一些改变。她的竞选团队近期招募了两位具备加密货币背景的顾问:David Plouffe 和 Gene Sperling。Plouffe 曾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经理和高级顾问, 2013 年离开白宫后,他积极涉足加密货币领域,先后在 Binance 全球顾问委员会和 Alchemy Pay 担任全球战略顾问。另一位加入哈里斯团队的 Sperling,曾在 Ripple 的董事会任职,也在克林顿和奥巴马政府中担任过重要经济顾问。

这些动作表面上看起来是哈里斯对加密货币的重视,她正在努力与加密行业建立联系。两位顾问的加入也可能为她在赢得大选和制定加密货币政策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然而,这些“表面功夫”是否真正反映出她的态度转变?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此前,曾有传闻称哈里斯将会参加 7 月底举办的比特币大会并发言。众所周知,特朗普即便在遭遇枪击后仍高调宣布将会参加这次会议,并且也确实在会上表达了自己将会制定一系列加密友好政策。加密市场对两位候选人如何在会议上争辩非常期待。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David Bailey 很快就确认了哈里斯不会出席,而且最终她确实没有出席。

当然,考虑到哈里斯刚刚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事务繁忙,未能参加大会或许可以理解。但随后,在加州民主党众议员 Ro Khanna 组织的虚拟圆桌会议中,哈里斯的再次缺席引起了加密行业的广泛质疑。会议上,包括 Ripple 高管 Brad Garlinghouse 和 Chris Larsen、Uniswap 首席执行官 Hayden Adams 等知名加密行业代表与民主党官员进行了对话。哈里斯作为民主党的代表,理应出席该会议。因此,Gemini 联合创始人 Tyler Winklevoss 在 X 平台上公开质疑哈里斯未参加会议的原因,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4Alpha Research:哈里斯胜率飙升:如若当选,加密将何去何从?

或许受这些因素影响,圆桌会议中加密代表和民主党代表的对话并不顺畅。行业高管们未能与民主党达成共识,反而对政府官员提出了严厉批评。大额捐款者 Conway 等人对政府的空洞承诺表示强烈不满。这种紧张关系显示出加密行业与民主党政府在政策立场上的分歧,也再次加深了加密行业对哈里斯的质疑:她是否真的重视加密货币?

严苛政策或将延续

如今,哈里斯再再次缺席了有关加密的重要活动,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失望。然而,她的支持率仍在稳步上升。作为加密行业的一员,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哈里斯赢得大选,这将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拜登政府在加密市场上采取了更严格的监管和税收透明化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却也引发了加密社区的担忧和反对。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在政策上可能难以打破这种既定的框架。

Arca 首席投资官 Jeff Dorman 曾指出,尽管特朗普的当选可能对加密货币市场更有利,但哈里斯的胜选并不会如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糟糕。他也提到,民主党内的重量级人物纳米·佩洛西(Nancy Pelosi)和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最近支持了一些有利于加密货币的法案,这表明民主党内部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是否足够?Galaxy Research 研究主管 Alex Thorn 在 X 上指出,由于哈里斯选择了拜登政府中两位反对加密货币的官员(Brian Deese 和 Bharat Ramamurti)参与她的团队,她可能会延续拜登的敌对政策。

4Alpha Research:哈里斯胜率飙升:如若当选,加密将何去何从?

要知道,特朗普已经明确提出将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的方案,甚至考虑用比特币来解决美国的美元债务问题。这些大胆的言论是目前民主党所无法匹及的。考虑到哈里斯以往的举措以及民主党长期以来的严苛政策,我个人很难相信她会提出宽松的政策。因此,我对未来哈里斯担任总统后的加密货币市场表现出深深的担忧。

特朗普:市场青睐有加

正如前面提到的,特朗普的优势在于他一贯的加密友好立场。从发布多个系列的 NFT,到举办 NFT 权益的晚宴,再到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出席比特币大会,相较于拜登在大幅落后时才匆忙推出自己的模因以赢得加密社区的好感,以及哈里斯招聘加密团队和开展会议这些看似华丽的举措,特朗普的表现无疑更加“真诚”。

4Alpha Research:哈里斯胜率飙升:如若当选,加密将何去何从?

从加密市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的相对宽松政策,还是近期与特朗普相关的 Meme 的热潮,加密市场显然更倾向于他。

此外,特朗普最近在 X 上与加密领军人物马斯克举行了 Space 活动。尽管整个对话并未提及比特币或加密货币,但特朗普的主动与马斯克接触无疑在加密圈子里又刷了一波好感度。这种积极的举动表明,特朗普似乎正试图巩固自己在加密社区中的支持,并展示出对该领域的兴趣与开放态度。

虽然我们可以批评他这些举措和发言可能只是为了赢得选票的“画饼”,但与民主党的长期严苛政策相比,加密市场显然更愿意接受特朗普的“大饼”。毕竟,每次特朗普相关的政治事件传出,都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了一波不小的涨势。在看得到的利好面前,或许我们不必过于期待那触不可及、虚无缥缈的哈里斯政策。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哈里斯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似乎还在摸索之中。尽管她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与加密社区拉近关系,但她的行动和言论似乎总是相互矛盾,其立场仍然不够明确。就我个人而言,相较于特朗普,现阶段我很难对哈里斯有足够的信心。对于加密市场而言,哈里斯的领先能否真正带来利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随着选战的推进,不妨继续关注她在这一领域的动向,或许会有更清晰的信号出现。

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不为任何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相关的发行、交易与融资等提供交易入口、指引、发行渠道引导等。

4 Alpha Research 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复制等,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conformation创始人:我强烈看好三个加密主题

2024年8月24日,加密VC 1confirmation创始人Nick Tomaino在X上发布Q2 LP信件。

Nick Tomaino表示,2024年到目前为止是加密货币领域非常有趣的一年。比特币和以太坊的ETF已永久性地将加密货币嵌入华尔街,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认识到反加密货币是行不通的,这些发展已经远远超其最大预期。

他还表达了其最强烈看好的的三个加密主题:1、以太坊市值将在未来5年内反超比特币市值;2、预测市场将成为2024年的突破性用例,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增长100倍;3、DeFi和NFT将以更强的姿态回归,SocialFi和其他今天难以想象的新用例将通过应用链、L2和L3s出现。

1conformation创始人:我强烈看好三个加密主题

全文如下:

2024年到目前为止是加密货币领域非常有趣的一年。

比特币和以太坊的ETF已永久性地将加密货币嵌入华尔街;比特币的ETF总资产管理规模(AUM)已经达到788+亿美元,以太坊则为88+亿美元。

拜登政府的反加密立场被美国民众和两党完全拒绝,现在双方都认识到反加密货币是行不通的。加密货币公司在本届选举中已为政治候选人捐赠了1.19亿美元(占美国公司总捐赠的48%)。

这些发展超出了我12年前在Coinbase开始工作时的最大预期。

与此同时,有人可能会说最近没有出现有趣的新用例。许多曾推动加密货币发展的概念,如Solana上的模因币和比特币上的NFT,都是几年前首次在以太坊上出现的DeFi和NFT的再现。这些再循环的想法虽然能吸引现有用户和资本,但无法带来许多新用户。每个加密货币投资者现在必须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究竟哪些新产品将最终吸引10亿+的用户进入加密领域?

我们的核心信念仍然是真实性将取胜,并且它将继续关注那些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团队,这些团队通过启用新的和独特的消费者行为推动发展。

以下是我们今天最强烈看好的加密货币主题:

以太坊市值将在未来5年内反超比特币市值。今天比特币市值约为1.2万亿美元,约为以太坊市值的4倍(3210亿美元)。我相信两者都会继续增长,但以太坊最终将超过比特币。原因很简单。比特币已经成为机构购买的数字黄金,是过去5年中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但以太坊仍未被充分理解。以太坊是全球最有才华的开发者正在构建的链上去中心化互联网,而以太坊是为其提供动力的数字石油。以太坊稀缺、收益丰厚且有用。而且由于其市值现在比比特币小得多,华尔街将能够购买更多的以太坊。他们将这样做,并且他们将积极推动以太坊的叙述成为未来几年全球的主流。

预测市场将成为2024年的突破性用例,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增长100倍。PolyMarket是今年真正脱颖而出的产品。它是第一个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加密产品(用于信息)而无需知道它是加密产品。PolyMarket已达到11+亿美元的总交易量,今年还在继续增长。没有以太坊上的稳定币,交易规模为11+亿美元的PolyMarket根本无法实现。在11月的大选之后,我相信新闻、文化和体育市场将成为更大的类别。预测市场非常适合任何有官方媒体叙述且人们意见分歧的地方,市场有望增长100倍。

DeFiNFT将以更强的姿态回归,SocialFi和其他今天难以想象的新用例将通过应用链、L2L3s出现。无需信任第三方的非托管产品将继续增长。应用链、像Base这样的L2和特定于应用链的L3s将带来可扩展性和改进的用户体验,以加密货币为最终增长目标。L1部落主义将消退,优秀的开发者将在他们能捕捉到最多价值并拥有最大控制权的地方建立。

谷歌前CEO施密特的泄密讲话对加密行业有何启发?

原文作者:孟岩,Solv Protocol 联创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斯坦福泄密讲话。我觉得整个讲话最引人深思的一部分在最后,将人工智能与电气化相比较的部分。

施密特提到,电动机出现以后,人们花了整整三十年才意识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根本变革,可以做出各种尺寸的电动机,把它放在各个地方,从而把动力去中心化了。

因为他在演讲里没有具体展开,所以我还特别去查了一下相关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在蒸汽机时代,一间工厂通常只有一个集中的蒸汽机动力车间来提供全部的动力,为了将动力传送到各个车间,以及适应不同工序对于动力的不同需求,通常工厂会安装一套天轴动力传输系统。天轴一般悬挂在厂房天花板之下,所以叫天轴,由集中的蒸汽机动力机房带动,在机器上方旋转。而天轴下方的机器,通过齿轮和皮带再把动力传送到机器上,如下图所示。

谷歌前CEO施密特的泄密讲话对加密行业有何启发?

施密特说,电动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原本的蒸汽机动力中心换成了电动机动力中心,用电动机来驱动天轴。换句话说,只是改变了动力传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但没有改变其结构。过了三十年之后,人们才慢慢认识到,其实可以将电机做成各种尺寸各种功率,就近放到机器和设备里面,让电跑,而不是让机械动力去跑,这才是使用电动力的正确姿势。施密特认为,电动力走向分布式,引发了重要的组织创新,改变了各部件之间的关系,这才真正改变了世界。

说到这里,施密特似乎总结出了一个科技创新引发技术和经济变革的过程规律。首先是单纯的效率创新,替换关键部件,但不修改结构。然后开始结构创新,从集中到分散,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然后这种结构创新引发组织创新,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我们不妨将这一过程成为施密特过程好了。

按照施密特过程,目前 AI 还处于早期阶段,还很集中。到了 施密特阶段的后半程,AI 的应用将跟电气化一样,走向分散化。AI 模型普遍分布在计算的各个角落,AI 就近采集数据、就近决策、就近执行。只有到了这个阶段,走到这个过程需要多久?也许花不了三十年,但是恐怕也许要十年以上。

我不禁想,如果施密特说得对,那么现在去投资 AI 的投资人真是活雷锋。

那么区块链又如何呢?

我读了施密特的讲话,觉得对区块链行业可以有四点启发。

第一,按照施密特的思路,区块链和 Web3 更应该代表着正确的方向。

本质上区块链是将「自主权计算」和「可信赖计算(Trustworthy Computing)」分散化、去中心化了。自主权计算就是能够完全确保对自己的数字资源,包括身份、数据、资产和计算过程等要素的控制权,可信赖计算就是能够向用户保证计算的结果公正、可靠、值得信赖,不会被人恶意篡改和擦除。有了这两个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原来集中在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网络等中心化机构里的涉及到金钱价值的关键计算分散到一个个智能合约或者 ZK 程序里。抽象地看,这个过程就好像在电气化阶段,把动力引擎从集中的动力车间分散到各个位置、各个设备里。由此可见,区块链是完全符合施密特过程的,它应该代表着正确的方向。

第二,即使代表着正确的方向,想要真的取得成功,也需要时间。施密特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区块链和 Web3 的应用爆发应该早于 AI。

第三,区块链的创新还是要以解决用户的问题为出发点。

自 2017 年以太坊杀手叙事受到资本追捧以来,区块链里估值最高、最受关注的创新项目,基本上都是以解决区块链专业人士自己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且形成一套相当教条主义的观念,左右了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估值。大家都脱离用户去谈基础设施大故事,越是这样的项目越能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受到追捧,一些从用户角度出发的项目无人问津,没处说理。这就好像,你们天天吹牛说可以做出多么牛逼的电动机,这么牛逼的电动机,股价应该值多少钱,等等,从来不跟我们聊,这电动机转起来以后到底是开车,是打钻,还是驱动硬盘。

最恶劣的后果,就是用了整整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用户群体,绝大多数这个行业的参与者都是炒币的,不是真正的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和方向。这是当前区块链和 Web3 陷入创新困境的主要原因。要摆脱这个困境,获取和培养用户才是当务之急。大家应该思考:到底有什么问题,是用户愿意花钱去解决,而现有的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又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要借助于区块链来解决的?我感到现在思考这样问题的人很少,大多数项目整天围绕一些理念和教条来打圈圈。

第四,终局还是通证经济。施密特强调,最后推动生产力变革的还是组织创新。通证经济就是组织创新,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构,是新的协作机制。应该说通证经济是直指核心问题的。Web3 走到终局,是个什么情形?如果说创造了一种更便捷、更自由的支付和金融网络,那固然是很了不起,就像马斯克说的,区块链能解决支付问题就已经很有用了。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个基础,还不是区块链最厉害的部分。当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和金融网络普及之后,人与人、人与 AI、人与机器之间协作的模式、数字经济组织的结构,乃至现实世界的社会结构,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个其实就是通证经济,这才是区块链的终局。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Peisen,BlockBeats

编者按:本文深入探讨了两种创新的 DEX 机制,CoW AMM 和 Bunni V2,它们旨在解决 LP 面临的盈利风险,并在 CEX 无法提供的领域中创造价值。

随着这些机制的不断进步,DEX 不仅能提供流动性提供和利润分配方面的独特价值,还可以内部化协议价值,避免外部套利者的干扰。本文总结了这些尝试的意义,指出了 DEX 在提供流动性和利润分配方面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内部化协议价值来提升可持续性。

无论短期市场情绪如何不确定,有一个指标让我们对区块链或链上生态系统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那就是最近 DEX 的活跃度。目前,DEX 的交易量达到了区块链诞生以来的历史新高。根据 The Block 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8 月,DEX 的现货交易量约占 CEX 的 14% ,而根据 DeFilama 的统计,过去 24 小时内通过 DEX 进行的交易额约为 70 亿美元。

正如以往所见,FTX 事件发生时,由于市场参与者对托管风险的担忧增加,导致 DEX 使用量上升,短期事件通常会暂时推高 DEX 的使用率。然而,与这些暂时性的增长不同,我们目前所见的 DEX 使用量增加显示出一种持续的趋势。相较于 CEX,这种 DEX 使用量的稳步上升趋势可以被解读为 DEX 在可用性方面持续改进并取得显著进展的结果。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DEX 至 CEX 现货交易量(%)

在这些发展中,我今天想要强调的是自动做市商(AMM)机制中的流动性提供(LPing),尤其是大多数 DEX 采用的基于 xy=k 的恒定乘积做市商(CPMM)。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通过最小化滑点提供流畅的交易环境,因此将协议与流动性提供者(LP)之间的激励机制对齐,以维持持续增加的 LPing 状态被视为 DEX 的核心。换句话说,DEX 必须确保 LP 获得足够的盈利能力。

然而,最近在 AMM DEX 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LP 损失的资金超出了预期。」而导致 LP 损失的实体正是套利者等外部参与者。随着协议内生成的价值被外部实体不断抽取,流向协议运营参与者的价值减少。因此,流动性提供中的风险,如 LVR(再平衡损失),已成为重要话题,并且那些能够消除此类风险并快速采用新开发技术的 DEX 再次受到关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些 DEX 的各种尝试,并揭示其在最近 DeFi 协议趋势中的意义。

缓解 LP 盈利风险的尝试

COW Protocol:捕获 MEV 的 AMM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CoW Protocol Docs

CoW Swap 提供了一种交换服务,通过链下批量拍卖系统保护交易者免受如抢跑、尾随交易或三明治攻击等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攻击。在 CoW Swap 中,交易者不会直接在链上结算交易,而是将交易代币的意图提交给协议。当这些交易者的交易被打包成一个链下批次时,名为 Solver 的第三方实体会从 AMMs(如 Uniswap、Balancer)和 DEX 聚合器(如 1inch)等渠道中找到最佳的交易路径。这使得交易者可以免受 MEV 的影响,并以最佳价格进行交易。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CoW Protocol Docs

这种基于 Solver 干预的批量拍卖交易机制,使得 CoW Swap 专门防止外部交易者的价值被提取。在此机制基础上,CoW Swap 进一步推出了 CoW AMM,旨在不仅保护交易者的交易免受 MEV 的影响,还保护流动性提供者(LP)。CoW AMM 被提出作为一种捕获 MEV 的 AMM,旨在消除由于套利者导致的 LVR(再平衡损失)。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Delphi Digital

在这里,LVR(再平衡损失)是一个风险管理指标,它量化了 LP 在提供流动性期间,由于 AMM 内部资产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之间因资产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差异所带来的套利机会所造成的损失。

换句话说,虽然 LP 的另一个风险——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只考虑了 LP 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在 LP 头寸的起始和结束点之间可能经历的机会成本,而 LVR 则代表了 LP 在整个提供流动性的期间内,作为套利者对手方所承担的持续成本。关于这一点需要更详细的解释,但这里要强调的核心问题是,流动性提供者面临着外部套利者带来的不利交易条件。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oW AMM 旨在保护 LP 免受外部套利者的影响,并在内部捕获 MEV。在 CoW AMM 中,Solvers 会在每次出现套利机会时竞争出价,以获得重新平衡 CoW AMM 池的权限。其过程如下:

LP 将流动性存入 CoW AMM 池。

当出现套利机会时,Solvers 竞相出价重新平衡 CoW AMM 池。

那个能够在池中留下最多 Surplus 的 Solver 获得重新平衡池的权限。这里,Surplus 指的是 AMM 曲线上移的程度的量化结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为 LP 提供最有利的交易条件而在流动性池中留下的超额资金。有关 Surplus 捕获 AMM 的详细解释,请参考。

通过这种方式,CoW AMM 在内部捕获了现有 CPMMs 中 MEV 机器人提取的套利价值,消除了 LP 所面临的 LVR 风险,同时 LP 将 Surplus 作为提供流动性的激励。换句话说,与现有 CPMMs 不同,CoW AMM 可以将 MEV 作为收入来源,而不仅仅是交易费用。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Dune (@cowprotocol)

与 CoW Swap 类似,这种 CoW AMM 对一个特定批次中的代币买卖交易采用单一价格,最终采用一个批次形成一个区块的方式。因此,它能够从根本上阻止基于价格差异的 MEV,例如套利,并通过不向外部套利者提供未反映价格波动的陈旧 AMM 价格,来最大限度地减少 LP 的 LVR。

Bunni V2:超出范围的 Hooks

Bunni V2 利用了 Uniswap V4 的「超出范围 Hooks」作为另一种提高 LP 盈利能力的方法。Hooks 是即将推出的 Uniswap V4 的架构升级之一,它允许根据各种使用方法(动态费率、TWAMM、超出范围等)将 Uniswap 的流动性池合约模块化定制。

Bunni V1 最初是一个流动性提供者衍生品(LPD)协议,与 Gamma 和 Arrakis Finance 一起改善了 Uniswap V3 提出的集中流动性的局限性。然而,随着 V2 的推出,Bunni 通过结合包括「超出范围 Hooks」在内的各种 Hooks 利用功能,构建了自己的 DEX。

集中流动性指的是一种流动性提供方法,允许 LP 直接确定 LPing 的任意价格区间,以提高流动性提供头寸的资本效率。虽然这种集中流动性提高了资本效率,但其局限在于 LP 必须持续调整流动性提供的范围,以匹配不断变化的市场价格。因此,Bunni 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当 LP 将资金托管时,能够自动管理流动性提供的范围。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X (@bunni_xyz)

「超出范围 Hooks」是通过将闲置流动性与外部协议互操作,而不是在闲置流动性超出当前市场价格范围时重新调整流动性提供范围,以提高资本效率的全新尝试。通过将闲置流动性存入能够产生利息收入的借贷协议和资金池(如 Aave、Yearn、Gearbox、Morpho 等),它不仅为 LP 提供来自 LPing 的交易费用,还带来额外的回报。

当然,由于 Bunni 的这一尝试仍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可能出现的权衡(如因流动性互操作而增加的合约风险或 AMM 交换所需流动性的减少)将需要密切观察,这些权衡可能会以资本效率为代价。

总结

DEX 独有的优势

回顾引言中提到的 DEX 相较于 CEX 的市场份额现状,我们会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应该使用 DEX 而不是 CEX?从客观角度来看,仅考虑 CEX 的便利性和丰富流动性,很难找到必须使用 DEX 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使 DEX 使用量保持上升趋势,与 CEX 相比的 14% 使用率,坦率地说,规模并不是很大。

FTX 破产事件提醒市场参与者托管交易所的风险,短期内刺激了 DEX 的使用,但这只是暂时的替代。因此,作为逐步扩大 DEX 市场份额的一种方法,应继续尝试创造 DEX 独有的原生价值主张,这是 CEX 无法体验到的。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AAVEnomics 更新

在这方面,流动性提供(LPing)和利润分配机制作为 DEX 独有的价值非常重要。LPing 不仅是提供流畅交易环境的基本条件,而且通过 LPing 提供的被动收益生成路径,也可以作为将 CEX 流动性流入链上的通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动机去接触 DEX。同时,利润分配机制可能成为一个自我维持的经济系统或代币经济的起点,在这个系统中,参与者根据去中心化协议中的代币激励进行贡献并获得奖励,这可能是最大化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效用的最理想方法。

内部化协议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 DEX 所能提供的独特价值体现在流动性提供和利润分配机制时,内部化以前从外部实体(套利者或各种 MEV)中提取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中审视的 DEX 功能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oW AMM 内部捕获 MEV 以消除 LP 风险,而 Bunni V2 的超出范围功能通过在 AMM 池内互操作流动性来最大化 LP 盈利。尽管本文未提及,最近一些 DeFi 协议在基于预言机的价格数据中,正在探索内部化 OEV(预言机可提取价值)利润的尝试。

此外,这一点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因为协议将从协议中获得的价值重新分配给协议参与者的机制近期被重新强调。实际上,Aave Protocol 提出了新的 AAVEnomics 计划,通过协议收入回购 $AAVE 并分发给 $AAVE 持币者。同时,Uniswap 的费用开关最近也被重新点燃,Aevo 也宣布将回购 AEVO。

随着 DeFi 协议尝试引入价值分配机制,协议的可持续收入模型和协议内部累积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如果 Uniswap 通过提案将交易费用分配给 UNI 持币者,那么必须与之前完全由 LP 获得的交易费用共享一部分给 UNI 持币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价值重新分配给协议参与者,协议内部需要比以前积累更多的价值,同时也突出了内部化以前从外部实体中提取的价值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像我们今天讨论的 CoW AMM 和 Bunni V2 这样的协议,通过提出差异化的流动性提供方法或开发将协议获得的价值回馈给生态系统参与者的机制,是值得密切关注的尝试。除了这些,各种协议还在开发旨在改进 LPing 的尝试,例如 Osmosis 的 Protorev 防止尾随交易,或 Smilee Finance 提出的『无常收益』作为对冲无常损失风险的方法。DeFi 协议通过这些尝试创造其独特价值的过程,无法通过 CEX 或 CeFi 提供,将继续成为未来逐步增加 DEX 活跃度的重要观察点。

1美元的迷思:稳定币难逃挤兑魔咒?

原文作者:Matt Levine

原文编译:Yanan,比推 BitpushNews

原文来源:Bloomberg

我经常提到的一点是,加密货币正在迅速吸取传统金融的经验教训,这个过程相当有趣。首先,它有时会经历一些滑稽甚至灾难性的事件,从而重新学习这些教训。其次,它往往能以一种非常清晰、简洁且系统化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经验。可以说,加密货币是一个极佳的教学工具。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信贷危机,你可以选择深入研究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和过程,但那无疑会相当复杂且混乱。或者,你也可以选择研究 2022 年加密货币金融危机的起因和过程,这相对来说更加简单明了,而且还颇有趣味。在这次危机中,所有相关人士都在实时发布推特动态,接受 YouTube 采访。从加密货币危机中获得的许多直觉对于理解真实的金融危机很有帮助,而且其呈现方式更简单、更有趣,也更加公开透明。我曾写道:「加密货币就像是把传统金融公司里那些聪明且雄心勃勃的实习生放到他们自己的游戏市场中,让他们自由发挥、当家作主的结果。」正因如此,加密货币才具有了如此独特的教育意义。

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产品,可以视为银行的一种抽象表现形式。当你向稳定币发行方存入 1 美元时,你会收到一张收据,即稳定币,上面标明「等值于 1 美元」。随后,在加密货币的环境中,比如在区块链上或加密货币交易所内,你可以将这枚稳定币当作 1 美元来使用。它具备交易功能,例如,你可以用 1 美元的稳定币购买价值 1 美元的比特币,而卖出比特币的一方则会获得你的稳定币。

与此同时,稳定币发行方会持有你的 1 美元并进行投资,以期获得利润。这些利润一般用来支付运营开支、高管薪酬等。而你(或任何持有稳定币的人)通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稳定币归还给发行方,以换回你的美元。此时,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支付这 1 美元。

总体来说,这个过程与银行存款颇为相似,尽管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果你对银行的运作模式有所了解,那么就能预见到这种模式可能出现问题的一些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

首先,银行或稳定币发行方在持有你的资金时,有权进行投资并保留所得利润。它们从存款人的资金中获得的利润越多,自己留下的部分也就越多。然而,另一方面,如果它们投资亏损,导致资金全部损失,那么存款人将不得不承担大部分损失。因为发行方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存款人,所以一旦亏损,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来补偿他们。

因此,这就给发行方带来了承担风险的动机:如果风险投资获得成功,它们就能赚取大量利润;而如果投资失败,损失的则是别人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挤兑」。稳定币发行方可能会将你的全部资金投资于一些看似非常安全的项目,但其中不乏一些长期投资。然而,如果所有存款人都要求在同一天取回他们的资金,发行方可能无法立即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能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紧急抛售这些长期投资,最终导致资金不足,无法偿还所有存款人。

由于这种环环相扣的行事逻辑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它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如果你预见到可能会发生挤兑,那么为了资金安全(在发行方资金耗尽之前),你会倾向于先行取款。而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样的行动,那么挤兑就必然会发生。

这两个问题往往相互关联,因为出现银行挤兑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银行用存款人的资金做出了糟糕的投资决策。然而,它们并不总是同时出现。银行有可能在糟糕的投资上遭受重大损失,并在任何人意识到这一点且有时间进行排队取款之前,就已经破产了。同时,也有可能发生一些并非直接由投资损失引发的挤兑情况,而是完全由于银行的即时负债与非流动资产之间存在流动性不匹配所造成的。

在银行业领域,存在一系列 SOP 来应对各种挑战。针对投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 审慎监管:监管机构紧密关注银行的投资行为,致力于预防银行做出不利的投资决策。

2. 资本监管: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额外资本,这样即使投资出现亏损,银行也能利用非存款人的资金来承担损失。

而对于挤兑问题,则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1. 流动性监管:要求银行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满足存款人随时可能提出的取款需求。

2. 「最后贷款人」制度:如果一家银行拥有优质的非流动资产,但面临所有存款人同时要求取款的情况,美联储会向该银行提供贷款,因为美联储相信银行最终有能力偿还。

3. 存款保险:政府作出承诺,「如果银行真的倒闭了,我们将在一定限额内返还你的存款,因此请不要参与挤兑银行。」

在稳定币领域,总体而言,这些措施是否大多缺失呢?确实,业界有一些提议涵盖了其中的部分措施。然而,我们曾讨论过的 Tether,作为最大的稳定币发行方, 2019 年就因对客户资金进行了极其冒险的投资而陷入困境,其公布的账目一度显示资本比率仅为 0.2% (尽管后来有所改善)。另外,我们还讨论过 TerraUSD,这种稳定币的投资策略几乎等同于「大量高度关联的风险资产」,结果在 2022 年的一次挤兑中彻底崩溃。

那么,对于稳定币而言,理想的监管解决方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存款保险和获得美联储贴现窗口的机会」听起来像是一个有趣且实际的要求,而且在我写下这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很有可能在下一届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年内成为现实。

更直接且核心的回答是:「稳定币发行方应当将资金投资于相对安全且具备高度流动性的项目,并且他们应当持有一定的自有资本。这样一来,即使投资项目出现亏损,发行方仍有足够的资金来偿付存款人。」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实施细节。

Gordon Liao、Dan Fishman 和 Jeremy Fox-Geen 共同撰写了一篇题为「稳定价值代币的风险基础资本」的论文,他们均来自稳定币发行机构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尽管 Circle 在游说争取更宽松的稳定币监管政策方面有着自身利益,但这篇论文就稳定币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仍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见解。其中一点便是,稳定币在许多方面相较于银行更为透明,这无疑是一个积极因素,尤其对于那些对传统金融不透明性持怀疑态度的加密货币爱好者而言。然而,这种不透明性的存在并非无因之果。

Liao、Fishman 和 Fox-Geen 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代币化增加了稳定价值债权面临协调性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原因在于,代币化使得底层价值可以在代币发行方的完全控制之外进行转移和交易。这种交易产生了二级市场价格,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观察的信号。市场价格的实时可见性可能加剧投资者的反应,使发行方更容易面临挤兑风险。如果账本是公开的,转账行为也将变得可观察。通过可观察的公共信号揭示的信息,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并在全球博弈中促使市场参与者协调挤兑行为(Morris Shin, 2001)。换言之,如果代币持有者观察到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或大量赎回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出于恐慌,而不顾资产支持的基本面,选择出售或赎回代币。

在传统银行业,银行挤兑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你认为其他人也会挤兑银行。这种判断依据从何而来?哦,来源有很多:谣言、糟糕的盈利公告、慌乱的电视露面等。银行的股票价格下跌,可能就被视为存款出现问题的信号。但这毕竟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相比之下,稳定币在公开市场交易,其价格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它的信心程度。例如,如果一个稳定币的交易价格是 1.0002 美元,那可能意味着当前没有发生挤兑;但如果交易价格是 0.85 美元,那可能就表明正在发生挤兑。

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是稳定币发行方应保持大部分资金的高度流动性。

由于挤兑风险增加,管理金融风险的方法也需要与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例如,以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通常会持有高度流动的资产,与银行相比,其期限错配最小,信用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考虑到为代币持有者利益而隔离的资产池的韧性,稳定币的资本缓冲用于吸收金融损失的能力实际上比银行要少。即使底层资产相同,将传统存款代币化可能会增加金融机构面临的挤兑风险。这是因为代币化使得存款更容易被快速大规模提取,而且代币持有者可能对市场信号更敏感。因此,提供代币化存款的机构可能需要持有更多的资本来应对这种增加的风险,即使它们的资产基础与传统银行相同。从本质上讲,代币化存款引入了类似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固有的资产 – 负债不匹配问题,因此它们可能还需要应用类似的资本和偿付能力制度。

接下来,我们谈谈稳定币的「区块链」方面:

除了金融风险外,代币化和分布式账本的使用还带来了与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相关的额外风险考量。这些非金融风险已在监管公众咨询和提案中被着重强调。尽管先进的加密技术、永久性的记录保存以及可追溯的交易能够降低某些安全和合规方面的风险,但在传统银行术语中被广泛称为「操作风险」的这些风险,在评估所需资本时却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历史操作损失数据,并且整个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技术选择。在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和持续升级的环境中,发行方所选择的技术可能会对需要准备的损失吸收资本产生显著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稳定币发行方相较于传统银行更不太可能丢失用户的资金,因为它们的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拥有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透明度、可追踪性和数字原生性。然而,同样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也可以合理地设想,它们更有可能丢失这些资金。

去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小规模的银行业危机,这让我花了一些时间来深入思考银行业。我曾这样写道:

银行业,实际上是一种让人们在不自觉中进行长期、风险投注的方式,它汇集风险,使每个人都感到更安全、更受益。你我之所以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我们觉得「银行里的钱」非常安全,明天就可以用它来支付房租或买三明治。随后,银行会利用这些存款去发放 30 年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房主们永远不可能直接从我这里借到 30 年的钱,因为我明天可能需要钱买三明治,但他们可以从我们所有人这里集体借钱,因为银行已经在众多存款人中分散了这种流动性风险。同样,银行也会向可能破产的小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永远不可能直接从我这里借到钱,因为我需要这笔钱,不想冒失去它的风险,但它们可以从我们所有人这里集体借钱,因为银行已经在众多存款人和借款人中分散了这种信用风险。

然而,传统银行业的不透明性使其能够更多地利用客户的钱去冒险。去年地区银行危机的部分原因,可能就是这种不透明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如今,更多的信息可以在网上获得,谣言和恐慌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在全球迅速传播,人们对市值计价也有了更多的期望。正如一位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者去年所说:「游戏规则没有变,只是竞争变得更激烈了。」

传统银行业的魔力在于,银行能够进行一系列的风险投资,将这些投资汇集在一起,然后对这些投资组合发行优先债权,而这些债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元」:银行账户里的 1 美元,就是实实在在的 1 美元,即使它背后可能是一堆风险资产作为支撑。然而,稳定币却放弃了这种魔力:虽然美元稳定币对于大多数加密货币的用途来说,其价值已经足够接近 1 美元,但它拥有自己的交易价格。在市场情况良好时,它的价格可能是 1.0002 美元或 0.9998 美元,但在市场情况不佳时,你也知道,它的价格可能会跌至 0.85 美元。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银行里的 1 美元就等于 1 美元」这种保证的银行业务,而且市场上 24/7 的实时价格都在告诉你,它离 1 美元到底有多近。这无疑创造了新的监管问题,同时也可能预示着未来常规银行业的一些新情况。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OKX 联合优质数据平台 AICoin 发起系列经典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实测和策略特点等核心维度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不同的策略,尽量避免盲目使用。

网格交易是一种系统化的交易策略,其核心原则是在预设价格区间内划分多个网格,实行逆势操作——价格下跌时买入,上涨时卖出。这种策略通过保持多空仓位平衡,自动化执行交易来减少情绪干扰,并通过频繁的小额交易累积收益。它强调灵活调整参数以适应市场变化,注重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特别适合在震荡市场中长期运作。虽然在横盘市场表现出色,但在趋势市场可能会错过大行情。成功实施网格交易需要根据具体资产和市场环境灵活应用这些原则,同时谨慎控制风险,避免过度杠杆。

一般而言,网格策略分为:现货网格和合约网格 2 种。其中,合约网格又分为做多模式、做空模式、以及中性模式 3 种,每一种都有各自适合的行情。(注意:合约网格中性模式以下都简称为“中性合约网格”)

第 02 期介绍网格策略,采用 3 大数据模型对【中性合约网格现货网格】,进行实测:

模型 1 :横盘震荡 1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模型 2 :震荡向下 4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模型 3 :震荡向上 1 日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本期数据测试中,中性合约网格运行标准:以策略开启时该交易对的市价为中心,确定网格下限与上限,挂单分为市价以上与市价以下,当价格在市价以上时,价格每突破一个网格时都进行卖出开空,跌破每个网格时都进行买入平空,以此获取价格下跌部分收益。

合约网格中性模式现货网格策略一句话总结:专注区间交易,在精心的风险管理和参数优化前提下,提供了一种理性交易的方法。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优劣对比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总体而言,横盘市场减少了趋势性风险, 2 种策略可以更专注于区间交易。但需要警惕市场突破当前震荡区间的可能性,可能需要调整网格参数。用户可考虑根据观察到的价格波动范围来优化网格间距。尝试动态调整网格,以适应可能的波动范围变化。

此外,两者在操作方式和风险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中性合约网格适用于双向交易、高杠杆的合约市场,强调在波动性中捕捉机会并且承受更高的风险;而现货网格则适用于单向交易、较为稳健的现货市场,适合更为保守的交易策略。两者的核心理念相似,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条件进行选择。

其中,中性合约网格交易策略结合了网格交易和市场中性策略的优点,提供了多方面的优势。它通过多空对冲降低系统性风险,利用高频小额交易和市场波动获利,同时降低方向性风险。这种策略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特点,可以自动化操作并适用于多种资产,以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实施起来较为复杂。

模型一

该模型为:横盘震荡 1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1 :横盘震荡 1  h 下中性合约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2 :横盘震荡 1 h 下现货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模型二

该模型为:震荡向下 4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3 :震荡向下 4 h 下中性合约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4 :震荡向下 4 h 下现货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模型三

该模型为:震荡向上 1 日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5 :震荡向上 1 日下中性合约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6 :震荡向上 1 日下现货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分析与总结

网格策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表现各异,交易者需要根据市场趋势选择合适的策略,同时权衡风险与收益。在模型一、模型三中,中性合约网格的收益率均显著高于现货网格,尤其是在模型三的震荡向上环境中,中性合约网格的收益率高达 11.28% 。而在震荡向下环境中模型二,中性合约网格和现货网格都出现了亏损,表明中性合约网格和现货网格在下跌市场中表现较差。

通过观察模型一二三的现货网格表现可以知道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现货网格胜率的波动较大,现货网格的表现较为不稳定。中性合约网格虽然收益较高,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因为使用了杠杆,比如在模型二的震荡向下的行情中,杠杆扩大了亏损,而现货交易则相对稳健,但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亏损。

具体而言:

1、策略表现方面

合约网格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普遍表现出更高的收益潜力,但也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现货网格策略在横盘震荡和震荡向上的市场中表现较好,但在震荡向下的市场中出现亏损。

2、风险与收益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通过使用杠杆获得了更高的绝对收益,但也承担了更高的风险。现货网格策略虽然绝对收益率较低,但考虑到未使用杠杆,其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具吸引力。

3、市场适应性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表现较为稳定。现货网格策略在上涨或横盘市场中表现较好,但在下跌市场中容易遭受损失。

4、交易活跃度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通常有更高的交易频率和交易金额,这可能有助于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但也可能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

5、适用投资者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可能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对市场有深入理解的投资者。现货网格策略可能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6、风险管理方面

使用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时,需要更加谨慎的风险管理,包括设置止损和监控杠杆水平。

总之,两种策略各有优势,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提供了更高的潜在收益和更好的市场适应性,但风险也更高。现货网格策略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风险也较低,在某些市场环境下仍能提供稳定的收益。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判断来选择适合的策略。

OKXAICoin 网格策略

当前,OKX 策略交易提供便捷、且多样化的策略品种目,其网格策略主要涵盖:现货网格、合约网格、以及无限网格。无论是 OKX 现货网格策略还是 OKX 合约网格策略,其本质是一种在特定的价格区间中执行低买高卖的自动化策略,用户只需要设定区间最高价和最低价,确定好要细分的网格数,即可开始运行策略;如有需要,也可以预先设置好触发条件,待市场行情达到触发条件时,策略自动开始运行。策略会计算每个小网格低买高卖的价格,自动挂单,随着市场波动,不断地低吸高抛赚取波动带来的收益。

只不过,OKX 合约网格策略交易与现货网格策略交易的 3 个关键区别:

1)合约网格策略在合约市场交易,现货网格策略在现货市场交易

2)合约网格策略可以使用杠杆,现货网格策略不可以使用杠杆

3)合约网格策略支持三种交易策略看多、看多和中性,现货网格策略只支持单向交易。

当前,OKX 网格策略支持两种创建模式:

1)手动创建:根据自己对震荡行情的区间判断来设置参数和触发条件,目前 OKX 现货网格策略、以及合约网格策略可以设置价格触发和 RSI 技术指标触发两种触发类型。

2)智能创建:直接使用系统智能推荐的网格策略参数。

如何访问 OKX 的更多策略交易?用户可以通过 OKX APP 或者官方网站,进入「交易」板块的「策略交易」模式,然后点击策略广场或者创建策略都即可开启体验。除了自行创建策略,目前策略广场还提供“优质策略”和“策略带单员的优质策略”,用户可以复制策略或者进行策略跟单。

OKX 策略交易具有操作简易、低手续费和安全保障等多重核心优势。在操作方面,OKX 提供智能参数助力用户更科学的设置交易参数;并提供图文及视频教程,让用户快速上手并精通。在手续费方面,OKX 对手续费率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大幅降低用户交易手续费。在安全保障方面,OKX 拥有全球顶级专家组成的安全团队,可以为您提供银行级的安全保护。

此外,此外,AICoin 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策略交易,让用户能够更快捷,更直观的了解当前市场。用户可以在 AICoin 产品的左侧边栏的「策略」选项中找到「策略广场」的选项。点击这里,在该界面下方「精选策略」中就能够找到网格交易策略。

同时,AICoin 网格策略支持手动创建和 AI 网格两种形式,在左侧边栏的「行情」选项中找到下方「AI 网格」,在该界面用户能够看到 AI 推荐的该交易对的网格策略以及手动创建选项除了网格交易策略,本系列还将介绍其他几种交易策略,包括全币种 DCA 策略等。这些交易策略都可以在左侧边栏的「策略广场」中找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OKX 立场。本文无意提供 (i) 交易建议或交易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交易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